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常电流通过金属导体时会产生损耗,但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则不会发生损耗,这就是1957年由巴丁、库珀和施里弗共同解释的所谓超导现象。然而3位科学家并没有完全阐明超导现象产生的机理。最近,位于斯图加特的德国马普固体研究所物理学家再次对铅和铌的超导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1,6(4):317-322
超导现象发现之后,物理学家经过70年的奋斗,终于在1986年底使超导转变温度突破了液氦(4.2K)和液氢温度(20K)的禁区,实现了在液氮温度(77K)以上呈现超导转变的“梦想”。1986年4月,瑞士科学家发现钡镧铜氧系化合物转变温度可达30K,同年底物理所赵忠贤等获得了转变温度为48.6K的SrLaCuO高临界温度超导体,并观察到这类物质在70K附近有超导转变的迹象。1987年2月物理所又发现了新的高温超导体。这种超导体是改进的钡基氧化物,主要成分有钇、钡、铜、氧四种元素,超导中点转变温度为92.8K,零电阻温度为78.5K。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于1987年2月 2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向全世界公开了YBCO的超导体组分,得到世界各国的公认。高临界温度超导体研究的巨大突破,有可能使能源、电子、电工、交通、通讯、医疗和军事等有关领域发生广泛的、深刻的革命,将极大地改变世界的面貌。  相似文献   

3.
超导是指在温度接近绝对零度的时候导电材料的电阻趋近于0的性质。"超导体"是指能进行超导传输的导电材料。人类最初发现物体的超导现象是在1911年,当时荷兰科学家海克·卡末林·昂内斯等人发现,某些材料在极低的温度下,其电阻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4.
超导材料指的是在超低温下失去电阻的材料。它的这种性质就是超导电性。具有超导电性的物质称为超导体。低温超导材料发展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高温超导材料出现在其之后。高温超导材料的发展为超导技术的应用展现前景。本文主要阐述了超导体在信息技术、宇航航海机械制造技术、交通领域和电力技术领域等方面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高温超导体电阻对温度的依赖性,采用了四点电探针和铱热敏电阻的超导材料装在铝壳中,利用计算机绘制了温度与电压(电位差)的关系图像。并且通过使磁体和超导体相互靠近,磁体的磁场在超导体表面产生超导电流,磁场被扭曲产生向上浮力,从而观测悬空状来间接证明迈斯纳效应。  相似文献   

6.
2011年是超导体发现100周年。100年前,荷兰物理学家卡末林-昂内斯发现,当温度下降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水银的电阻就完全消失了,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超导电性。经过一个世纪的研究,人们又陆续发现,一些材料远离绝对零度也能实现超导,这被称为高温超导。与高温超导相区别,在绝对零度附近的超导被称为低温超导。  相似文献   

7.
《世界发明》2002,25(12):34-35
从第一个超导体的发明至今已有91年,超导技术的研究在很长时间内曾处于沉寂状态。只是近30年来,超导技术的研究才有了长足发展,并被作为一门完整的科学,用于能源、交通、电子及空间技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大众科技》2008,(11):8-8
在制造超导器件的道路上,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找到作为纳米尺度超导体的材料。这样的超薄超导体将在超导晶体管以及最终的超快、节能电子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苏月琼 《世界发明》2002,25(1):20-21
超导现象,是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米林·昂尔斯通过实验发现的一种奇特的物理现象。当物体处在超导状态时,其电阻为零,并对磁场有完全的抗磁性。这种在低温(-273℃)具有超导电性的物体,被科学家命名为超导体。某些金属材料在特定的温度环境里其电阻突然变为零,这种极其独特而且用途很大的属性,  相似文献   

