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淑芳 《新疆教育》2012,(18):180-18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象。”这就说明,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训练手段,它不但可以有助于强化记忆,培养学生的语感素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悟文章的美学因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整体水平。笔者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可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笔者先阐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再以三个方面进行分述,提出教师范读对教学的影响;再让学生全身心投入、保证读中理解、保证精选训练点、保证形式多样,通过课堂实例,举一反三地表明教者引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及注意点;最后把朗读训练延伸到课外,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最经常的、最重要的阅读训练。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呢?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20,(7):69-70
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朗读是学生们最基础的学习方式。朗读可以帮助学生识文认字,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交流沟通能力。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做好示范作用,带领学习正确的朗读方法,读准字音,掌握朗读的语气;丰富朗读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学生拓宽朗读的视野,了解更多的内容,掌握更多的知识;老师还要做好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读思结合,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思考,理解文章的内涵,体味文章的深刻意义;在一些情况下,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想象阅读。  相似文献   

5.
阐述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突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营造氛围,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所体验,从而形成入神的音调、颜面表情,才能有良好的语感。教师利用范读、导语、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用初读、再读、品读"三读法"进行朗读训练,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用灵活多样、恰到好处的朗读形式,因材施教,让学生读熟、读通、读好课文,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倡导朗读个性化。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朗读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情感和韵味,气势和神采,音韵美和节奏感。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着只属于自己的内心天地。他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解读语文,用各种不同的语言诠释了发现,对同一篇文章的感悟会有所不同。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立的阅读情感体验,尊重他们独特的感受和见解,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  相似文献   

7.
李亚琴 《考试周刊》2013,(26):56-56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利用入情的范读激发学生读的欲望,让学生在朗读中想象,充分培养朗读技巧,在评读中感悟文章思想。  相似文献   

8.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无论是哪种体裁的课本,也无论是哪个年级段都离不开朗读这个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是任何时髦的教法都无法取代的。阅读教学应返璞归真,以读书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悟语。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的朗读,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达成共识,那就是都要重视朗读。身为一个在农村小学任教十多年的语文教师,耳闻着孩子们拖长着声音唱戏般的朗读,心里总是纠结不安。目前,在农村小学,唱读是让众多语文教师头痛的事。唱读时由于学生在字与字之间都额外的拖长了音,导致阅读时无法思考,谈不上语感,感情朗读自然也就无从说起了。现在,我们农村小学学生的阅读现状非常令人担忧:低年级的孩子数读较多,中年级的孩子大多是唱读,  相似文献   

10.
朗读训练作为阅读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朗读,培养主体意识,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培养兴趣,让学生想读;依据教材,教学生会读;反复诵读,促学生多练。  相似文献   

11.
探究性阅读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新的阅读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强调重视朗读,要求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防止把理解与欣赏变成支离破碎的作品分析和文学知识传授,提倡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  相似文献   

12.
<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收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小学各年级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象。"这就充分地说明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这里,我想说一说我在朗读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在具体目标中提出了对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就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思考、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朗读,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将成为孩子们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朗读,想提高朗读的实效性和效果,就必须加强学生朗读指导,让学生能有滋味地读,恰如其分地读。当孩子们喜欢上朗读,学会了朗读时,语文课将成为孩子们的向往,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语文学习中朗读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个良好的作用不断凸显出来。文章的意境是靠朗读来感受的,读能发现美,读能产生美,读能欣赏美,学生只有在读中悟义、悟情、悟理、  相似文献   

16.
李亚玲 《成才之路》2009,(19):55-55
探究性阅读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新的阅读方式,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强调重视朗读,要求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防止把理解与欣赏变成支离破碎的作品分析和文学知识传授,提倡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把学生上学称之为“读书”或“念书”.可见阅读在教学中、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更为重要。在新课标中也十分强调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小学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快乐读课文,读中寻乐趣,读中获感悟。  相似文献   

18.
指导阅读、有感情朗读和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学习精卫志存高远、矢志不渝的精神。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告诉了孩子们:语文课是很快乐的,语文很可爱!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一种能力,需要一定的训练,而且需要经常的反复训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使孩子们爱上读书,爱上语文。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还能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小学生的身心成长都有益处。而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也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中有效朗读训练的重要性和意义出发,讨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朗读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