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 ,应重视学习兴趣及其对创新人才成长影响的研究。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元动力作用 ,对创新学习与创新人才成长极为重要。高等教育应重视大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是专业兴趣的培养 ,尊重大学生的兴趣爱好 ,为创新人才成长营造环境  相似文献   

2.
顾桂明 《高校教育管理》2002,24(4):16-18,29
高校创新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创造性、开拓性的能力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招生、教学、管理、考试等是高校创新教育整体实施过程中几个重要环节.招生应注意选拔有创新意识、才能、潜质和成果的考生,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应突出教学环节,深化教学改革,教给大学生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方法,使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应加强管理环节,重视管理制度、方法的创新,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创造宽松、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和氛围;同时,要把好考试环节关,改革考试方法,注重能力的考核,努力使创造型人才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知识经济时代凸显了创新人才的价值,创新人才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创新人才是个“多义性”概念,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视角对创新人才有不同的理解。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引起我们警醒。要从根本上改变创新人才培养不力的现状,应该从制度建设着手,为创新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影响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文章分析了影喃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教育因素:对创新人才观念的偏颇、缺乏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忽视文学艺术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等,旨在营造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适宜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时代凸显了创新人才的价值,创新人才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创新人才是个“多意性”概念,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视角对创新人才有不同的理解。我国创新人才培养不力的现实引领我们警醒。要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应该从制度建诨着手,为创新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创新教育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创新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说,对创新教育和高等教育开展创新教育的内涵提出了看法。开展创新教育首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其次是中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再次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研究人才成长规律;找准办学定位,明确人才培养规格;营造张扬学生个性激励学生奋发学习的环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形成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7.
完善学分制 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在于营造创新环境,学分制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本文在对高校学分制实施情况和成效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通过管理创新和推进学分制的有效进行,从而进一步优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环境。  相似文献   

8.
建设创新型省份是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是基础,创新人才培养是关键。要充分认识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构建浙江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为建设创新型省份服务。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龙头,要重视高等教育的结构布局,建设教育强省。要深化教学改革,坚持教育创新,构建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案,重视创新人才基本素质的培养。要注重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提高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形成优秀人才聚集的机制和人才辈出的格局。为浙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9.
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中,我们在以全新理念对创新人才进行定位的基础上,应着重营造创新人才的环境和氛围,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注重对创新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师资,并建立完整的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之一,对创新人才的成长具有多方面、独特的影响.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教育本质的体现,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和高尚人格的塑造,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应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改变不利于学生积极情感养成的单一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人文学科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崇高情感,是当前创新人才培养中不应忽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论大学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这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两个重要方面。大学素质教育要求创新人才具有良好的学习素质、丰富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科学素质与文化素养、分析与解决总是的能力、掌握现代化的手段与方法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必须转变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营造新环境,强化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2.
学科交叉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方式,书院制能够营造学科交叉的软硬“双环境”。研究以S大学财经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书院制作为学科交叉培养的准自然实验,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学科交叉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及其机制,运用PSM方法解决选择性偏误造成的内生性问题,发现:学科交叉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业表现和英语能力,以及更扎实的学科基础、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成为具有更强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研究为高校新一轮教育改革和学科交叉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和启发:抓牢学科交叉培养支点,撬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协调双院培养体系,优化学科交叉软硬“双环境”;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夯实拔尖创新能力根基。  相似文献   

13.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和关键。对西南交通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目标和特点进行研究后可知,行业特色院校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要从抓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学习过程和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并需要采取校企联合培养、国际化联合培养、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优化创新人才成长环境等多种措施,以增强学生的工程素质、科学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强化创新意识 实践创新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践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当代教师的神圣职责。学习、研究并深刻领会创新教育的理论和内涵,则是实践创新教育的基本前提。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坚持传授知识与思维品质训练并重,坚持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并重,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创新素质是大学生与时俱进,进行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无论从还是从大学本身的教育功能时代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来看,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高校应通过各项改革,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断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迎接时代的挑战.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再次发现、重组知识,联系社会实际,动手动脑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注重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氛围,才能培养出一代具有良好创新心理素质的创造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进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在高等教育系统中营造鼓励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需要教师、各级教育管理者在多方面作出持续改进,包括教育思想和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其中,考试模式直接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紧密联系,而且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视角审视“考教分离”的考试模式和与此相关的试题库建设,我们会发现其对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与高等教育改革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抢占世界科技制高点 ,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人才 ,特别是对社会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大学作为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必须着力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充分发挥其在高层次人才继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创设和营造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具有整体性、综合性 ,系统性的重要特征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必须要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得以升华 ,摒弃固定的教育模式 ,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土壤”和良好的环境 ,把创新教育重新定位课堂 ,才会有让创新教育落实到每节课的想法和具体行为。那么 ,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创新教育呢 ?笔者认为 ,实施创新教育应注意营造良好的空间环境。1 学生活动的空间两则故事令人深思。故事一 :美国一教授测试学生的能力情况 ,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青蛙的舌头…  相似文献   

19.
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当代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实施实践教学创新是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应然意义,是当代人类发展的创新主题以及我国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与民族复兴伟业的应然要求。实践教学的"创新教育价值"的有效生成体现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需要创新教育思想的有效指导,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的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课程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0.
创新旅游教育办出专业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旅游教育必须强化创新人才培养意识,营造创新人才培养氛围,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渊博、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创造、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