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广播应该包含广播网络化和网络化广播两个从属概念。当网络广播作为传统广播在网络上进行延伸,可以谓之广播的网络化。广播与因特网融合后,主持人与网友从原来的双向交流拓展为多向交流,因而网上广播受众的反馈参与大大扩大。  相似文献   

2.
因特网与科技编辑工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因特网(Internet)的建立及其在世界范围的迅速扩展,正改变着人们的传统思维、传统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被称为“第四媒体”的因特网的多方面的功能特性,已引起了传媒界的广泛关注和青睐,同时,给科技编辑工作既带来了机遇,也迎来了新的挑战。1 因特网的优点现今,世界上有1-5亿台电脑互联,而且每年以40%的惊人速度在增长[1]。预测美国到2010年,网上媒体的读者数量将超过传统报纸读者的数量[2]。因特网较之报刊、广播和电视之传统媒体有什么优势呢?可归纳为以下…  相似文献   

3.
一、电子出版是重要趋势 在因特网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应用日益深入和普及的今天,几乎每一个行业都在考虑因特网技术对自己的影响,而出版业应该是最为深思和担忧的行业之一。Internet技术不仅在生产上改变着传统出版流程,在阅读习惯上改变着读者,而且在商务形式上也在逐渐渗透传统出版业。传统的出版业面临着比当年广播、电视诞生时对其产生的影响更为严峻的形势。 在传统出版流程中,承担各个环节工作的人担当的角色不同,技术要求不同,因而对因特网的理解和受到的激励或冲击也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电子出版对任何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第四期上刊登了余碧君、古敬深两位同志合写的《迎接广播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从阿虹的故事看广播与因特网融合的特殊功效》。文章以当代大传播的视野对广播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的新趋势给予了关注,并详尽分析了这一趋势的意义和特点,无疑是一篇很有价值的文章。但是,文中以阿虹的故事作为广播与因特网相融合的一个范例,本人实不能苟同。文中写道:“阿虹这个以虚拟开始、以真情结局的故事,使我们广播工作者意外地获得了广播与因特网融合所带来的一份惊喜”。实际上,虹的故事是一场骗局,由于广播工作者和网站工…  相似文献   

5.
编者的话     
随着网络技术、卫星传播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广播来说,利用因特网广泛应用信息数字化技术和高速度、高容量的光纤通信技术以及交互技术等高新技术,可以克服传统广播稍纵即逝的弱点和跨越时空的限制,极大地拓展传播的范围,改变传播方式,开出广播的一片新天地。本期《迎接新世纪》专栏选用了两篇因特网应用,或者说与广播融合的实例文章。特别是广东电台余碧君、古敬深两同志的《迎接广播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从阿虹的故事看广播与因特网融合的特殊功效》一文,用生动有趣的故事,说明了广播与因特网联姻…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世纪之交国内广播电台在因特网上作为的考察,旁观网上华语及英语电台的现状,提出应树立全新的网上电台的经营理念,即:超媒体的网广播将使传统广播的本质发生变化;节目资源的组合是网广播节目存在的形式;网广播提供的有价值的信息将直接从用户那里得到回报;网广播成为发送个人化信息的新媒体;网广播传播的是具有个性化、本地化和社区化的多元文化;作为虚拟的无限容积的水库,网广播具有“累积”的特征。网广播的出现将开辟现代广播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世纪之交国内广播电台在因特网上作为的考察,旁观网上华语及英语电台的现状,提出应树立全新的网上电台的经营理念,即:超媒体的网络广播将使传统广播的本质发生变化;节目资源的组合是网络广播节目存在的形式;网络广播提供的有价值的信息将直接从用户那里得到回报;网络广播成为发送个人化信息的新媒体;网络广播传播的是具有个性化、本地化和社区化的多元文化;作为虚拟的无限容积的水库,网络广播具有"累积"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谢奇峰 《视听纵横》2003,(3):110-111
网络广播(Internet Broadcasting),也可以称之为网上广播或在线广播,主要是指以因特网为传播介质提供音频服务的广播,既是网络传播多媒体形态的重要体现,也是广播电视媒体网上发展的重要体现。与传统广播相比,网络广播具有如下特点:1.“异步性”,用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崛起,各种传统媒体纷纷掀起了与网络捆绑的大潮,以期在与网络的结合中获得一种整合传播效应。广播与网络的融合,诞生了网络广播。网络广播(NetRadio,Net Broadcast,Internet Broadcast),即通过网络进行广播,通过在因特网站点上建立广播服务器,在服务器上运行节目播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以来,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我们迅速进入数字化时代。这场人类文明史上重大的革命,已经并将继续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日常生活和人们的行为观念尤其是感知方式等造成巨大的冲击和深刻的影响。“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美国著名电脑专家尼葛洛庞的这句名言近年来成为数字化时代的一个流行标识。 面对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传统广播将如何生存和发展,这是所有广播人共同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因特网的迅速发展给传统广播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将现有的因特网与传统的广播优势相结合,可以更大地发挥…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电视广播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广播已经难以承担满足未来信息发展个性化需求的重任。人们丰富多彩的信息需求,使得当代理想的文化传媒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能够承受用户数目的自由增长,二是支持对每一个用户实现个性化按需服务。数据广播作为广播电视系统的新一代业务,它的出现成为一种必然。数据广播是一种能够以很高的速度将文本、图形、视频、音频、数据等传输到诸如PC、机顶盒等智能设备的一项技术。数据广播服务商可以从因特网或其他途径获取大量的信息,通过数字广播信道,将丰富的多媒体信息送到用户家中,通过镜像存储,由用户按照需求取用。数据广播通过广播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了多媒体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2.
周远帆 《军事记者》2005,(10):55-56
进入新世纪,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崛起,各种传统媒体纷纷掀起了与网络捆绑的大潮,以期在与网络的结合中获得整合传播效应。广播与网络的融合,诞生了网络广播。网络广播(Net Broadcast,Internet Broadcast),即通过网络进行广播,通过在因特网站点上建立广播服务器,在服务器上运行节目播送软件,将节目广播出去,访问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运行节目接收软件,访问该站点,收听、收看、阅读广播信息。  相似文献   

