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校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就业市场越来越严峻,如何解决高校就业瓶颈,已经成为政府、社会和众多学者所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动融合,是"加快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和巩固经济稳定。师资队伍力量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动融合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当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强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动融合中的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骨干作用,提升教师队伍的创造性、创新水平与风险认识,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体系,优化知识结构,为高校和社会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为社会就业注入新的活力。这对提升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未能有效地融合专业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尚有差距。探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阐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并从3个角度提出了加强融合效果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出发,分析了高校开展创业创新教育面临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的现实性,并通过论述混合式学习理念与互动教学的基本涵义,得出了混合式学习理念对互动教学的影响,由此提出了在混合式学习理念导向下互动教学在高校创业创新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创新创业教育大多停留在通识教育层面,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缺失或与通识教育呈现"两张皮"现象。本文分析了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课程体系、实践平台、课外活动、师资队伍、创业项目指导体系、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和教育评价体系方面提出初步对策,以推进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5.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商科专业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挖掘专业特色,关系到专业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商科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不仅有利于加强高校专业内涵建设,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基于全国高职院校就业创业调查数据,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商科专创教育融合的"12345"模式,即"一个"目标精准定位人才培养、"双重"方向保证人才灵活就业,"三课"融合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四维"一体建设专业实践体系,"五环"联动打造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和学科与专业建设发展背景,提出基于"GDPC"培养模式的多层次、动态融合体系,通过以重点和特色学科的"双一流"跨学科交叉融合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并分析其建设要点.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21,(7)
在素质教育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背景下,各高校逐渐开始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并且加大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力度,希望可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幸福感。为此,本文以高职兽医专业为例,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以及面临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几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解决教育问题,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有效融入到高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中,有利于培养专业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学习全面发展,推动高校教育稳定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输送出大量高素质的综合型应用人才。高校要积极构建计算机应用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对专业教师的科学指导工作,确保能够充分发挥出创新创业教育在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对高校计算机应用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21,(21)
在我国高校重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大背景下,还要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根据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尝试开展融合型的教育实践,这样才能找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路径,切实满足社会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要,同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文主要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存在的现实问题,找准两者深度融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解决我国高校的就业压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高职院校具有创业教育与创业能力培养的明显优势,在提高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创业教育水平的基础上,探索将电子商务专业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内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大,将计算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二者进行有机融合是整个教育行业的趋势所在,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有利于为计算机行业培养创新型人才,从而推动国内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而无论作为哪种创新创业教育,都离不开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支持,所以说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对整个社会的进步有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围绕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职业素养、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培养,以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专业为研究支点,从"课程体系-教学资源-训练平台-质量评价"四个维度展开研究,构建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双向融合"的课程体系,打造"立体化"的优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四维训练实践平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闭环"评价,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取得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0,(18)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切实发挥好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政治引领作用,既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建工作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把党的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效融合,积极探索非公党建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党建工作与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突出成绩,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许春蕾 《知识窗》2023,(12):66-68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去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国家经济进入新一轮调整周期,对大学生就业产生极大影响,并且衍化为社会性难题,而创新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破冰的关键。但从高校教育目标和方向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处于滞后状态,如何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成为发展关键。文章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入手,结合实践分析两者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制订融合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逐渐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然而,从当前各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处在"就创业而创业教育"或"创业教育第二课堂"的层面,即使有第一课堂的创业教育,更多的是将创业教育的一部分课程"机械"加入到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深。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模式大体可分为课程推进式创业教育、专业实践式创业教育、项目参与式创业教育、产学研合作式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1,(12)
以邵阳学院资产评估专业择心资产评估服务中心项目为例,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的做法与经验,也对促进地方院校资产评估专业教学改革,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专业教学师资与创业教育师资相融合、专业教育课程与创业教育课程相融合、专业教育方式与创业教育方式相融合、专业实习与创业教育相融合,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四个方面问题:将创业教育仅作为就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创业教育以活动为主、创业教育简单地定位为“企业主速成教育”、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创业教育的起点是专业教育,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选择。是有效开展创业教育的必然趋势。二者的融合主要通过课堂渗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基地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学企联合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地方高校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在地方高校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开辟了就业新路径,而且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对于学生、学校与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辅导员应当明确自己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角色,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提升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亟待开展正规创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归根到底是人才培养问题.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分薄弱,问题甚多,极大制约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创新战略目标,我国高校实施正规创业教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于黑龙江省高校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来看,其中就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这诸多的问题,进而提出对应的对策加以解决,进而使得高校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积极的进行,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力,缓解就业问题,给予社会更多的经济价值,培养出专业性高且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