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鲁迅早期的文学活动系统包括四个环环相扣的因素:立作家,立文学,立读者,立"人国";"立人"思想是其核心.文学活动的时间发展因素和空间结构因素包蕴其中,主观思维逻辑与客观发展逻辑相互吻合,有较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其文学批评的深层中心是具备下述特点的人:情感上师心使气、自由放任,意志上坚韧不拔,思想上超越世俗.鲁迅早期的文学活动系统显示出来的科学理性和磅礴激情、大气包举和灵悟气息,至今仍闪烁着熠熠光彩;其中包含着时代预言和个人预言的丰富信息.鲁迅早期的文学活动系统是其早期及此后的文学批评、文化思想的枢纽.  相似文献   

2.
"文化诗学"作为文学理论的新构想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学理论的危机在于脱离现实文艺状况。文学理论的新发展要从联系现实问题入手。“文化诗学”是要求把对文学文本的阐释与文化意义的揭示联系起来,把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贯通起来,在文学研究和批评中通过对文本的细读揭示出现实所需要的文化精神,最终追求现代人性的完善和人的全面发展。“文化诗学”有三个维度、三种品格和一种追求。  相似文献   

3.
胡河清并非一个大批评家,他只是一个有着自己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背景,独特的文学追求与信仰的当代青年学者,他的批评以独特的角度、新鲜的方法、中立的立场、广泛的题材和绝妙的文体而在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独树一帜, 形成一种玄妙灵动的“中国式生命精神体验批评”。其批评有着自身的价值与意义,但是不可否认,胡河清的文学批评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明显缺失。本文将试着从这几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学批评理论主张通过文学批评进行文化反思,揭露和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唤醒生态保护意识,从而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平衡的社会。我国的生态文学批评理论研究还处于建设与尝试状态,在普及化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但它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中西方沟通的日益频繁,中国的生态文学研究一定会逐步繁荣起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文学中的文化研究日益突出。文章认为,中国当前存在两种不同的历史文化诗学:一种是“文化诗学”,一种是“文明诗学”,其中前者较多地体现了西方“文化研究”理论的影响,而后者则更能代表中国诗学的本质特色,它是一种以历史文明为基础的诗学理论创造。未来中国诗学的建立也应当是一种文明诗学。  相似文献   

6.
辽宁大学文学院将继续把女性文学批评作为学科研究方向,将"性别诗学"的建构作为学术目标,提升女性文学批评的理论高度,为女性文学批评的系统化、学科化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7.
批评是一种"判断",文学批评则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而在当下,文学批评则陷入了尴尬和困境,并到了被边缘化甚至被消解的危机。  相似文献   

8.
雷达是新时期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注重文学批评的理论建构和精神向度,坚持现当代文学是一个整体的文学史观,指出文学批评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温和宽厚,但对当今文坛的病灶也绝不姑息。他的批评具有原创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学批评之所以在晚清发生现代转型,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主要与国学中的经世致用思想、西学东渐后新型知识分子的产生以及文学自身文体变革等密切相关.经世致用思想导致文学救国论产生,使文学批评功能发生改变;西学东渐后出现的新型知识分子,使文学批评的主体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中西学视野结构;文学文体变革导致文学批评文体变革,...  相似文献   

