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秋红 《现代语文》2009,(12):121-122
对中学作文颇有研究的江苏省特级教师蔡明曾说过:"写作的本质是生命个体情感活动的表达;它永远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与精神发展、生命轨迹的变化同步的文字化的呈现。"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本质是对生命的关注.教师与学生不是工匠与材料的关系,教师面对的是富有情感与想象力、充满灵性与生命力的人.因而教师要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柏格森说:"生命的每一刻都是创造."写作本身就是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生命活动,是对生存状态的审视、抚慰与超越.生命意识下的写作教学活动能够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深化他们的生命体验,促进他们的生命思考.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是口头说话,而是笔头说话。”的确,写作是儿童对生活状态的表达,是对自身心灵的抒发,是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对生命记忆的定格。追求童趣是写作的核心,作文是儿童“为心灵舞蹈,让文字绽放”的个性生命活动,它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倾诉和表达,更是一种生命的创生和超越。  相似文献   

4.
姚澜 《天津教育》2014,(10):49-51
写作是一种生命活动,也是一种自我丰富与发展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学生写作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由此我想到中国有句老话叫"功夫在诗外",写作教学中要摆脱学生生活情感贫乏的办法,只有一条:"走进生活,融入生活",这才是写作教学的本真。  相似文献   

5.
林语堂对写作颇有发挥,虽主要是针对散文而言的,但有些说法对作文写作也不无参照之义,这里略为解说。先说文体。他在《文章无法》中这样说:"其实文章体裁,是内的,非外的,有此种文思,便有此种体裁,意到一段,便成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6.
林语堂对写作颇有发挥,虽主要是针对散文而言的,但有些说法对作文写作也不无参照之义,这里略为解说。  相似文献   

7.
一、文前而思,有的放矢正如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人的存在具有一种问题的形式。我们也常常追问自己:为何写?写什么?怎样写?为何写,是动力系统问题。明确写作的目的,才能激发写作的兴趣,磨练写作的意志。法国女作家埃莱娜·西苏说:为了留住那逝而不返的一切,人必须通过写作或相当于写作的任何工作,想方设法向已逝的一切伸出救援之手……因此写作乃是一个生命与拯救的问题。写作像影子一样追随着生命,延伸着生命,倾听着生命,铭记着生命。写作是一个终人之一生一刻也不放弃对生命的观照的问题。而中学生写作,大处说,为爱为理想为未…  相似文献   

8.
不但“贴近生活”这句话有“语病”,即便是生活的生命化、心灵4-I=也还是不够的,人的精神的丰富和开阔,一是靠天分,一是靠后天,而后天的学习,主要是阅读和思考。以往的“生活本位”语文学习观、写作观,使我们忽略了语文学习、写作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阅读。写作的第一客体是生活,第二客体是书本。当我们讲到写作的素材的时候,总是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从没有人说“书本是写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9.
列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指出:“艺术活动建立在人们能够受别人感情的感染这一基础上。”托尔斯泰在这里强调的是:艺术活动的特点在于传达感情,以情感人。罗丹则更直截了当地说:“艺术就是感情。”由此看来,艺术生命的价值取决于感情。既然如此,那么写作这一文艺创造活动当然也不例外,可以肯定地说:感情—写作之本。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一再谈过,说明文要解说事物的形状、构造、成因、关系、效能、用途等等,而解说的主要之点则是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一篇说明文,常常只解说事物的一个要点,有的则侧重解说一个要点而兼及其它要点。这是同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掌握的材料分不开的。说明文写作的方法,就是为了把事物的要点——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等解说明白,同时表达一定的中心思想而采取的途径、程序、分析综合以及其它必要的手段。弄清了什么是说明文写作的方法,就可以进一步讨论如何运用这些方法了。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部传世名著,《红楼梦》有多方面的杰出成就。从写作理论这一角度看,曹雪芹对写作的立意、形式、继承与创新、对作品评价的观点,都在其刻画人物形象时展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2.
张强 《成才之路》2010,(23):22-22
写作是心灵的表达,是情感得以外显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但提起写作,很多学生的感觉却是大为头疼。视之为畏途。学生写作兴趣不高。究其原因一是对生活缺乏细致观察,文章难以言之有物;二是面对自己作品的第一读者——教师,其文章好坏的裁判者、审判官,同学们总是显得对自己缺乏信心。我们要读到学生的优秀作文,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体验生活外,重要的是给学生以写作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
写作学的综合性、审美性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美育因子渗透于写作学教育的各个环节,挖掘写作教学中的审美因素,创造审美化的教学过程,开发写作教育中的美育,使写作学习真正成为一种生命的愉悦体验活动,以培养学生感性和理性的和谐统一。这是素质教育对写作教育的要求,也是真正发挥写作教学功效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写作是一种技能,一种技艺,一种行为活动”的观念比“写作就是写章”的观念迈进了一大步的话,那么,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写作理论和写作实践中出现而方兴未艾的另一种观念,将会把写作教学的改革推向更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15.
"大视野·大胸怀"教学写作观是一种提倡让阅读走向写作的研究。阅读与表达的根本所在,是让生命个体在语文的天地中自由地飞扬,或是感受美、品味真、走向善,或是自由地表达生命的喜怒哀乐、真实深刻地展示自我认识。"大视野"是指教师抛开阅读教学的功利性目的,在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中,让学生个体立足于自然、生命、社会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感受与思考,从而突破自  相似文献   

16.
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力、精神生命力和社会生命力的统一。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观所蕴含的价值在于,关切人的自然生命力,激扬精神生命力,升华社会生命力,孕育了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启示我们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尤其要珍爱、尊重和升华生命。  相似文献   

17.
老子特别重视"婴儿",因为婴儿自身包含了众多"道"的特性。婴儿是生命的开始,其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婴儿"是生命永恒的象征。但生命不可能只停留于"婴儿"时期,生命存在于世界之中,是从婴儿走向衰老、从生走向死的过程,这一过程所体现的是生命远离道而不断地"沉沦"于世界中,成为非本真的存在,同时又超越非本真的存在,回归于"婴儿",与道为一,成为本真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刘国正先生是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兼诗人和杂文家,诗文造诣很深。由于身兼教育家和文学家的双重角色,他对语文教育中作文教学的规律与实践有独到的研究和见解。刘国正先生说:“我坚信写作若离开生活,是无法训练好的,无法获得真正的写作能力。”还说:“写作是反映生活的。离开生活,写作就没有了灵魂,没有血肉。”“写作与生活结合,生气就来了。就活泼了,就牵动了学生的心。”可见,“写作见与生活结合”是刘国正先生一个重要的写作教学观,也是他“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语文教育思想的具体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9.
写作是什么?虽然对这一概念的解说很多,但细分析起来,就会感到都难以对其本质特征给以规定。近年来,较为统行的一种观点是“写作是一种行为过程”,但又缺乏对这一概念的科学分析,本文想就这一观点并对它的涵义进行分析探讨。 一 写作涵义多元性的探讨 在生活中常常碰到“写作”这个词,它往往和“写材料”、“写文章”、“搞创作”等联系在一起。那么,什么是  相似文献   

20.
<正>写作的过程,就是一次生命活动的过程,一种存在体验的表达,一种生命力的释放。高中生的作文应该展现一个生机勃发、五彩斑斓的生命世界,然而我们读到的常常是"正"(刻板)"大"(宏大)"光"(空洞)"明"(直白)的事件叙述,作文中生命体验的淡退,如同歌曲《存在》所述:"谁知道我们该往何处,谁知道生命沦为何物?"新课标提出高中生作文应"以负责的态度"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