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界》2021,(11):71-75
谣言的治理是公共危机事件应对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以郑州特大暴雨灾害事件为例,从谣言的内容生产、社会心理、传播主体等方面分析了公共危机事件中谣言传播的特征,并提出了谣言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徐金玉 《新闻世界》2014,(5):292-293
进入风险社会,危机爆发频率增加,危机传播研究也应势而起,在危机传播中,影响传播效果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噪音流的存在,本文就其噪音流中的谣言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出发,寻求科学的辟谣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暐 《新闻爱好者》2011,(21):18-19
社会危机爆发时滋生的谣言、流言往往导致群体恐慌、抢购或斗殴等集合行为。日本大地震引发核泄漏危机波及我国国内民众情绪,由主流媒体传播"碘化钾能够防治核辐射"的报道引发国内抢购碘盐风潮。此事件的产生与手机媒体的高效传播、主流媒体的权威效应、国民心理素质以及抢购人群等密切相关。基于"第三人效果"理论的研究框架,笔者对手机谣言的生成机制进行分析,指出谣言与"第三人效果"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规避谣言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与危机传播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正确处理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降低其危害,并致力于减少其发生的频率。而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关键是传播,本文论述了政府对危机传播的三大管理要点:1、传播渠道管理;2、传播内容管理;3、谣言的传播管理。  相似文献   

5.
牛媛媛 《新闻世界》2010,(12):148-149
谣言有诸多种类,本文以网络地震谣言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网络地震谣言传播特点及形成舆论危机原因的分析,着重提出了网络舆论危机的应对与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6.
谣言是一种待证实的信息。对不同真实度的网络谣言与正面信息的交互规律进行研究,可为高效辟谣提供科学依据,以节约辟谣成本。分析公共危机事件下的网络谣言发生机制,提出谣言真实度参数改进谣言传播公式,以百度新闻帖子数量的变化为依据,构建网络谣言传播规律的宏观模型,并进行仿真与实证分析。由实证结果可知,真实度高的谣言传播范围更广,需要更有说服力、更具有情绪引导力的正面信息才可以有效遏制。因此,应当针对谣言的真实度进行分级管理,以达到节约行政成本、精准辟谣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虎  宁雪文 《东南传播》2018,(6):103-106
微信的混合式传播特征使其容易成为谣言传播的温床,谣言的自我净化难度非常大,甚至会引发公共情绪共振与舆情危机。本文选取微信官方辟谣公众号"谣言过滤器"在2015-2017年发布的30起微信谣言事件为研究样本,指出微信谣言具有信源模糊、话题集中、视觉性元素强等普遍特征,并进一步探析微信谣言的心理动因及强关系传播、"中介化"效果对微信谣言的传播影响,以此提出选择多元化辟谣路径、增强公众科学理性与沟通理性以及健全法律法规等具体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朱颖  李嘉碧 《今传媒》2016,(8):8-10
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危害公共安全的重要风险源之一。在谣言传播过程中,微信公众号扮演着日渐重要的角色。本文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微信公众号谣言的产生原因和传播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治理谣言主体的不同,提出微信公众号谣言治理的内部及外部两种路径,以期为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谣言治理和危机传播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9.
分析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与网络谣言的传播特性及制约传播的因素,以网络信息量为研究对象,构建网络谣言对网络舆情的影响模型,确定模型的平衡点及其稳定性,研究在3个阶段产生网络谣言对舆情的影响程度,提出降低网络谣言对网络舆情之影响对策,为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情绪在谣言传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早期研究关注的是广义上的情绪,涵盖了认知、感受和行动,后来的研究关注狭义的情绪。早期研究注意危机情境下人们传播谣言时的丰富心理反应,焦虑仅仅是其中一种情绪,而后来的研究专注于焦虑和谣言传播之间的关系。基于现代情绪心理学的理论,结合谣言研究的相关成果,这里围绕狭义的情绪感受,延伸至广义情绪,以食品安全谣言为研究对象,采用了网络问卷调查方法,对情绪在谣言传播中的可能性作用做了调查。结果发现:认知上,人们的情境认知使得人们对谣言的传播总体上非常理解,并采取"宁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高度预防原则;一个人知道的谣言越多,或越认为是真的,越可能传播谣言。情绪感受上,一个人对情境的情绪感受越多,越可能传播谣言;谣言在一个人心里引起的情绪越多,越可能传播谣言。具体地说,对情境感到愤怒或生气、恐惧或害怕、伤心的人越多,谣言可能会被传播得更多;对谣言信息感到恨、担忧、焦虑、愤怒或生气的人越多,谣言越可能被进一步传播开来。  相似文献   

