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教育中有两个元素,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对这两个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而是如何促进学生“学”;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真正转化为教育生产力。也就是说,学生的“学”是决定因素。陶行知先生将这种关系概括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相似文献   

2.
陈海蓉 《新课程研究》2007,(4):60-60,59
教师批评学生要想让学生容易接受,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应当尽力做到“时”、“地”、“度”三者的统一。时。学生犯了错误,把握好批评的适宜时机,安排  相似文献   

3.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怎样才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对学生进行尊重教育,即一方面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尊重学生,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理解尊重。  相似文献   

4.
在如今大谈“成功教育”、“赏识教育”的大“好”形势下,有教师狭隘和片面地理解了赏识,认为“赏识”就是“表扬”,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味叫“好”。而“批评”似乎已被抛到遗忘的角落,越来越让教师感到“忌口”,一般不敢涉及一个“不”字,惟恐因此而扼杀了一个“牛顿”。于是诸多不当的“表扬”,迷失在一个生硬、僵化的“赏识”怪圈里。  相似文献   

5.
张玉香 《山东教育》2003,(28):10-11
棋盘街小学是济南市历下区一所普普通通的小学。这所小学无论从教学环境、办学条件、师资力量还是学校名气,都远远称不上一流。我们之所以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是因为他们发起的“在校好学生,在家好孩子,在外好少年,我能行”活动以及争做“好家长”、“好教师”活动,引起了广大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这一活动不仅将育人工作从学校延伸到了家庭和社会,还将“教育对象”从学生扩展至包括老师和家长在内的每一个相关的人,使之真正成为了一种“大教育”。 教育反思: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棋盘街小学校长于冠军,从事小学教学与领导工作已经多年了。…  相似文献   

6.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教育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作为教育实习指导教师,如何保证教育实习的指导质量,这是一个复杂的课题。本文立足于钦州师专地理系学生的实际,并结合自身的指导实践,认为在教育实习中,指导学生树立“五观”是做好教育实习的前提;做到“五备”是搞好教育实习的基础;过好“三关”是实现教育实习目标的保证。并将“五观”、“五备”、“三关”命名为指导教育实习的“553工程”。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一些教师或父母心目中的“好学生”就是学习成绩好。他们只注重智育,而忽视思想品德、道德素质的教育;或者只注重某些较高精神境界的教育,而忽视做人基本素质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对学生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忽视了对  相似文献   

8.
石爽 《成才之路》2009,(33):65-65
心理教育既是对“人”的全面培育,又是“熏陶”的教育,更是关注学生“灵魂”的教育。健康的心理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利用好教材灵活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郭平 《现代语文》2007,(4):103-103
常听人说,教师需要点教育理想。许多人都不以为意,想必也是情理中的事情,因为目前许多老师认为教书无非就是让学生上个好大学。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这,我真觉得是该洗洗脑了。所有学科教师无不如此,语文教师尤其应该有点教育理想。人们常说,立言先立人。立人是立言的基础。把语文教好,与教学生做人是一条路道上的任务。离开“立人”之道而专钻“言语”,恐怕就有失语文教育的根本。语言里有什么,我们该强化学生对言语极其强烈的敏锐力,能够较快捷地把握“言语内核”,这“言语内核”包涵的就应该有学生发展需要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0.
日常教育教学中经常听到有的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如学习不努力、贪玩、不遵守纪律、不听话等,就连那些学习好的学生,也会不断犯一些小毛病,教师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学生接受有限,让教师深有“恨铁不成钢”之感受。也有的教师经常会对某些所谓“差生”摇头叹息,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传授知识与道理的重要教育者,在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如果教师能为学生创造足够的发展空间,将能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发展。本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针对小学班级的教育模式对教育中“度”进行解析,分别讲述了小学班级教育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小学班级教育中需要掌握的“度”。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中的“精神暴力”不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无助于教师职场幸福的实现,有碍于教育真义的彰显。合乎道德的教育应摒弃“精神暴力”,唤起学生的主体自觉;提升教师的幸福实践能力,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以人为本,彰显教育真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今时代,在教育行业谈论最多的是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在以技能培养为主的技工学校教育中,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大部分教师认为要教好学生,首先要有好的有较高教育素质的教师,然后才能培养出较高素质的学生。这固然不错。但我们要明白,即使在同一个年级、同一个班级,从招生入校至毕业时学生问都有一定的差距,其中不乏有“纪律差、学习差”的学生,即所谓“双差生”。  相似文献   

14.
追求教育真理.是教师对学生的使命所在,是对自身理想的诉求。然而尽管许多教师对学生倾尽全力.苦口婆心,却难以从中收获效益。那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缺乏美的震撼。“真善美”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但缺了“善”与“美”.“真”有时就像一把利剑.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5.
“主体”教育的变革与“对话”教育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教育、个性教育以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都属于“主体”的教育体系,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产物。其实,教师和学生并不必然地构成主客体关系。“对话”教育把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看作是互为影响的辩证的发展过程,奉行的是教师与学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是既尊重教师又尊重学生的教育,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来文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对“一课一得”进行探讨,认为教师上好一堂语文课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学生的学必须在教师有目的的指导下“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7.
最近常见报刊杂志谈及教育时引用孔子的名言“有教无类”,以此证明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多想办法,多花精力,可以教好每个学生。每见此类文章,总想说上几句。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实践中,很难想象一名缺乏威信的教师能够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影响力,更难以想象他(她)能够在学生的成长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彼得洛夫在Ⅸ论教师的威信》一书中曾经这样论述道:“如果没有威信,那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正常的关系,没有顺利地进行教学和教育活动的正常条件。”  相似文献   

19.
职业学校面对的是一大批已被初中学校定义为“舣差生”的学生,如何将这批学生通过培养教育进而成人成才,是摆在每一所职业学校面前的现实而又严峻的课题。解决这一课题的关键是要把“做人”教育作为职业学校德育的首要任务来抓,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做人”教育。  相似文献   

20.
洪宗礼先生的语文教育“链”思想既重视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的训练和培养,也非常重视“情感与价值观”的渗透和培育,充满“教文立人”和“学文立人”智慧的宝藏。对学生而言,就是在“深读”“提炼”“思辨”“痛苦”“迁移”的历练中自然、渐进地培育和提升人文素养。语文教师要正视现实,勇于担当,用好教材,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