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应把语文意识视为语文教育的阶梯.对提高语文教育的效果而言,这个语文意识一日不可或缺.它就是语文的缰绳,缺少这个意识,语文课就难以上成语文课,就要"跑野马".  相似文献   

2.
好课三味     
长话短说,开宗明义,我觉得好课得有好味,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 第一味是"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的最大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那么,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具体来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侧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相似文献   

3.
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我觉得好课得有好味道,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 第一味是"语文味" 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得有"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的最大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说句不太中听的话,不少语文课总是喜欢"红杏出墙".  相似文献   

4.
好课三味     
长话短说,开宗明义,我觉得好课得有好味,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第一味是“语文味”。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得有“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的最大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说句不太中听的话,不少语文课总是喜欢“红杏出墙”“为人作嫁”。那么,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  相似文献   

5.
好课三味     
长话短说,开宗明义,我觉得好课得有好味,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第一味是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的最大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那么,什么是语文味?语  相似文献   

6.
好课三味     
王崧舟 《教师》2010,(27):1-1
长话短说,开宗明义,我觉得好课得有好味,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第一味是“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的最大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那么,什么是“语文味”?  相似文献   

7.
<正>看一堂课,我们习惯于从"怎么教"的角度去看,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乃至教学风格,眼中所见的是教师的风采和学生的精彩。但是,这样的好课,往往好看不好学。我们不妨换个角度,从"教什么"的角度去看课,着眼于教学内容:教师先教什么,再教什么,后教什么。这样的课,在于教得对不对,不在好不好;你看得明白,就能教得出来。就一堂课来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对语文课来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紧迫。在一般人看来,"教什么"似乎不是问题,而在语文教师看来,是一个千古难题:语文课程中没有明确,语文教材中没有呈现,语文教参中也没有可以确定的教学内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任务是什么,语文课怎么教,语文课教什么,这是必须清楚明确回答的问题。语文课要以"学习语文字运用"为主要目标,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要重视语言积累,包括字、词和句型的积累,这样语文课才能高效,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当前语文教学中,确有许多教师对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困惑不解。面对新的课改理念,他们茫然无措,无所适从,教学方法非“左”即“右”,只有形式而少有实效的课堂现象屡见不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教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不甚理解,二是对语文课的基本特征尚不清楚,于是教学中机械照搬模式,邯郸学步,结果迷失了自我。语文课该怎么教?语文课堂教什么?这成了摆在教师面前亟需解决的大问题。而相比之下,教什么比怎么教更为重要,故本文就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略谈浅见。语文课堂教什么?  相似文献   

10.
一 探究"语文课应该怎么教",是有意义的.但是,探究此问题应该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语文课该教什么"这个问题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已经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否则,置所设置的课程情况于不顾,置所教内容之良莠不齐于不顾,置所凭借教材之问题于不顾,置所奉行的考查考试形式于不顾,而长篇累牍、一谈再谈"应该怎么教",便是舍本逐末. 这样一来,仿佛就陷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式的困境.肯定会有人说,你强调"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与他人强调"怎么教"比"教什么"重要,其实是犯了同样的错误.因为,形式和内容是密不可分的,为什么就不能二者兼顾呢?  相似文献   

11.
要是能凸显文本中最为核心的语文价值,侧重文本的"文",解决"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的问题,这样,语文课就再不是"教课文",而是真正的"教语文",让语文课散发出浓烈的语文气息。  相似文献   

12.
长话短说,开宗明义,我觉得好课得有好味,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 第一是“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的最大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说句不太中听的话,不少语文课总是喜欢“红杏出墙”、“为人作嫁”。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语文教学内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语文教学内容"是个什么问题? 语文教育研究,有一些旁人看起来很奇怪的论题:比如"语文的性质是什么?""语文是什么?""语文课究竟是干什么的?""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要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儿!"语文教师有一个郁积于心而旁人却几乎没法理解的困惑:不知道教什么!正如一位语文教师所感叹的:"语文教师太难当',这是不少教师的呼声.难在哪里?一是无‘抓手'.  相似文献   

14.
中职语文课应教给学生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在中职语文教师群体中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从中职语文课的现状、中职语文课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中职语文教材的选用与教法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5.
徐江 《天津教育》2011,(11):36-40
本刊2011年第8期刊登了一组有关语文课"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文章,文章刊发后引起很多专家学者和教师的关注,同时引发了更为深入的讨论和思考:语文课是做什么的?语文课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本文就这些问题选编了一组文章,希望能够引发更多语文教师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要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语文课究竟该"教什么",该"怎么教"?在流派纷呈、众说纷纭中我们一直找寻着一堂名副其实的语文课的本质和精髓。笔者认为,要抓住语文课精髓,语文教学就应切实地关注学生和文本这两个要素,因其重要性,将它们冠以教学中的"双主体"也不为过。在教学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到底该怎么教,关涉"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得怎么样"的学理关系。从专家角度看,"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从学生的角度看,"教什么"与"怎么教"原本就是一体的,甚至"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基于教学认知偏颇及策略选择异化的窘状,从学科、学力、学生"三学"维度,建构学生素养提升框架,势在必行。语文教学应遵从"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维,让学生学会语文思维,学会智慧地、有价值地生活。  相似文献   

18.
杨士军 《教师》2014,(24):33-33
正由于考试指挥棒的作用,语文"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师生都围绕着各种各样的标准化试题转。这使得最具"人文"精神的语文课失去了活的灵魂,使得丰满有灵气的语文课,被活生生地剥掉了血肉,只剩下骨头。语文课失去了吸引力,学生自然不想学。对此,笔者认为语文课堂必须坚持朴实;阅读教学必须讲究扎实;作文教学必须追求真实。一、语文课堂必须坚持朴实想想我们平时的课堂,真的是缺乏质朴之美。不需要教学的,孩子们已经会的,我们也在拼命地讲,教师问一个  相似文献   

19.
王荣生教授指出:“合适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他还说:“教什么远比怎么教更重要。”概括地讲,语文教学就两件事,第一是“教什么”,即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处理;第二是“怎么教”,即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语文课“教什么”永远是第一位的,它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和本质,也决定着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然而,现在出现问题最多、最严重、又最不为广大语文教师所重视的,恰恰就是“教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荣生教授指出:“合适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他还说:“教什么远比怎么教更重要。”概括地讲,语文教学就两件事,第一是“教什么”,即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处理;第二是“怎么教”,即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语文课“教什么”永远是第一位的,它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和本质,也决定着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然而,现在出现问题最多、最严重、又最不为广大语文教师所重视的,恰恰就是“教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