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王伟亮 《青年记者》2016,(13):77-79
新闻与司法的关系研究 新闻与司法之间的关系,是传媒法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多年来一直为学者所关注.与往年一样,这年有关此方面的话题也较为分散. (一)媒体与司法的一般关系 有学者从媒介与司法的非对抗性关系入手进行考察,指出新闻与法律两个不同源的上层建筑部门,因传播而产生了若干交集,这是通信技术发展和社会生活复杂化带来的要素变化所致,其中有着工具理性与社会理性相互碰撞的新特征.该学者认为,相向而行是司法与传媒关系的正确走向.(江作苏、姜诗斌,2015)另有学者就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的促进与妨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关注网络舆论,严格自律;维护独立审判,不受干预;公开审判信息,接受监督;强化舆论约束,和谐发展等良性互动发展的建议.(申技红,2015)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如果对媒介及其传播熟视无睹应该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它无论与己与人、与国家与社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躲逃不开的.同样在今天的这个时代里,司法也已经成为社会广受关注的焦点,书店里涉及司法的出版物汗牛充栋,各种报刊涉及司法内容的专栏连篇累牍,甚至已经有了专业的电视法制频道,当然这与我们正在逐渐走向法治社会的大环境大格局密切相关.一提起媒介与司法来,人们极易陷入传媒监督司法的套圈,矛盾与冲突仿佛构成了媒介与司法关系的灰色图景.那么,我们能否跳出媒介监督司法的套圈,重新构建起媒介与司法之间科学、合理、平衡的关系框架,使得传媒对司法的监督自由而又不过度,司法对传媒监督的抵触、排斥合理而又不过分,笔者对此作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中国传媒报道与司法审判时有冲突、碰撞的背景下,作者考察了二者产生矛盾和碰撞的原因。作者认为,一般来说,传媒报道是以道德为基准来追求社会公正,法院审判是以法律为基准来追求社会公正,传媒与法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大多体现为道德与法律的冲突。作者之所以如此判断,是基于对传媒道德观念与现代司法理念存在的差异和冲突的理性分析。本文以传媒道德观念与现代司法理念的冲突与契合为视角,澄清理念和制度上的误解,以求在二者之间的关系上做出更为合理的制度安排,促进传媒道德观念与现代司法理念在价值层次上的沟通与融合,以真正实现传媒的社会功能和法院的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社会,每提及公正的司法审判和传媒报道,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一对矛盾体。每当两者相遇,便会出现法律问题。媒体自由报道与司法公正是民主法治社会珍视的两种价值,二者在所追求的目标上具有一致性,而传媒活动与司法活动的本质特征又决定了二者具有天然的冲突性。这种冲突通常是由两种表面上相互矛盾的权利造成的。在整个世界传播法律与伦理下,皆是如此。本文将细述司法审判与传媒报道的关系,剖析两者间的冲突和契合,谋求公正审判与法庭报道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吴飞  程怡 《新闻大学》2006,(2):116-119
在当今这个时代,传媒在整个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举足轻重,传媒也因此呈现出了愈来愈活跃的姿态,而司法作为国家职能的一个独立机构,在国家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尤其在今天的中国,司法自身在不断地改革,司法对社会的调整也越来越强有力,与人民群众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因此成了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而无论在哪个国家,传媒与司法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的共同目标都是追求社会公正,但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传媒与司法体系的良好运作之间又总是存在着相当复杂的关系。因此,处理好传媒与司法的关系,特别是司法独立与传媒监督之间…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下的传媒与司法打破了二元对立关系。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网络公共领域的发展等多种现实因素将其关系解构。必须从更加宏观的层面,将传媒、司法置于新媒体时代的公共领域乃至整个正在形成的公民社会中考量。建构传媒与司法之间良性的多维关系,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客观看待二者冲突,形成保持合理张力;宽容意见表达;正视公共领域在社会中的作用;司法实践中客观考量民意诉求;以新闻立法保障信息传播的平等与自由;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营造宏观现实环境。  相似文献   

7.
浅谈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潇 《新闻世界》2011,(6):133-134
民生新闻及公共新闻,因其"受众本位"核心,一直深受公众认可,而随着新闻传播渠道的延展,受众媒介素养提高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新闻传播理念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从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入手,解析新闻媒体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8.
司法是现代国家综合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律的框架内,司法应以新闻传播的形式向社会公示,而传媒文化对于司法信息的传播具有深刻影响。在我国,除少数当事人或其家属有机会参与到司法活动中以外,通常情况下,普通大众只能依靠传媒途径获取司法信息,因此司法新闻的公开报道采用何种形式、深度和广度如何,会直接影响司法公开报道的效果,传媒文化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反映了社会治理体系管理能力的大小。笔者以中外司法信息公开情况为参照,分析媒体司法公开报道的文化现象,并探求不同国家和社会文化之间价值观念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司法案件报道由于内容的冲突与悬念通常吸引着广大受众,而从社会公益方面其又可以传播法律知识、进行舆论监督,因而一直是媒体报道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结合相关案例,通过对司法报道本身概念与意义、司法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司法新闻记者本身的作用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新闻记者在司法报道中应该从行业分工、专业职能、职业道德等方面明确自己的定位,更好地完成司法报道。  相似文献   

