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学术生态特指学术共同体追求学术、创生学术的有机环境,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复杂生态系统。它包含学术、学术环境与学术人员三个基本要素。就理想的大学学术生态而言,学术乃大学之灵魂;自由乃学术之土壤;真理乃学术人员之永恒追求。目前我国大学学术生态遭遇了学术环境的功利主义,出现了师生的学术浮躁情绪与学术繁荣背后的泡沫现象。中国大学学术生态的现实超越,必须以学术为中心,倡导为学术而学术的理念;加强个体学术修养,坚守大学教师的精神自治;净化学术环境,营造和谐学术生态。  相似文献   

2.
学术忠诚是指学术个体在学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忠实诚信态度及积极进取行为,具体表现为学术自觉、学术自由、学术自律、学术自省四个维度。学术自觉的表征是学术个体的价值追求,这是学术忠诚的价值尺度;学术自由的表征是学术个体的思想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扰与束缚,这是学术忠诚的理想境界;学术自律的表征是学术个体对学术道德和规范的恪守和坚持,这是学术忠诚的内在契约;学术自省的表征是学术个体学术努力的持续性和坚持力,这是学术忠诚的行为保障与直接表现。四个维度体现了学术态度与学术行为、学术观念与学术价值、学术思维与学术努力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大学归根结底是进行学术生产的机构。因此,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提出大学学术生产力决定大学办学水平的观点。本文针对我国当前大学学术生产存在的问题,探讨制约大学学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学术生产产权制度、学术资源配置方式、学术评价制度、学术管理制度、学术竞争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升大学学术生产力的关键在于明晰学术生产产权制度,改善学术资源配置方式,构建合乎学术逻辑的学术评价机制,构建具有学术道德伦理约束的学术管理制度、构建科学的学术竞争和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基层学术人员的成长对于大学学术生态的平衡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学术制度文化、学术权威、学术群体、学术管理以及经济收入等学术环境对大学基层学术人员成长影响很大。当前,大学基层学术人员成长所面临的学术环境存在学术自主不够、学术管理僵化、学术取向出现偏差以及经济压力过大等问题。为了优化学术生态环境,促进基层学术人员的更好成长,大学管理人员、学术带头人以及基层学术人员自身都需要做出相应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教师认可教学学术与学科学术并重共生于大学内部,且能助益学科学术,但教学学术与学科学术间的联系尚未被深入揭示。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层次院校和不同教龄段的教师对学术规训、学术职业准入、学科学术带动教学学术、教学学术助益学科学术等方面的认知与实践情况存在差异。为此,应从完善研究生教育制度、革新高等教育学术制度、增强学科学术的教育性、突出教学学术的科学性、加强分类指导等方面促进教学学术与学科学术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科学报编辑应确立新的学术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术是社科学报的灵魂。社科学报的学术特点主要包括:高水平的学术层次,多学科的学术集合,丰富宽泛的学术内容,理论建构的学术范式,解释分析的学术话语,主客一体的评价尺度。社科学报编辑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品位,在编辑实践中正确处理学术与现实、学术与创新、学术与学科、学术与规范等关系,弘扬学术良知,坚持学术原则。  相似文献   

7.
学术性是大学的本质属性,大学教授是学术的化身,其学术力决定着高校的学术水平,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因素。大学教授的学术力主要表现为学术生产力、学术创造力和学术影响力,而学术生产力、创造力和影响力又是学术制度、学术资源和学术文化等诸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学术制度的合理建设、学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学术文化作用的合理发挥是提升大学教授学术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我们将学术权力界定为高校学术组织对学术事务和直接涉及学术的行政事务作出决策、审定、审议和咨询的权力。高职院校存在三种学术事务,即纯学术事务、涉及行政的学术事务和直接涉及学术的行政事务。对三种学术事务行使学术权力时,宜采取与之对应的方式:纯学术事务须由学术组织决策或审定,涉及行政的学术事务须经学术组织审议,直接涉及学术的行政事务须向学术组织咨询。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大学学术氛围的过程中,大学学术管理的基本价值有学术宽容、学术自治、学术自由、学术自律等。在学术管理中应该有一种宽容的态度,学者在评价别人的学术时也应该持有宽容的态度和做法。学术宽容是指社会和个体在学术方面对待异己的观念和信仰持公正、理智的态度,这是学术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价值取向。学术自治是大学学术管理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在学术管理中学术自治会主要表现为学术群体的自治;学术自由是学术管理的首要价值,学术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保障学术自由;学术自律是指学术管理不仅要运用法律、政策、规章等外在的强制性的制度,也要依靠学者的学术道德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完善民主管理和学术治理是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高校内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办大学相比,民办高校在学术治理方面有学术决策及时高效、学术决策执行力强、学术权力责任清晰等优势;同时,也有学术组织建设欠佳、学术权力过于集中、学术民主化程度低等不足。建议民办高校加强学术制度设计、健全学术组织建设、下移学术权力重心、培育学术民主文化,以完善学术治理,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翁同龢与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们在交往中的信函成为研究清末政治斗争、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的宝贵文献材料,但2005中华书局出版的《翁同龢集》对集中收录的翁同龢致张謇文稿的系年考订有多处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首先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05年至2016年所收录的有关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教育的定位与发展的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包括发表年份、研究层次、作者机构、主要学科、文献来源及关键词分布等,并总结出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接着对相关文献进行定性分析,归纳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及师资队伍等方面的主要观点,包括主要问题及相关对策。最后针对该领域研究现状的不足之处,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教育、社会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也在市场经济时代出现了很大波动。今日的大学生,就是国家明天的建设者,学校对他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将来发展。所以国家和高等院校对现阶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重视。怎样做好现阶段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对高等学校教育者们的又一考验。  相似文献   

