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界》2014,(17):59-63
本文所研究的"微广告"是指依托微信、微博、QQ等主要自媒体平台与"微片化"的受众进行沟通与传播,重点关注微广告在自媒体平台下所呈现出来的分享形式与扩散特点,剖析广告主在运作微广告过程中存在的诸如内容与表现形式直白单一、过度推送造成干扰、垃圾信息引发反感等问题,进而从微广告的自我定位、信息内容的可读性与趣味性、与受众建立情感共鸣和互动、信息传播频率和时机等层面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为微广告的运营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何竞平 《今传媒》2011,(5):65-66
本文借用拉斯韦尔5W模式,从传播者、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等方面对我国手机广告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手机作为一种广告媒体,是一只不折不扣的"潜力股"。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闻客户端的出现,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新闻客户端推送信息的效果研究对于改进推送策略和增强受众粘度是有益的,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影响受众阅读推送信息的因素主要包括推送内容极具偏向性、推送时间和数量的混乱、推送广告缺乏针对性等缺点。为改进信息推送机制,需综合各类影响推送效果的因素,找到多数受众使用与满足的最佳点。  相似文献   

4.
蒋晓  谢暄  叶芳  田江 《编辑学报》2017,29(1):67-69
为了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提出一种科技期刊个性化推荐策略.该策略通过对受众行为的收集与分析,挖掘受众对内容的喜好和潜在需求;据此将期刊内容进行拆分、关联和重组的结构化制作和知识化管理,形成个性化信息过滤和推荐,从而为受众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这将优化科技期刊的用户管理方式、信息组织方式和传播方式,提高科技期刊的服务质量和传播效率.  相似文献   

5.
手机电视将开辟全新市场移动媒体随着技术发展和人们在移动中的信息和娱乐需求而出现。手机电视是一种个性化的信息和娱乐内容播送渠道。在这个平台上,电视台和电视节目通过手机播出,实现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弥补了传统电视播出单向传播的不足,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参与到节目中;同时也为广播电视机构寻找到与受众更加紧密沟通的渠道。手机电视的发展将大大改变人们的内容消费模式,更好地满足受众个性化、差异化和互动化的内容需求。因此,将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媒体形态,能够开辟出一个全新的市场领域。正是看中这种媒体形式的潜力,上海文…  相似文献   

6.
如今手机已经成为大众化的传播媒体,日益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发展.手机媒体的小众化传播有着不同于其他媒体传播的优势,人性化的信息服务、碎片化的信息传递、移动化的即时传播都让手机媒体成为信息时代的“宠儿”,逐渐赢得了受众的青睐. 手机媒体小众化传播的特点 小众化传播是手机媒体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其特点主要包括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受众三个方面.无论是传播形式,还是传播内容,受众都可以自主选择,自由空间大.正是这种人性化的传播方式,使得手机媒体的小众化传播逐渐被关注,并且得到了迅速发展.传统媒体的大众化传播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小众化传播恰恰是对大众化传播的一种补充与延伸,使信息的传播更加灵活、迅速、全面.  相似文献   

7.
许波 《新闻爱好者》2010,(12):68-69
手机视频广告概述手机是一种崭新的视听新媒体,在传播环境和受众需求方面都与传统媒体有着较大区别,随着数字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符合手机媒体特点的视频内容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受众接收广告信息的模式,从AIDA、AIDMA到AISAS的理论梳理.结合信息时代的现实,揭示了受众对广告信息解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由于信息环境的复杂,受众接收广告信息的心理变化,受众在产生需求进行决策时,收集信息渠道也因此变得复杂与多样.受众接收信息渠道的多样性必然要求广告主在传递信息时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根据这一变化,文章提出受众对广告信息接收的新理论范式AMSA,并根据受众接收广告信息的AMSA范式,提出以受众为中心的广告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9.
逆反心理又称逆向心理。受众心理之一种,指受传者在,心理上对某一事物产生的抵触情绪,在大众传播中,指受众对传播内容的反感情绪或抵触情绪^[1]。广告往往是要向消费者传播商品、服务信息或者一种观念,而这种信息和观念又常常是消费者不熟悉的。广告目标受众总是拿着盾牌面对广告的,尤其是在广告诉求与他们既有的观点冲突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赵莉 《新闻传播》2012,(2):132-133
手机,作为全球新广告形态和传播载体杰出的新媒体代表,是终端也是介质,更是信息反馈和扩散的集合,拥有巨大潜力的广告市场。然而新的手机时代的到来,其广告服务已愈来愈凸显出与受众需求的不适和不足。针对我国手机广告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传播学和创新管理相结合的视角,在全球手机媒体技术革新的大背景下,从理念创新、形式创新和内容创新三个方面分析手机广告如何从受众需求出发创新服务。  相似文献   

