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芦溪县名片芦溪县位于风景秀丽的江西第一高峰——武功山脚下,因王观游经此地留下千古绝句芦萧溪水碧粼粼,洞锁烟霞别有春。乱石只闻多误马,桃花不是解迷人而得名。全县国土面积968平方公里,辖5镇5乡,人口28万。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94所,在校中小学生36424人,在编公办教职工2608人。芦溪县文化底蕴深厚,教育历史悠久。北宋时期,周敦  相似文献   

2.
芦溪县名片 芦溪县位于风景秀丽的江西第一高峰——武功山脚下,因王观游经此地留下千古绝句“芦萧溪水碧粼粼,洞锁烟霞别有春。乱石只闻多误马.桃花不是解迷人”而得名。全县国土面积968平方公里.辖5镇5乡.人口28万。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94所.在校中小学生36424人.在编公办教职工2608人。  相似文献   

3.
书院,是我国古代私人或官府所立讲学肆业之所。其名始于唐代。书院用以讲学,则始于唐末。 零陵古代有书院则始于宋朝,续创于元,明,发展于清。宋时零陵有书院5处,宋理宗皇帝曾赐“道州濂溪书院”题额一付。元顺帝至元三年(1337)祁阳创办浯溪书院。到明代。由于王守仁等人的倡导,一时私人书院大增,零陵有书院15处。但是延至清初,或因战乱,或因经费不断,或因年久院舍失修,已废14所。至清乾隆时,由于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人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曾在湖南省永州、郴州、邵阳任职,期间他重视教育,兴办学校,留名一方。随着他在理学史上地位的提高,据我们统计约湖南省17个区县曾建有濂溪书院。濂溪书院的兴建与理学的发展相辅相成,对周敦颐思想的传播和湖湘文化的发展都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人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曾在湖南省永州、郴州、邵阳任职,期间他重视教育,兴办学校,留名一方。随着他在理学史上地位的提高,据我们统计约湖南省17个区县曾建有濂溪书院。濂溪书院的兴建与理学的发展相辅相成,对周敦颐思想的传播和湖湘文化的发展都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两基”验收后。芦溪县坚持思想不滑坡,工作不松劲。机构不撤销,投入不减少,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规范办学行为,推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目前,全县教育做到了公办、民办教育并驾齐驱,普教、职教、幼教、特教协调发展,城区学校与山区学校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在中国学术史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其学术成就影响和兴教办学形象的双重加持下,许多以"濂溪"为名的书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重庆合川濂溪书院就是为纪念周敦颐建立,从宋朝一直发展至今,在地方教育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然而合川濂溪书院的历史发展沿革目前学界还没有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时间线,并...  相似文献   

8.
雪松 《江西教育》2004,(12):47-47
据地方志记载,江西各地书院名称与宋儒周敦颐有关的有十余处之多,仅以“濂溪”命名的就至少有六所,还有“景濂”、“宗濂”、“清濂”等。这是江西书院史的一个有趣现象。  相似文献   

9.
"两基"验收后,芦溪县坚持思想不滑坡,工作不松劲,机构不撤销,投入不减少,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规范办学行为,推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目前,全县教育做到了公办、民办教育并驾齐驱,普教、职教、幼教、特教协调发展,城区学校与山区学校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北宋四大书院"的说法颇有异见.最早的有范成大说与吕祖谦说,二人共说了七所,前者似为即兴之说,后者亦有自相矛盾之处.然而以大师讲学为确定四大书院之标准似更合理.近世复有"六书院"、"八书院"之说,其实北宋时大书院颇多,若以大师讲学论之,影响最大的应为睢阳、旴江、濂溪、嵩阳四所书院,或者加上泰山、徂傣、安定(胡瑗讲学昊中)、伊皋为八大书院.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萍乡中学矗立在萍乡市城西鳌头山上,渌水过此折而向南。校园面积123亩。 学校前身为创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鳌洲书院。1906年春,书院改为“萍乡中学堂”。从此,校名虽多次更改,但全日制普通中学的建制却沿袭至今。 目前,学校有36个教学班。学生1860多人。在编教职工193人。中学高级教师41人,一级教师57人。特级教师1人。部级劳模2人。  相似文献   

