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本刊讯2016年3月19日,由北京市海淀区敬德书院、中国教师报、《中国教师》杂志社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教师·敬德会讲"第三讲在海淀敬德书院隆重举行。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敬德书院荣誉院长楼宇烈,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石中英以及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长柳袁照应邀做主题演讲。另外,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位教育工作者及媒体人士也参与了会讲讨论。  相似文献   

2.
<正>师者,人之楷模也。教师这一职业特性,决定了他们一定要是道德高尚之人,才能成为以德施教、以德立教的楷模,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那教师如何才能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知行合一。2017年6月17日,由敬德书院、中国教师报、《中国教师》杂志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主办,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协办的"中国教师·敬德会讲"之"知行合一与教师德性"隆重举行。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管理处调研员赵建军,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雷振海,海淀区政协主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2015年12月26日,敬德书院与中国教师报、《中国教师》杂志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联合举办了"中国教师·敬德会讲"第二期,来自全国各地近50位教育界代表齐聚敬德书院,就"乡村教师与乡土文明"展开了一次小众、高端的主题讨论。会讲伊始,北京市海淀区教科所所长、敬德书院执行副院长吴颖惠女士首先发言,为本次会讲破题。她指出,敬德书院一直以来都致  相似文献   

4.
<正>师以载道,以道化民。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古今多少脍炙人口的尊师佳话至今不绝于耳。但随着社会发展、经济进步,传统师道受到严峻挑战,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传统师道还有存在的价值吗?当前我们该如何传承和发扬优秀师道传统?为此,2017年12月2日,由《中国教师报》、海淀敬德书院、《中国教师》杂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主办的"中国教师·敬德会讲"之"传统师道的现代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2017年6月17日,在美丽的西山脚下,由敬德书院、中国教师报、《中国教师》杂志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主办,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协办的"中国教师·敬德会讲"隆重举行。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管理处调研员赵建军,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雷振海,海淀区政协主席、敬德书院院长傅首清,海淀教科院院长吴颍惠,北京教育学院教授迟希新,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研究员任宝菊,  相似文献   

6.
"业精堪称师,德高能为范",人以德为本。"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道为最先。而要传道,教师首先得正身"。作为高职教师在师德方面上,标准则更高,要求则更严。敬业爱生,立德树人,为人师表,行为世范,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来教育感染学生。"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为师者的一面明镜。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师职业伦理规范之必要,体现于对高校教师普遍行为的制约,对高校教师个体行为的约束,对高校教师专业实践提供伦理支撑。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高校教师职业伦理规范的目标是培养"有德之师"。高校教师职业伦理规范是植根于教师专业伦理领域的,体现师德这种教师内在的精神价值追求,是从"全人"的角度赋予教师职业更深厚的道德内涵,以"是否是有德之人"的价值标准来判断教师的专业伦理实践。  相似文献   

8.
教师形象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人格品性等外显的综合表现.近代欧洲的三位教育家--洛克、卢梭和第斯多惠,分别在他们的著作中塑造了三种不同的教师形象,即:德性之师、率性之师与真理之师.三种教师形象既兼具师者的共性,又个性鲜明,对于当今时代塑造理想的教师形象有着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教育》2013,(17):11
唐伟在2013年6月2日新华网撰文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师德的重要性应是最重要的职业前提。若一个师者师道德低下,就会耳濡目染影响下一代,成为教育和社会之忧。故而,加强师德考核,净化师资队伍,以保持教师和教育本身的纯洁性、高尚性已成为当务之急。然而,师德问题不是今天才有,师德标准也早已有之。现在,将师德表现作为老师考核的重要标准,实行师德"一票否决",  相似文献   

10.
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和慰问广大师生时提出“教师要有仁爱之心”,再次将“仁心”“仁爱”提到师德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引起了教育系统内外的热议.“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位于儒学五常“仁义礼智信”之首.好教师要有仁爱之心,“师者仁心”,这本来是“为人之师”的应有之义,但因现代社会世风日下,部分教师缺乏仁爱之心,个人欲念膨胀、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补课收费收礼等行为,严重影响了“师者”的社会形象,所以在现阶段需要重提“仁爱教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孔子师德观的核心本质是“立德”与“树人”,蕴涵着学识涵养、道德修养、道德教化、行为规范的为师之道和尊重学生、亲近学生、关爱学生的待生之道,彰显了古之师者教人、化人、育人的道德风范。孔子师德观让我们更好地省思新时代师德的信任困境、道德困境与关系困境,从而为新时代教师师德建设提供积极启示:以“知、德、行”为基,提升师德发展的专业素质;以“仁、教、爱”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以“育、法、能”为重,遵循师德发展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2.
“德为师之本。”“师者,人之楷模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教师队伍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集团,它的道德水准高低将与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教师的社会劳动,没有教师道德的高素质,便没有新一代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以德立教,以身示教,与时代同步,锻造不朽师魂。  相似文献   

13.
师德是永远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教师要以高尚的师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教学中,关键要以"德"服人,培养学生正确的荣辱观,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师范,塑造良好的学生人格。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不但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人类灵魂的塑造师,对学生的终身成长有深远影响。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需要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把"优师"与"优教"相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推动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到底什么叫仁爱之师?到底教师怎么样才算热爱孩子、热爱学生?现在教师资格证书制度都是通过考试获得,无法了解教师教育孩子的爱心和良好师德,建议以后可以加入实习环节。通过师生互动和同伴交流,实习时就可发现教师是否具有仁爱之心,是否具备良好的师德,这样可以挡住一批存在问题的人进入教师队伍。(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师德建设要求教师一要有情。真情实感地与孩子们进行沟通交流,多接纳,  相似文献   

16.
德为师之首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要爱岗敬业,修身育人;要从内心爱上"教育"这份职业,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要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要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力为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不论在何时、在何地,凡为师者,都应以"德"为首。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词,也成为中小学师资培训的关键词。培养具备高级素质、专业精神和创新思维的教师,其重要的前提和基点是师德的培养。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扎根中国与融通中外相结合的培训思维,探寻教师专业发展的"中国式"方略,海淀教育书院(即敬德书院)通过会讲、论辩等方式,在书院学术课程设置和教育培训过程中,采取观察、访谈等方  相似文献   

18.
德为师之本,师者须德高。这是由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和劳动特点所决定的。而我们教师师德现状令人担忧。为提高国民素质,造就“四有”新人,必须加强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9.
于泽元  王开升 《教育研究》2021,42(3):149-159
师德是我国文化语境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话语,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才能够展开其应有的范畴,构建师德养成之道.在我国传统文化视野中,师德养成的本质是教师的自我立德树人,是一种"为己之学",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最大的师德所在.通过对"德"的文化发掘,可以发现师德之"德"应该由教师的道德转向教师的"德性",师德的养成要高扬本真自我的德性价值,让教师在日常实践和伦常关系中以身体道,通过知行合一、格物致知、自我统整、诗意栖居而涵养自身的知识之道、人生之道和价值之道.指向德性的师德养成之路让教师能够无违本心进入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师德对学生的影响远远大于教师的知识对学生的影响。师德是真诚,是律己,是敬业,是奉献,是人格,是作为一个优秀教师所特有的气质。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就要以德育人。放下架子,走近学生,平等交谈就是师德。我们时常会见到这样的现象:有的老师常被学生围在中间,彼此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好不让人羡慕;而有的老师,学生见之不是低头躲开,便是张口无言。原因何在呢?在于架子。其实,教师只要放下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