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加宏 《教师》2012,(7):72-72
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致力于培养学生"乐学""善学""爱学"的感情,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吸取知识,提高能力,自觉成为学习班的主人。这对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起到水到  相似文献   

2.
陈吉芳 《考试周刊》2011,(29):57-58
《课程标准》提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3.
岐国仪 《考试周刊》2010,(39):30-31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新教材"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这是一股教材改革的春风,凭借这股"好风",将塑造学生人格魅力的风帆扶上"青云",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因此,在新课改中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张小玲 《考试周刊》2010,(34):53-5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由此可知语文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既有与数学、物理、化学等一样的工具性作用,又有净化人们心灵,塑造美好道德的教化作用。语文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特点就在于它的社会教化功用。它担负着净化整个社会的心灵的独特使命。  相似文献   

5.
李建 《现代语文》2014,(11):115-116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显然,这段话指出了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胡美娟 《广西教育》2010,(28):27-27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情感渗透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注重情感体验"。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处理,探究能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手段,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使学生情感处于流动状态,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标规定,语文课应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课程目标。在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的不同,各个教学板块"积累与运用""综合实践活动""阅读""作文"所承担的教学侧重点也各不相同。阅读教学作为一大板块,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8.
教师应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道德情操、思维的智力品质等。语文教学只有深入挖掘听说读的内涵,将"听""说""读""写"进行到底,才能上出语文的底蕴,上出语文的情性,上出语文的本色。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情感教育、情感激发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下面我就"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语文在情感教育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凝聚着作者的爱憎,深蕴着作者的感情。这些文章文质兼美,图文并茂,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因此,语文学科自然成为情感教育的主要阵地。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情感,思维、记忆等认识机能就会受到压抑、阻碍,无论何等抽象的思维,没有情感都不能进行。可见情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一、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加强情感教育(一)注重教师的感情体验传达。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情阐述"中国梦",李克强总理多次讲中华复兴,文以载道,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和我们这个时代息息相通。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为我们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深知,悟道的核心是培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师应当成为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感情和高尚风格的美育工作者",这简单明了地指出了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关系。语文新课标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呼唤新的教学理念的今天,我们应该把情感熏陶,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3.
何明敏 《广西教育》2014,(21):76-76
一、教材简析人教版语文第三册课文《赠汪伦》是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诗中描述的"李白""汪伦""桃花潭水""踏歌声""将欲行""送我情"等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写意画:桃花盛开,潭水轻漾;轻舟欲行,踏歌声起。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古诗。2.能凭借课件和小组合作读懂古诗,体会古诗蕴涵的思想感情,并以此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殊不知,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由基础知识转化为听说读写的能力,是不能离开思维的,它们都有赖于思维的训练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奉贵华 《成才之路》2011,(22):33-33
语文新大纲规定:"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重新审视诗歌教学,否定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反对将古诗词"肢解""咀嚼"后再传授给学生,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感悟为基础,在学习中使他们充分体验过程的愉快,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6.
倪华玉 《辅导员》2010,(13):101-101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把学生主动学习的提问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具有质疑的勇气、意识和能力是新基础教育各科教学的重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善问"呢?笔者认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语文情感教学时指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借助自身的情感和一定的教学技能和手段,激发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心理教育为辅导,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注意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促进学生知情并进,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学生自身的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语文情感教学是实现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最佳方式和途径。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语文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的感情表达"声""形""神"是组织教学的一个手段,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声""形""神"的效能,使其起到潜移默化和引导指令的作用。一、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声""声"指的是教师的语言声调,甚至包括非语言的哨声、掌声。  相似文献   

19.
教学设计关乎课堂教学的效益与成败。作为语文教师须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成功的语文教学设计须是"三性"兼具的。而所谓的"三性"是指"条理性""方向性""关联性"。本文着重结合例子来谈个人对语文教学设计中这三种特性及其作用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