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区域内民族传统文化和民间知识、记忆的历史沉淀,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是地方文献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图书馆应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确认、立档、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等方面,图书馆应根据自身职能扮演相应角色,发挥相应作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确认立档方面,图书馆要充当咨询顾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保护方面,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保存文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弘扬和传承方面,图书馆要发挥主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沧州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分析了地方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进而阐明了地方高校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杰 《华章》2012,(24)
地方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和优势,它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申请提供资料佐证,为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机构和个人提供技术支持,并以多种方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意义和作用,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原则和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不断变革,文化日益繁荣,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不断传承与保护。高校图书馆在地方文化的收集整理与传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过介绍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非遗传承人现状,分析海南省高校图书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保护的价值优势,进而从高校图书馆业务功能层面上,指出了高校图书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社会的宝贵财富,高校图书馆作为本地区的地方文献信息中心,在做好教学科研文献信息资料保障工作的同时,理应收藏和整理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开发建设有关信息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于敏 《平原大学学报》2007,24(4):99-101
文章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意义,并对图书馆应如何采取措施保护、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涵义,强调了图书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必要性,提出了图书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增很多。如京剧、中医针灸、皮影戏等等。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为了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去,一些珍贵的民间文化得以保留,图书馆的作用就要得以体现。作为文化传播机构,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来。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特征加以解读,进一步论述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青岛市成功申报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戏曲等10类27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传承渠道不畅,与教育脱节,缺乏对民族文化资源价值评估等原因,青岛市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为此应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进程、加强理论研究与宣传教育、构建有效的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形式、发展特色民俗旅游促进优秀民俗文化传承、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针对5·12震后羌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遭到的空前破坏问题,阐述了羌族传统服饰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研究了羌族传统服饰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探索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羌族传统服饰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创新的方式方法,旨在进一步加强科学的保护和发展羌族传统服饰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力度,并引发世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洹河是历史文化名城安阳的母亲河,洹河流域的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民俗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由于受现代文明的冲击和保护措施的欠缺,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梳理一下洹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特点,探索一套科学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机制,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出现了石雕女像、陶塑等雕塑作品与彩陶艺术,到中期以后彩陶艺术达到了鼎盛时期,同时石雕、玉雕、骨雕等艺术较为发达,并且显示出地域上的文化特征。在西周以后,这里是农业民族、游牧民族、游猎民族交叉生息的地方,留下了丰富的美术类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近现代在传承古代遗产的基础上又有发展,几乎遍布整个白山黑水。从保存状况看,虽然已经颁布了各级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传承人,但很多的遗产已经消失或处于濒危状态,急需调查、记录和保护。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发起的一项全球性的行动.旨在通过保护各自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而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在此背景下,本文就藏族传统歌舞艺术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及其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并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关条约、方法,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浅谈高校音乐教育对传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高专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如何继承本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如何将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汇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去,使之既能起到保留这些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又能起到传承作用,最关键的是将这些曾经非常鲜活的音乐遗产注入到现代的音乐河流之中,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地方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应开设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民间戏曲等课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地方文化部门、社会团体共同挖掘、保护、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荣当地民间文艺,服务地方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7.
实施科学的旅游开发是保护与传承克拉克瓷技艺的一种有效途径。政府应该重视与积极引导,编制旅游规划,建设旅游基础设施与相应的非物质文化景观体系,营造克拉克瓷体验环境,加强旅游解说系统的建设,加强"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同步宣传教育,以实现旅游开发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8.
在民族一国家文化寻根、反思和重构的全球性语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这是民俗学从学术概念到人类文化自觉的反思,是一个传统民间文化的现代性转变,也是人类追求文化共享和多样性的历程。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民俗带入传媒时代,对民俗学而言,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一转变过程是现代社会对民俗象征、民俗思考、民俗符号等多重意义的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19.
畲族民间艺术以口头、表演和图形的形式记印着本民族的历史及文化,充分反映了不同时代畲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及其审美意识.畲族民间艺术是畲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民歌、舞蹈、工艺美术等,都承载并折射着畲族传统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方兴未艾的今天,关注和研究畲族民间艺术,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