10.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的一朵奇葩,它借鉴生态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的方法,主张从自然和女性的双重角度解读文本,力图重新审视传统的经典之作,从而刷新人类固有的文化观、价值观以及生态观等。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近五年来(2009—2014)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成果的综述,发掘生态女性主义在文学批评实践中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分析其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早期的鲁迅文论一方面把文学功用从"文学"角度划分成一切文学的共同功用:审美益神、兴感怡悦、"不用之用",和特殊文学的特殊功用:彻悟人生、认识真理、勇猛精进;另一方面把文学功用从"功用"角度划分成文学的直接功用(即"不用之用"),和文学的间接功用:见利致用、经纬世事、救亡图存.两个方面以文学的"不用之用 "为纽带形成一种有机的、自成整体的文学功用观.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中国现代知识者对西方文化采取了径切直取的方式,而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了矫枉过正的做法,几乎全盘否定,加上后来几十年又没有学者重整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并使之融入到当下中国文化中去,致使当下的现当代文学研究一直存在着一个否定传统似乎就意味着进步的误区。本文试图以鲁迅小说、散文诗和杂文为例,探寻鲁迅在与传统流弊战斗的过程中,亦有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广、精到与辩证的思索,乃至陷入中西文化选择的种种"圆圈"困境,而绝非对传统的简单否定。从而,切实为现当代文学的文化重审做一点扎实的理论立基与文本解读工作。  相似文献   

13.
张霞 《池州学院学报》2009,23(2):76-77,112
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近年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广泛的传播,它把文学批评放到生态环境这一背景之下,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学评论视角,也体现了文学研究领域内生态意识的觉醒.本文主要探讨生态批评这一理论形成的原因,意义以及近年在我国文学批评界所取得的一些发展.  相似文献   

14.
探讨鲁迅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关系.鲁迅对弗洛伊德学说影响下的 20世纪现代文艺观是有所借鉴的.对于精神分析学说,鲁迅经历了一个从接受影响到分析批判到借鉴运用的过程.他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在分析批判弗洛伊德学说的"偏见"的同时,并不是简单地抛弃这个学说,而是实事求是地吸收、借鉴了精神分析学说中的科学合理的成分,运用到自己的文艺评论、小说和杂文创作中,并在现实斗争需要时,用它来深刻地揭示社会问题.鲁迅的创作是科学与文学相互影响进而丰富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近20年来云南文学批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不急于建立云南文学批评流派,不单一张扬某一种理论批评大旗,正视云南文学多元化的现实,云南批评家应从多种批评理论出发,建立自己的批评个性,从阅读作品的基础做起,通过总结云南文学现象来发挥对云南文学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走向学术化的文学批评--苏雪林文学批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国现代独一无二的女性批评家,苏雪林的作家作品评论带有鲜明的文学史色彩,加上周详细致的分析和科学严谨的态度,使她的文学批评具有了学术的品格.在广泛的比较中准确地揭示批评对象的独特风格是她常用的方法,飞扬的文采又使她的批评充溢着美的气息.但政治标准和道德标准的倾斜,又造成了她的某种偏见和失误.苏雪林是一个值得后人认真阅读的复杂"文本".  相似文献   

17.
刘勇 《职大学报》2008,(2):22-23
20世纪初,中国文学批评从批评观念、方法、话语、活动方式等层面建构现代范式其中西方与本土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文学批评审美独立性追求与社会关怀意识的关系、文学批评自身价值体系与文学商业化的关系等,是贯穿始终的课题,不仅当时大多数批评家必须面对,他们的所思所为至今仍然值得批评界反思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池莉承续着鲁迅所开创的现实主义文学主潮,本文从池莉小说中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以及艺术上寻找鲁迅文化精神的影子.即鲁迅因子.池莉的小说传承了鲁迅的平民精神关注底层人民的生存问题;以及对人性的终极关照--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主题:艺术上主要表现为漫画化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文学批评是批评主体按照一定的批评标准、方法,围绕着批评对象而展开的分析、阐释、鉴别、判断的理性活动,它意在表达批评主体的价值取向和观点立场.批评对象是批评主体表达自己意愿和取向的媒介,更是文学批评活动的中心要素.  相似文献   

20.
赵晴 《职大学报》2008,(3):38-41
萧红是深受鲁迅文学影响的一位作家.她自觉地把被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作为观照对象,在她的小说中随处可见鲁迅笔下女性形象的影子.鲁迅与萧红塑造的的女性形象有着共同的个性特征和历史命运,并且通过揭示女性的生存困境和病态灵魂.替她们发出对不公平社会的控诉,传达出相同的文化精神和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