12.
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作《江州濂溪书堂记》,赞理学开山祖周敦颐"不由师传、默契道体",将其当作有宋匡扶孔孟"道统"第一人,并把"濂溪书堂"看作此千载不传"道统"之教育载体。因此,"濂溪之学"的说法自然为后人所接受。但作为首位理学家书院讲学象征的"书堂",其具体的相关事迹却一直未被系统发掘和整理,以至于后世学者间或有疑。本文将对此作些初步的、尽可能全面的整理与考证,以期进一步明晰濂溪书堂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理学创始者周敦颐在赣南的古南安奠定了理学的基础,并教授了后来成为理学大师的程颢、程颐两个弟子,尔后,周敦颐又任赣州府通判,在赣州和赣州府所属的于都等地兴办书院,社学,教授邑人。为纪念周敦颐,古代赣南有三所以周子的号命名的“濂溪书院”,这三所书院分别在南安(今大余)、赣州和雩都(今于都)。  相似文献   

14.
“我们欢迎这样的学校!”这是萍乡市芦溪区12个乡镇100多个行政村的农村基层负责人和广大农民对宜风职业中学的一致赞语。 教育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同时又推动经济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理论的重要观点,也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1983年,萍乡市芦溪区工农业总产值刚上一亿元大关。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相差甚少,粮食总产量约占全市的40%,交售商品粮占全市50%。作为出煤产铁的工业城市的萍乡,其农业发展的重心,当然地落在以农村经济为主体的芦溪区了。面对着全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宣  相似文献   

15.
近日,记者在芦溪县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词教学教研活动,这是芦溪县教研室联合芦溪县诗词学会教育分会共同举办的教学研讨活动,来自全县10多所学校的教师代表以及诗歌团体的人士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的召开旨在推动全县各中小学加强诗词教学及研究。  相似文献   

16.
找准教育与经济的结合点———访萍乡市芦溪区教委主任邱瑞根编者按:萍乡市芦溪区地处我省西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区,但该区在教育方面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使教育切实地为当地经济服务。1996年底,芦溪区顺利通过了国家教委组织的“两基”...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山西省古县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县教育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有效地提高了古县人的素质.加快了全县脱贫致富的步伐“不抓教育的班子不是明智的班子”占县位于霍太山麓,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贫困山区县。但是论资源,占县不仅不贫困,而且相当富绕:气候温和、水源丰富,宜农宜林宜牧:地下有丰富的煤、铁、铝等矿藏造成这种“富饶而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落后、人才匮乏,人口素质低县委、县政府领导同志认识到,贫困和愚昧是孪生共长的.因贫而愚,愚而更贫因此,脱贫致富,必先治愚。县委书记王春元指出:“如果我们不重视教育,我们  相似文献   

18.
李光地是清初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为了落实清政府“崇儒重道”的基本国策,他不遗余力地推进书院教育,不仅乐于为书院撰文,还亲自创办书院并授课。福建和江西两省因与朱子理学特殊的机缘,其书院更得到李光地的厚爱。李光地的努力促进了书院的发展,进而因书院的教化端正了社会风气,延续了崇教尚学之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堪称一位不折不扣的书院教育家。  相似文献   

19.
为纪念宋明理学奠基人周敦颐逝世920周年,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以及日本友人和周氏后裔近百人,于1993年12月下旬在我院举行“周敦颐暨‘濂溪书院’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20.
论周濂溪的教育思想及其历史地位邓生民周濂溪先生在道学上的崇高地位,至南宋初就已论定。张轼《永州府学濂溪先生祠记》:“惟二程先生倡明道学,……而论其发端,实自先生”。朱熹《濂溪先生祠堂记》:“盖自周衰孟轲氏没,而此道之不属,更秦及汉,历隋唐以至于我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