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目了然     
《声屏世界》2009,(10):66-67
从“制播分离”到“制播合作” 近年来,“制播分离”暴露出的许多问题使制播双方不得不寻求体制下的突破发展,“制播合作”是制播双方基于各自利益需求所做出的共同选择,使制作方降低风险,减少生产盲目性;让播出方掌握优质电视剧资源、赢得竞争。在目前的中国电视剧产业中,播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产。对于电视剧制作方来说,必须具有“精品”意识。“制播合作”是打造精品,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在广电改革的宏观大潮中已经作为常态的电视剧制播分离呈现了一种趋势:从完全的市场购买到广电机构纷纷开始生产自制剧、独播剧,似乎电视剧的制播分离又出现了制播融合的趋势。电视剧产业发展中出现了制播分离的新生力量:一是以各省卫视为代表的电视剧生产,二是以省级台为核心的电视剧制作。其中,南方电视台以扎实的业绩进入电视剧产业,令业界同行瞩目。  相似文献   

3.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电视剧制播模式实质上是电视剧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建构方式。中美两国电视剧制播方式差异性的背后有着文化、历史、收视习惯等多方面原因,但市场经济格局下相同的商业逻辑也让中国电视对美国制播模式的观照有了基准参照系。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视阈中,结合国产电视剧《丑女无敌》的创新性实践,分析近年来中国电视的制作与播出在"美国方式"启示下进行一系列尝试的衍变逻辑。  相似文献   

4.
王琛莹 《新闻传播》2012,(2):178-179
中韩两国电视剧在本土之外的表现差异不仅是政策制定的不同,其背后更有中韩两国电视产业体制的差异、制播模式的影响。本文试图结合中韩两国电视剧产业的管理体制、制播模式进行分析,对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本体层面出发,结合中国电视剧"长篇化"现状,探讨了中国电视剧生产与传播的基本单位--"集"及其进行媒介传播的基本形态--"集剧".集,其诞生与标准化的过程是技术发展、媒介本身、市场需要、受众需求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集剧"极大地释放了电视剧的艺术潜能,实际发展中受到了制播体制、审查制度等因素的制约,指出"制播联动"是实现电视剧合理长度、提升电视剧艺术潜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电视剧制播模式变革制作和播出是电视剧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在大多数国家,"制播合一"和"制播分离"是两种基本的电视剧制播模式。所谓"制播合一",是指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营影视企业是中国电视剧产业中极富活力的主体性制作力量。本报告基于《中国民营影视企业电视剧制播情况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结果,从投资融资、生产制作、发行营销、播出情况和收益情况等方面对我国当前中上游民营影视企业生产制作电视剧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解析,力求以广泛详实的数据信息为政府领导部门和影视制播部门的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制播体制改革,作为制播环节的生产关系的调整,关乎电视剧产业化发展的成败。当下我国电视剧制播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政策缺乏稳定性,制、播机构呈现散、弱、小格局,制播关系不畅等等,延宕了电视剧产业化进程;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制播体制改革可以采取"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纵向整合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产业价值链建构是电视剧产业各环节分工深化发展的结果,是电视剧产业链上的各环节及上、中、下游贯通所形成的价值增值。本文主要从电视剧产业价值链涵义解析入手,探讨产业价值链逐步建构与中国电视剧产业化进程的动力关系,认为产业价值链建构是中国电视剧产业化进程的驱动因素,也是中国电视剧产业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王清清 《传媒》2010,(5):48-50
正200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使中国电视剧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进入了最佳历史机遇期,中国民营影视企业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对民营企业电视剧的制播情况  相似文献   

11.
尤达 《传媒》2015,(22):42-44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原本植根于电视荧幕的电视剧,其制播模式似乎呈现出一种发展乱象.从电视台独家到跨屏播出,从台网联手到停止合作,从“4+X”再到“一剧两星”,与之伴随着的是电视剧定义被不断模糊:微电视剧、网络剧、自制剧、定制剧等.这一切的背后,折射出互联网对传统电视媒体的冲击,从“草根”逆袭到分庭抗礼,短短几年便掀起一场革命.究其原因是互联网自身媒体融合的特性决定了一场电视剧制播模式的革命.与之相比,之前的制播分离是一次体制改良,解决的是“制”的问题,“播”依旧在电视上播,媒介属性上电视剧依旧是电视的专利.面对互联网引发的这场革命性变化,传统电视媒体的态度几经转变:从不屑到震惊,从携手共赢到“师夷长技”,此间转折俨然可以成为一部颇具戏剧性的电视剧.  相似文献   