11.
肆虐的谣言一直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危机时刻更是如此。每当重大时刻面前,谣言就会隐藏于各种铺天盖地的信息中,肆意生长,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也不例外。研究谣言的产生与传播原理,有助于政府与媒体更好地引导舆论,也可以为未来更有效的危机公关提供参考与思路。  相似文献   

12.
路鹃 《当代传播》2012,(5):89-91
在近年发生的大型公共危机事件中,由于手机短信传播谣言而导致负面效应扩大的现象一直存在。手机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形态,兼具大众传播的广度和人际传播的深度,成为危机传播管理必须直面的媒介力量。本文以2011年日本福岛核辐射引起的"抢盐潮"为例,分析手机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传谣机制,并据此提出谣言控制管理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白皓 《传媒》2015,(2):75-76
当今我国正处在转型期,自然灾害和社会冲突等风险还会存在,这些风险发生时谣言容易泛滥.如何应对公共危机,消除谣言的恶劣影响,维护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已日益成为学界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研究了谣言传播的起因,并论述了主流媒体在破解谣言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网络谣言传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的兴起和快速的发展,网络谣言逐渐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网络谣言的存在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以汶川地震期间的网络谣言为样本,对网络谣言的传播特性、传播效果等作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5.
孙燕 《新闻界》2012,(2):47-52
突发事件之后常伴随着以谣言频发为特征的网络舆论危机,在本文案例中,网络谣言“萌生—高潮—衰落—拖尾”的传播进程呈现一致.网络媒介为参与者提供各种互动工具,同时也成为谣言传播的重要途径.新闻媒介在谣言传播中扮演着“幕后推手”与“正面引导”的双重角色.网络谣言的散布折射出突发事件之后社会的集体情绪和参与者的群体行为.为此政府需建立舆论预警机制,网民和新闻从业者要加强自律,提升自身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6.
谣言的传播过程,离不开谣言传播者,谣言传播的渠道,谣言的内容,谣言接受,谣言传播的效果,谣言反馈等要素,更离不开诱因、媒介和政府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层出不穷的谣言,给社会心理和社会系统带来了诸多破坏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社会生活遭到人为或自然力量的破坏,出现环境危机,随之导致人心浮动。这时,人们表现出惊恐或猜测的忧虑,使社会意识结构失衡而出现谣言。正常渠道的意见传播迟缓或被打断,社会底层群体的自发活动取代了上层组织的信息传播功能,私下意见交往日趋活跃,就为谣言提供了市场。社会事件的滋生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一些观点相同的人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聚集在一起,互通情报,交流不安,成为谣言产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网络辟谣作为一种应对谣言传播问题的有效途径,增强辟谣信息的传播效果显得尤为重要。辟谣信息的传播效果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并且与谣言产生与传播的现实情境紧密相关,所以探讨多元情境中辟谣信息高传播效果的组合因素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从多元情境视角出发,通过搜集微博与短视频辟谣信息相关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从谣言类型、辟谣主体和辟谣渠道三个维度分别探究不同情境下辟谣信息高传播效果的组合因素差异。[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不同谣言类型、辟谣主体以及辟谣渠道中网络辟谣信息传播效果的组合因素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不同情境下部分辟谣信息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有所不同,这为现有研究中不统一的结论提供了区别于传统方差视角的解释机制。本研究主要创新点如下:(1)探究多情境下辟谣信息传播效果的组合因素差异;(2)为人们理解现有研究中不一致的结论提供新的理论视角;(3)为组态分析方法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微博"热"的不断升温,过去一年微博谣言滋生连连,微博独特的信息传播特点,使其成为了谣言泛滥的温床。本文紧跟时代热点,以2012年下半年120条微博谣言为研究样本,进行微博谣言的内容分类,并随机对各类谣言样本进行影响传播效果的指标分析。期望从探究影响微博谣言传播的关键指标中找到有效遏制谣言的方式,也为法律规范和管制微博谣言的传播提供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徐勇 《编辑之友》2015,(11):9-12
网络谣言是网络信息传播影响的一类特殊的集群行为,网络谣言的传播过程实则是一个群体事件的演变过程.文章以社会学的价值累加理论为基础,分析网络谣言传播的动力机制:结构性诱因和结构性紧张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共同信念的形成和偶发因素的出现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原动力;行动动员的完成和社会控制的失效将网络谣言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