13.
奥运广播“非常道”:联盟——电台通过结成联盟扩充国家广播影响力;联动——电台与网络等新媒体之间的联动促进新旧媒体的融合;联想——声音拓展了解说文本的背景与内涵,引发了听觉想象力;联接一精致化广播与低成本广播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采集与整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网络信息的特点与图书馆的境遇 因特网,在人们的生活中已日益成为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载体.它以其适时性、实用性和超文本、多媒体的特点,超越了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的信息传播形式,给人们带来了信息利用的快捷和便利,同时也逐渐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弱势样态:因特网舆论功能的环境描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因特网被公认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甚至有学认为它是强有力的舆论工具平台,本对网络的舆论环境进行了尝试性的描述和分析,认为因特网并不具备传统媒介那样的“造型”能力,其舆论功能呈现出一种整体性的弱势样态。  相似文献   

16.
作为强势媒体,广播已从“跑马占地”的数量增长式发展,逐步转为深度开发、规模扩张、质量取胜和专业化等实力竞拼式的发展。广播的改革将进一步深化.不仅表现在其内容与形式的改革创新上.同时也表现在与广播的相关联的决策机制、运行机制、传播渠道、经营方法、广告营销、媒体形象的塑造、自身与其他媒体的对接上。新媒体时代,广播要想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拓宽“专业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电视的迅猛发展使广播的阵地不断被蚕食,第四媒体——因特网又向传统大众媒介发起了冲击。这使当今的广播广告与20世纪上半叶的辉煌时代不可同日而语。就连一些广播人自己也认为广播是一种夕阳媒体,再没有什么发展余地了。有些广告公司在为客户制定媒体计划时,  相似文献   

18.
<正> 一、网络流媒体发展现状 1、流媒体技术在国外新闻媒体的应用现状 在国外,流媒体技术主要用于传统新闻媒体(包括广播电视媒体)的网络发布上。国外广播电视机构、文化机构、组织和个人在因特网上进行音视频广播已相当普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因特网上的视频广播网站约有3400多个,音频广播网站3600多个,每周播出6000小时以上  相似文献   

19.
杨胜云 《声屏世界》2000,(11):25-26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网络的出现为新闻媒体带来了“海阔”“天高”般的发展空间,一时间各路传媒纷纷抢滩互联网,“第二战场”的开辟蕴育着一场深刻的传播变革。对于广播来说,我们现在关心的是因特网是否会成为未来广播的基本模式,传统广播会被取而代之吗?广播与因特网能否和平共处?谁也难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视的普及,中国广播面临严峻挑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现在又一个比电视更强的对手站在广播的面前,因特网使传统的传播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充分利用因特网的优势,积极与因特网合作又受到传统媒体的普遍重视。报纸、电视上网已成为全世界的热潮。面对新的形势,广播上网也浮出水面,广播界一些人士认为,这将是一个“广播业的革命”。 国内广播上网的基本情况 1996年12月15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办了网络广播,成为我国第一个上网播出的广播电台。随后,广东电台其他三个专业频率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