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非集先秦法家思想之大成。《韩非子》中为了宣传法治思想而对当时具有广泛影响的儒家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讽刺,作为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孔子在《韩非子》寓言中被多次提及并发生了异化。儒家的贤者圣人被塑造为:站在法家对立面,受法家批驳的孔子;既有儒家性格,又大力宣扬法家思想的孔子;直接以法家面目出现,代法家立言的孔子。异化的孔子是一个假托的虚拟性历史人物,是韩非宣扬法家思想和政治追求的承载物。  相似文献   

2.
在战国诸子的著作中,孔子形象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异。一方面诸子的著作都程度不同地对孔子的本然形象有所揭示,但另一方面,也是更为普遍和突出的特点,则是诸子典籍中孔子形象的变异,即孔子形象与其本然形象相比,开始产生偏离、矛盾乃致对立。战国三部子书——《墨子》、《庄子》和《韩非子》中孔子的形象均发生了变异。《墨子》中的孔子在墨子后学笔下被描绘成了叛乱者的形象,《庄子》中的孔子则成了由儒而道转变中的人物或道家的代言人,而《韩非子》中的孔子则又成了法家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3.
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是继儒家创始人孔子、孟子之后的又一位大懦。他和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的两个最主要的代表,对孔子的思想都作了重大的发展。孟子基本沿袭了孔子的思想体系,被视为孔子的继承者,因而中国古代素有“孔孟之道”的称谓。苟子的学说则是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兼取先秦诸子尤其是道家、法家之精华,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和充实,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论体系。因此他虽属儒家,但“儒而不纯”,是一个集百家之大成者。郭沫若在《十批判书·荀子的批判》中说:“荀子是先秦诸子的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懦家的…  相似文献   

4.
韩非子,战国末年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为实现治国理想,他公然向儒家传统展开挑战,以说服当权者以仁爱治国之路根本是空谈。他消解了儒家所谓的孝道理论,以时代为借鉴,重新审视以往的孝道观念,从而对比宣扬了法家一派的现实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显学》是《韩非子》一书中的第五十篇。“显学”即有名的学派。本文具体指儒、墨两家。这篇文章主要是对以孔老二为头子的儒家学派进行揭露与批判。这是一篇宣传法家思想、充满革命战斗精神的讨孔檄文。文章一开始,就单刀直入,狠批儒家“法先王”复古倒退的反动思想。韩非继承了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针对儒家宣扬的唯心主义的先验论,提出了检验认识  相似文献   

6.
与课文有关的文字常识,主要有两方面。一、主要中外作家作品1.中国作家作品古代散文作品有两部:《论语》和《韩非子》。《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韩非子》是韩非及其后辈学生所编,集先秦法家之大成。韩非,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是战国时代重要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7.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据此回答 1~3题。1.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能被汉武帝采纳 ,实际上是因为它吸收了A .孔子的思想  B .荀子的思想C .韩非子的思想 D .墨子的思想2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 ,把孔子打扮成主张变革的先师 ,其目的是A .改变孔子儒学先师的形象B .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孔子C .发扬中国古代文化传统D .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根据3.新文化运动中 ,批孔实际上针对的是A .儒家思想文化  B .孔子思想学说C .儒家传统道德  D .封建…  相似文献   

8.
《史记》记载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来源与事迹,意在说明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彰显其尊周循礼的积极入世的精神。司马迁的史学观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先进思想,同时,司马迁有宣扬儒家主张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9.
上博简《孔子诗论》是先秦战国时期的儒家诗论著述,是最早成体系、有逻辑的关于“诗三百”的诗论评述,体现了先秦儒家诗学思想。《毛诗序》作为汉儒的诗学论述,它与《孔子诗论》一方面具有相承性,二者属于同一诗说系统;另一方面,二者又具有很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毛诗序》诗旨阐释中女性角色和“美刺说”的出现,以及《毛诗序》与《孔子诗论》在说诗目的和风雅颂次第的不同,体现出不同时代论“诗”作品的独特之处,也体现出不同历史阶段儒家思想的差异性。在两者所传达出的诗学思想的对比中可以考察自先秦至汉代儒家思想的嬗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经学化的解经趋势,民本思想的转变与儒家思想对法家思想的融合,施教观念的转变。在这三点背后,便是不同历史阶段儒家思想的差异以及儒家思想自先秦至汉代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诸子: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的思想主张 百家: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流派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西汉法家在儒术得到独尊、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情况下,并不甘心处于非主流的位置,而是千方百计地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他们批评儒家思想对安国尊君毫无用处,批评儒家没有执政能力和儒者人品低下,宣扬法治的必要,称颂先秦法家人物。但法家最终还是失败了,究其原因,一是法家只讲功利,不讲情义;二是强调"富国"而主张"弱民";三是与众为敌,不能形成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2.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它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3.
《孔子家语》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早期儒学发生、发展的情况,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书中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思想、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对后世有着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为孔子修订、编辑。孔子修《春秋》号称“笔则笔,削则削”(《史记·孔子世家》),他是按儒家的标准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的。因此,这部史书中很多地方都体现了深厚的儒家思想。《春秋》是阐述孔子政治思想的,《左传》是解释《春秋》的。由于《春秋》记事极为简约,随着时间的推移,  相似文献   

15.
法家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流派。王充是东汉时期海纳百川的思想家,他肯定明法尚功的法家思想,反对法家的集权和专制,批评韩非子忽视仁义道德、否定儒家思想的片面性。王充自己思想形成的过程中,在法治思想、历史进化观、逻辑思想和批判精神方面,承传了法家思想和法家精神。  相似文献   

16.
兴起于春秋末期孔子时代的儒家思想,由于孔子弟子的努力,在战国时代呈现出空前的繁荣。三晋地区虽然一向是早期法家、兵家和纵横家的天地,但是,随着春秋战国之际新的政治格局和思想潮流的出现,儒家思想开始在三晋发挥其独特影响。在战国早期,活跃在三晋的儒家人物,针对社会现实,对儒学进行了适时的和必要的调整与创新,得以发挥其广泛而积极的作用。然而,到了战国中晚期,在社会动荡不断加剧的形势下,三晋儒家不仅未能以创新的姿态适应新形势,反而抱残守缺,消极对待各国的社会变革,终于使儒学退出了三晋思想主流  相似文献   

17.
文章探讨了秦王嬴政所见韩非文章究竟是司马迁《史记》所记《孤愤》和《五蠹》,还是刘勰《文心雕龙》所说《储说》系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嬴政对《韩非子》产生强烈共鸣的原因,即秦国政坛浓郁的法家氛围、嬴政在性格上与法家人物的契合、嬴政继承君位后所面临的紧迫局面,揭示了嬴政接受法家思想的原因及法家思想对嬴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先看一位学员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能力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历代老子思想常被理解为含有权诈意味,这种误解从韩非时代就开始了。韩非子在《喻老》《解老》中将《老子》文本作为一种工具来阐释其法家思想。老子思想导致权诈的误解,固然和老子文字的含混性有关,但是在《解老》《喻老》中应是韩非子有意改造老子思想为己所用。  相似文献   

20.
刘勰一生始终奉儒家思想为圭臬,出仕入世、为学致用的思想贯穿其一生。《文心雕龙》表明刘勰推崇儒家思想,把儒家经书作为文章的范本,把孔子奉为精神导师,唯物主义的儒家世界观因素主导了他的思想。《灭惑论》表明刘勰在儒家思想的指引下,把佛学儒学化,实现了儒佛合流。刘勰的生活历程及其两部主要著作充分证明儒家思想是刘勰世界观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