11.
手机文化的特性与手机文化的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光富  袁满 《新闻界》2007,(4):107-109
手机文化是社会信息化的结果,它是指以手机为信息和文化传播、交流工具,以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为信息和文化传播、交流的平台,以信息、知识和文化资源的开发、创新、传播和文化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随着手机的普及使用而形成的一种大众的流动文化生活空间和生活样式。手机文化具有流动性、大众化与个性化相结合、跨媒体性等特性,这些特征对手机文化的产业化过程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用户规模的日益增大,通过抢占终端开辟受众市场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捷径。本文通过调查大学生阅读PC(Personal Computer)和手机客户端推送新闻(以下简称推送新闻)的行为,对推送机制的传播效果进行合理评价,提出提升传播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下,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手机电视逐渐成为"新宠",吸引了受众的眼球。尽管手机电视的发展前景很好,但目前来看,手机电视在传播内容方面存在克隆传统媒体内容、节目内容缺乏创意、传播内容未能与主力受众群的需求相吻合等问题。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手机电视传播要不断进行创新,尽可能突出互动性和体验性,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14.
报纸广告传播效果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纸广告传播效果是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报社共同利益的集中体现。但是,广告传播效果的产生往往不以传播者的意志为转移,有时甚至会出现与传播者的意图相反的结果。这是因为传播效果的产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过程,从刊出广告信息到受众认可接受广告信息,进而买进广告商品,中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环节和因素,每个环节或因素都可能对广告的传播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针对近几年来报业广告发展徘徊不前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对制约报纸广告传播效果的传播主体、媒介、广告内容、版面位置、受众等主要因素作了一些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全媒体时代,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全球的媒体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仅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危机,也对网络媒体特别是新闻网站的生存带来了挑战。随着手机网民的增多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日趋“手机化”、“移动化”,新闻网站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再成为受众接收信息的主要来源,取而代之的是以手机为传播载体的各种自媒体及移动终端、应用的信息发布与推送。  相似文献   

16.
于黎冰 《传媒》2016,(19):44-45
个性化新闻推荐系统是借助移动端设备上的互联网信息数据传播技术,将推荐系统安装于应用软件中,对新闻事件报道和相关资讯编辑整理、重组衔接,以信息数据系统协调构建与资源共享的方式,依照个体的差异性信息需求、阅读兴趣,为受众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新闻推送服务.  相似文献   

17.
OPPO手机自2008年进入中国市场后,至今已经成为中国手机市场的领军品牌。OPPO手机的快速发展和OPPO手机广告密切相关,但是,纵观OPPO手机广告,也存在着影响其稳定发展的诸多问题,从根本意义上而言,OPPO手机品牌传播所面临的机遇与压力均是来自对广告受众的分析,因此,深刻理解当前经济形势下受众对于手机广告的认知、态度与偏好,对于OPPO手机品牌以及其他手机品牌广告策略的选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推送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的图书馆个性化推送服务还处于被动阶段,将数据挖掘技术整合入信息推送服务前端流程,可以改进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此系统能挖掘出用户的潜在需求,同时结合手机短消息的信息推送方式,主动推送用户需要的信息.通过用户个性化需求模型的建立、用户需求信息的匹配,和短信服务平台,数据挖掘可以与手机短信的信息推送模式整合,共同促进图书馆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9.
窄告作为一种网络广告模式,实现了广告主、广告运营商和广告受众多方的共赢。本文分析了窄告在广告主、广告运营商、广告受众等三方面的优势,阐述了窄告在信息传播中的突出价值。  相似文献   

20.
网络数据库的提醒服务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数据库提醒服务是在动态收集用户行为信息或在用户定制基础上,建立用户的信息需求模型,及时将符合用户兴趣的最新信息推送给用户的一种服务方式,是一种个性化内容定制服务。它可以通过RSS、电子邮件、网页定制和专用软件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信息推送服务,并具有以用户为导向、服务方式灵活、主动并智能化的推荐信息等优势,适用于动态检测并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提高网络数据库的利用效率、开展定题服务、监控竞争环境的变化等多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