12.
传播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媒体边界的消融,推动了传媒的生态重构。作为电视媒体的重要内容产品,电视剧呈现出跨屏传播、跨媒体营销、融合发展的制播新业态,是传媒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媒介技术的内在驱动。本文分析了当前媒介融合环境下,电视剧跨媒体流动和营销的内在驱动力,并归纳出电视剧跨媒体营销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一、电视剧交易亟需一杆公平秤自我国电视事业诞生及至当下,各级电视台基本实行的是制播合一体制,这种状况直接导致我国真正市场化的节目交易体系极不完善。在电视剧交易过程中,电视台只能通过操作者的经验和直觉评估电视剧的质量,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定价的重要依据。随着媒介融合与电视产业化、市场  相似文献   

14.
韩松 《视听界》2012,(5):75-78
电视剧行业,上游是制作方,下游是播出方,都要针对观众的需求制播电视剧。行业之上,还有管理者。这四方在评价电视剧的优劣时,有着各自的评价标准。本文从市场的角度出发,从电视剧类型人手,分析当前电视剧的强势类型。  相似文献   

15.
《视听界》2009,(2):18-19
2009电视剧制播年会上,央视-索福瑞公布的一组数字表明,电视剧依旧是眼下电视频道的“重头戏”,占到播出量25%的电视剧,却为电视台带来超过33%的收益。不过,卫视频道利用电视剧已达极限。主打电视剧的卫视频道内容竞争同质化明显。更多的电视频道将眼光投向了“定制剧”,由播出方和制作方形成制播联盟,共同创作、共同发行、共享利益、共担风险。  相似文献   

16.
潘娜 《声屏世界》2011,(3):54-55
2010年我国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体制机制改革和监管模式创新将使整个电视剧产业发生重大变革。2009年以来,网络视频正版化快速发展.成为民营电视剧制作业从“渠道竞争”转向“内容竞争”的重要突破口,民营企业有望突围“地位优势”缺失的困局.进入全媒体业态环境.参与更为开放的市场竞争。而电视剧产业作为核心版权产业,完善的版权交易与保护体系是市场机制运行的根本保障,也是民营影视企业价值链建构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本论文就中国省级电视台电视剧产业链整合模式的原理进行解析,主要解析制播分离与自制剧、定制剧模式。本文认为,制播分离实际是纵向分离,会有分工的经济效率;自制剧与定制剧模式就是纵向一体化与纵向联盟,它们针对省级台会有利弊两方面的影响,但结合省级台的现实处境看,目前利远大于弊。  相似文献   

18.
王建平 《新闻传播》2010,(8):109-109
制播分离是目前国内广播电视行业的热门词之一。在电视行业,以电视剧为试验田率先实践制播分离之后,广播行业也开始尝试这一样态的运营模式。事实上,制播分离对于广播这个行业来说,并不是自今日起才有的新鲜事物,可以说自广播电台播放外购的评书节目时起,制播分离就已经存在了,从这一点来讲,广播事业的制播分离走在了各类媒体的前列。  相似文献   

19.
自制剧:为卫视频道度身定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燕萍 《视听界》2009,(4):64-66
电视剧历来是拉动频道收视的发动机。2006年底以来,省级卫视逐步加大对优质电视剧资源的掌控,从“4+n”模式、独播剧到全卫视发行,优质剧目成为稀缺资源,身价飙升,并日益向强势卫视频道集中。现有的独播剧模式难以为继,各省级卫视意识到独有版权的资源才可实现最大的增值,或掷重金买断,或投购、自制,不断强化在制播链条中的掌控力度,自制剧成为各省级卫视电视剧独播化战略的新风向,或能为卫视电视剧独播战开辟纾困之道。  相似文献   

20.
《视听界》2013,(5):17-18
电视剧制造是中国电视完全市场化的领域,被公认为电视节目制播分离改革的范例。近年来,国内电视剧年均产量达468部1.45万集,有人乐观宣称中国已是“第一电视剧生产大国”,仿佛在林林总总的全球化大生产运动中,中国电视剧制造又赢得了一枚金牌,同时也被当作“中国制造”在文化领域拓展的样本及荣耀。但是,如果仔细掂量和审视一番,就会发现这枚金牌的成色明显不足,分量也很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