10.
《大众科技》2008,(4):8-8
最近,加拿大和德国科学家首次通过实验证明,硅烷(SiH4)在特定条件下具有超导性质。由此确定出了一类新的超导体——分子氢化物。这一研究成果有望为将来设计更好的工业用超导材料开辟道路。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的《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11.
在非中心对称超导体中,反对称的自旋-轨道耦合会导致自旋单态配对与三重态配对的混合.这里主要关注重费米子超导体CePt3Si,研究自旋-轨道耦合以及宇称混合对该系统比热和自旋磁化率的影响,得到了与实验可以比拟的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12.
潘爱民 《大众科技》2012,(5):92-93,61
超导材料是一种具有超导特性的新型材料,它在一定低温条件下能排斥磁力线并且呈现出电阻为零的现象。超导材料由于具有零电阻、完全抗磁性和超导隧道效应等优异的特性,高温超导材料的用途非常广阔,大致可分为三类:大电流应用、电子学应用和抗磁性应用。大电流应用即超导发电、输电和储能;电子学应用包括超导计算机、超导天线、超导器件等;抗磁性主要应用于磁悬浮列车和热核聚变反应堆等。  相似文献   

13.
科学前沿     
《科学中国人》2012,(9):24-27
Nature最新内容精选48K下铁基硫族化合物超导性重现2010年发现的新型铁基硫族化合物超导体为非常规超导体的研究探索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提供了新的机遇。这类超导体在常压下的超导转变温度约为32K,中子散射研究结果表明,这  相似文献   

14.
超导技术的产生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曼林·昂尼斯在低温下测定汞的导电性能时,首次发现当温度降至4.2K时,汞的电阻突然消失了,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超导性。现已发现,许多金属和化合物都可成为超导体。物体从正常状态过渡到超导状态是一种相变,发生相变时的温度称为超导体的“转变温度”(或“临界温度”),当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超导性就被破坏了。物体的超导现象从发现至今已有80余年,但超导作为一门新技术,真正考虑其应用则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例如,先后出现了超导电磁悬浮实验车及超导电子学器件——磁强计和红外探测器,等等。在1…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高温超导研究的迅速发展 ,国家计委于 1 987年批准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建立国家超导实验室。 1 988年开始筹建 ,1 991年 4月实验室通过验收 ,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系列 ,并正式向国内外开放。 2 0 0 0年在国家计委和科技部验收中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 超导体新材料 ,新合成工艺的探索和研究 ,高温超导体物理性质和与高温超导电性机理相关的实验及理论问题研究 ,高温超导薄膜及器件的物理研究及其它相关材料、相关物理问题的交叉学科研究 ,解决超导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推动超导技术向产业部门转移。研究项目 近 5…  相似文献   

16.
超导体,这个新一代先进技术的产物,在经历了近90年的不平凡路程,开始进入其发展的大好时机。在全世界掀起的“超导热”浪潮冲击中,电力工作者更是倍加关注,因为它将推动电力工业进行一场巨大的变革,为电力工业的发展描绘出美好的蓝图。  相似文献   

17.
<正>"超导",这项让电力传输实现零损耗的技术,这项在零下200多摄氏度才能实现的技术,一度被视为不可能达到的未来科技,却与云南电网有着不解之缘。2001年起,云南电网公司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技术攻关,从2004年我国第一组、世界第三组超导电缆挂网运行,并逐步扩展到超导电抗器、超导限流器、超导储能等电力装置的研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技术经验,为南方电网公司建设一体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5):542-543
物理所SCl小组闻海虎等研究人员,近年来深入研究了非常规超导体的低能准粒子激发性质。他们坚持氧化物高温超导单晶的制备,获得了系列掺杂的高质量氧化物超导体单晶Bi2Sr2-xLaxCuO6,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该系列样品超导转变温度较低,  相似文献   

19.
超导     
文章介绍了超导现象、超导材料及其特点、超导的主要应用的知识,可用作物理教学中的阅读材料,以拓展学生物理知识,增进学生对物理前沿技术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4):358-358
中国科技大学微尺度国家实验室陈仙辉教授研究组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临界温度超过40K的铁基超导体。他们通过电阻率和磁化率测量表明,该体系的超导临界温度已达到了43K。该材料是除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之外第一个临界温度超过40K的非铜氧化物超导体,突破了“麦克米兰极限”(麦克米兰曾经断定,传统超导临界温度最高只能达到39K)。而高于40K的临界转变温度.也有力地说明了该体系是一个非传统的高温超导体,从而使这类铁基超导体引起全世界科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