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受到高校、政府、社会等各界的高度重视。因而,高职院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大力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当今互联网背景下,本文通过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利用比较研究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迫在眉睫,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是"互联网+"发展的需要。创新创业意识不强,态度消极;创新创业相关理论储备缺乏,能力不强;创新创业教育不够,平台不足;创新创业政策缺乏,环境不佳是目前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本文认为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持;学校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要增强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学生要积极投身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经济和文化高速发展,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更加迫切需求。政府和高校是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的核心力量,一方面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另一方面要从创新创业在课程体系、构建网络服务平台以及放宽经济金融政策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为工科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新指导思路,同时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但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良好方式,而且关系到未来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高校尤其注重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亲密导师,更应该承担这份责任。探究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提升方式对指导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成为创业的生力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刚刚起步,还未建立起有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以九江学院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等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绩效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不仅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而且对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以及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创新创业能力较弱,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存在突出问题。因此,基于资源整合的宏观视角,以创业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将高校、企业、社会和政府共同纳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中来,构建"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融合生态系统,有助于提升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效。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教育发展要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不断加强与优秀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共同搭建科学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优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从而推动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稳定持续发展。要积极转变自身教育工作理念,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教育实践创新突破口,大力培养出更多创新型、综合型人才,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着力对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使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更加清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分别在清华大学创业研究中心以及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召开了创新创业教育座谈会。本文就两次会议探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综述,主要体现为六个方面: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界定:在中国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要努力突破制约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实施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改革;高校要建立起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高校应该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法要着眼于整个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在大学生课程体系中不断完善理论教育体系,采取理论结合案例和实践成果转化,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实践实训,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孵化更多的创业团队,注重大学生创新力的培养,树立为创新型国家培养创业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0.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创业教育为契机促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大学生群体素质和能力、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调解就业压力的需要。以创业教育为契机促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应从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改革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加强对质量的监控;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健全支持体系等六个方面加强培养。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0,(18)
大学生的数量与市场工作岗位呈现反比,导致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因此,国家在不断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缓解市场中的就业压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政府、高校、企业都为此做出了一定的努力。由于我国科技在不断的进步,对于大学生而言,培养其创新创业的能力是极其必要的。文章以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与研究为题,主要分析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措施,意在为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此项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实践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就业难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对此,必须加强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创新是其动力与源泉,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将创新和创业教育进行合理的结合,从而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首先对创新创业教育这一概念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其后重点探讨了实践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3.
分析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注重培养创业理念、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成立创业咨询服务机构、完善创新创业课程学习、构建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五个方面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提出新时代高校在教育改革过程中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而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其创新创业能力是影响双创教育成效的关键。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培养更多具有较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人才,不仅能够强化企业发展的人才保障力量,还能够促进行业内中小型企业的诞生和发展,强化行业发展新生力量,对于社会经济整体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分别阐述了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举措:完善教育课程的联动机制;综合多方力量强化师资队伍;学生要立足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双创活动。  相似文献   

15.
青年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创新是国家进步的灵魂,大学生是我国创业的主要力量。目前我国多所高校都已经积极开展了大学生创业竞赛,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绽放风采的新平台。本文就如何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加强西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素质培养能充分适应西藏当前的时代形势需求,西藏大学生是西藏自治区实施创新创业高等教育人才驱动发展战略和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当前在西藏高校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开展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工作对他们能够成功就业创业、科学成才成长及社会和平和谐稳定、校园健康进步发展及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等均具有不何替代的、积极的功能促进作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此西藏全社会务必要深刻认识并注重发挥其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良好环境的创建、创新创业平台的提供以及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等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对高校校园文化的认识不足,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薄弱;高校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的管理制度不健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单一,参与面窄,高校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与社会联系不够等诸多问题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提高,只有克服这些困难,建立相应的机制,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高校的教育工作要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培养大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和开创性素养,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本。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着对"互联网+"认识不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等问题,可以通过成立"互联网+"大学生双创教育领导小组,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责任;依托互联网平台打造网络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让创新创业教育突破时空的限制;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训平台,帮助大学生的创业点子落到实处;摒弃急功近利的创业评价思维,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做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基地,不仅仅要注重对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的培养,同时需要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与教育教学工作部门形成互助关系,采用相应的改进策略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本文针对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进一步探讨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1,(4)
基于创业动机理论和西部某财经院校的调查数据,发现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不高,且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多元创业动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将之融入专业教育;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比赛机会,以赛促创;应通过建设校内训练营增加学生的创业体验,并最终改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