14.
晚清麻哈夏鸿时、独山莫与俦二人既是同年举人,又是儿女亲家,是麻哈夏氏、独山莫氏姻亲世家文化的奠基人;而夏、莫二氏在文化学术上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西南巨儒莫友芝和戊戌状元夏同徘。对开展麻哈夏氏、独山莫氏的文化传承研究进行梳理概说。  相似文献   

15.
翁卷小考     
本文通过相关史籍资料及诗文对翁卷的长幼之序,领乡荐时间和生卒年进行了考证,对现有的翁卷生平资料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16.
翁同和在晚清曾为同、光帝师,工部、刑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协办大学士。有凡同光年间的重大朝政活动,诸如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等无不参与,因此,是晚清政坛上的重要人物之一。翁同和从政期间,与慈禧太后、光绪帝、李鸿章、荣禄、刚毅等发生交往,他与他们的政见有一致与不一致的地方。有些是因职责引起,有些是政见不同所致。他的一生总体是忧时爱国、追踪时代、与时俱进的。  相似文献   

17.
特殊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自编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查问卷测查了526名特殊家庭和510名普通家庭的小学生和初中生。结果表明,特殊家庭子女的自我概念(2.20±0.49)最差,其次为学习认知问题(2.09±0.66)较多,再者是性格缺陷(2.03±0.54)和情绪问题(2.00±0.51)。特殊家庭子女在学习认知、人际适应、行为问题、情绪问题、性格缺陷、自我概念等各个方面以及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均显著劣于普通家庭子女。不同类型特殊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显示,分居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流动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较多,其次是离异、丧偶和再婚家庭子女,留守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最少。特殊家庭初中生在学习认知上存在的问题显著多于特殊家庭小学生。特殊家庭小学女生的自我概念问题显著多于小学男生。特殊家庭初中男生的学习认知、人际适应、行为问题、性格缺陷和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劣于初中女生。  相似文献   

18.
The impact of family mobility from domestic or international moves can be challenging for families. Some families adjust and other families experience crisis. For some families, relocation may be due to a job promotion and transfer, while for other families moving may be due to divorce, loss of employment or other stressful circumstances.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 family perceives relocation as positive or negative, moving places demands on families and consequently families experience varying degrees of transience. This article is based upon a qualitative research study about internationally mobile (IM) families managing relocation and transience and the place of international schooling in that process. 90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45 (IM) families at an international school in southern England. The study included an intervention that consisted of implementing a personal and social education (PSE) programme for families with adolescent children. Family involvement in PSE facilitated parent‐adolescent communication at a critical transitional stage as IM teenagers who grow up ‘on the move’ were experiencing complex emotional and social upheavals in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peers and their families. Although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experiences of a small sample of IM families, there are wider implications from the study. Family mobility presents an opportunity for schools to also work with families who experience domestic moves to ease the transition of children through pastoral care.  相似文献   

19.
To examine whether state child care subsidy policies can combine goals of increasing maternal employment and increasing access to quality child care for children in low-income families, we studied one state's comprehensive policy, through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665 randomly selected families using centers, Head Starts, family child care homes, public school preschools or informal care, including a sample of families on the waitlist for child care subsidies. We found that, in Massachusetts, families receiving child care subsidies report greater access to child care, more affordable child care, and higher quality child care, than do similar families not receiving subsidies. Lower-income families not receiving subsidies can sometimes access affordable, quality child care through Head Start programs and public preschools, but, when they have to pay for care, they pay a significantly greater proportion of their income than do families receiving subsidies. We also found that families on the subsidy waitlist are at a particular disadvantage. Waitlist families have the greatest difficulty paying for care, the least access, and the poorest quality child care. While the child care subsidy policies benefited those families receiving subsidies, families outside the system still struggled to find and afford child care.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离异家庭初中生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方法:对131名离异家庭初中生分别采用应激生活事件问卷、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量,进而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构建了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离异家庭学生的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对症状总分有直接影响(权重分别是0.45、-0.21、-0.48、0.78);结构方程分析表明,离异家庭学生的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对症状总分的影响比正常家庭学生的更大(离异家庭学生的权重为-0.48和0.78,正常家庭学生的权重为-0.14和0.35);离异家庭学生的应激生活事件对社会支持的影响比正常家庭学生的更大(离异家庭学生的权重为-0.49,正常家庭学生的权重为-0.28)。结论: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得到结构方程模型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