10.
冯哲 《传媒》2010,(6):67-68
传媒对司法的监督作用和对公众的引导作用时时刻刻都在对司法工作产生着影响.尤其是在信息传播途径多样化的今天,传媒对司法的影响非常大,以致社会上有了"媒体审判"的说法.这也招致一些社会人士尤其法律界人士的批评.那么,传媒对司法的监督应控制在什么范围之内呢?司法对传媒的监督只是被动的承受,还是应该积极地回应呢?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以及<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第一次将传媒与司法的关系进行了界定.传媒与司法的关系问题再次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1.
伴随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发展以及网络时代下媒介传播的变化,社会问题的被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司法领域的监督。其中的监督不乏非理性的成分,已有大量的文章关注了网络舆论对司法的负面影响。面对这样的影响,本文从相反的角度阐述了在司法实践中,面对网络舆论的特性,我国司法部门应该采取何种理念、应用何种策略与行动来打造、净化与维护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减少以及消除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使网络舆论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传媒与司法关系的法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昕 《新闻记者》2000,(5):38-40
当今时代是一个传媒愈来愈活跃的时代,也是一个司法对社会的调整愈来愈强有力的时代。而无论在哪个国家,传媒与司法体系的良好运作之间又总是存在着相当复杂的关系。因此,处理好传媒与司法的关系,特别是司法独立与传媒监督之间的关系,对于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舆论监督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媒体舆论与司法活动的关系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二者的关系也成为近年来新闻传播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司法与传媒关系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时代是一个传媒愈来愈活跃的时代,也是一个司法对社会的调整愈来愈强有力的时代.而无论在哪个国家,传媒与司法体系的良好运作之间又总是存在着相当复杂的关系.因此,处理好传媒与司法的关系,特别是司法独立与传媒监督之间的关系,对于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比较考察:司法与传媒的对立统一传媒与司法不仅仅是简单的监督与被监督,对它们进行制度层面上的比较考察,有助于全面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孟伟 《现代传播》2006,(2):54-56
信息社会媒介传播体现为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结合,具有小众传播的特征.这种小众传播以"族群"传播理念为核心,"族群"更强调传受主体之间所建立起的关系,这种关系是解释当代传播行为的一个核心因素.当代"族群(group)"①传播理念,既指实体意义上分化的小众和小众化媒介所应用的媒介理念,也指目前在传统大众媒介领域中,在节目内容选择、编排方式等方面可以推行实践的"族群(group)式"传播理念,两者一显一隐.目前广播领域中的"族群(group)"传播理念应用,一方面体现在类型化电台中,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其他综合电台中,强调节目呈现出一种小范围的私人交往的氛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日趋成熟,给社会各领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本文力求从前沿传播理论与互联网思维的新视角来重新认识和阐释戏曲内在的文化意蕴,主张戏曲不仅是文化资源,也是一种媒介,履行着信息传播、公共交往、意义生成的使命,建构了一种新型的社会生活关系。本文以"可沟通性"的理念为主旨,从文化资源开发的"三重网络"入手阐述优化拓展戏曲可沟通性的具体传播策略,力求在将前沿传播理论运用于具体戏曲开发与传播实践方面做出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张艳红 《新闻窗》2011,(6):25-27
传播是一种社会的产物和必然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的黏合剂。以人类的传播行为而言,传播是使人与人之间,透过信息的交换,而对其所代表的意义产生和谐的感觉及配合行动。此种和谐的感觉或行动,也正是组成社会之要素。社会中的个人,必须是经由传播而彼此存在着和谐关系的个人,  相似文献   

18.
当今时代是一个传媒越来越活跃的时代,也是一个司法作为社会治理力量,对社会关系的调整更加能动和有力的时代.随着我国进入全面的社会转型期,传媒与司法之间愈加复杂而微妙的关系,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分众影像传播是大众传播理念差异化和受众市场细分化应运而生的产物,其诞生的初衷就是为了弥补大众影像传播无法顾及的传播空间、传播广度、传播深度和传播效率。其发展趋势离不开消费社会、受众细分、大众媒体的弱化等社会语境的促动,而行业自我调适与国家法制监管的有机结合则是分众影像传播健康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吴文虎 《新闻窗》2006,(2):11-14
社会变革大多因先行者的前瞻理念而触发,在变革过程中,社会更进一步孕育、催生乃至形成一系列更为成熟的社会理念。这些社会理念既是社会变革的伴生物,又反过来成为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新的社会理念与原有的社会理念既有矛盾、冲突的一面,又有重新整合的另一面。新闻传播理念是社会理念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演变情况也大体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