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强的鱼     
海底多么五彩斑斓。有鱼,有珊瑚,有石头,还有泪。我是一颗鱼儿的泪。我属于一条水蓝色的飞鱼。它每天载着我在海面上跳跃,飞腾。但我始终无法滚出它的眼睛,因为它是快乐的,它没有理由让我出来呼吸新鲜的空气,看那波澜壮阔的大海,感受那清凉无比海水的温度。我梦想着:假如有一天它老了,在海水深处再也飞不了了,假如飞鱼哭了,那样我就可以自由了。我盼望着飞鱼快点老去,每天想像着逃离它之后,就可以在海水中自由自在地跳舞、欢歌。于是我盼啊,盼啊。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飞鱼因为失去了自己的孩子,痛苦无比。我大笑道:快,快哭啊,你哭了,我就自…  相似文献   

2.
档案情缘     
马金华 《湖北档案》2002,(12):22-23
我是一个家庭档案资料收藏的爱好者.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家庭档案一直是我几十年来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记录它、收藏它、整理它、利用它、欣赏它,从中获取了不少的收益和乐趣.  相似文献   

3.
我与自行车     
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我的这辆自行车已骑了22年。漆已经没有了光泽,镀层也不那么亮了。老伴不止一次劝我:“把它卖了换辆新的吧。”我可舍不得!22年来,它不声不响、不吃不喝,驮着我南来北往、风来雨去,几乎、跑遍了北京城。我在北京的拍照活动九成是依赖这辆老自行车。人心都是肉长的,怎能无情无义就把它扔了呢?有时遇到大雨,我精心保护的首先当然是相机,其次就是这辆车,最后才是我自己。有人送我“雅号”——“车奴”。我想,“车奴”就“车奴”!由于平日骑得经心,又注意养护,虽然它已失去  相似文献   

4.
我有位天天见面不说话的老师。从入伍至今,它一直伴随我身边。在我高兴时,它和我分享喜悦;在我失落忧伤时,它鼓励我、安慰我;在我遭遇挫折时,它耐心地教育我、启迪我。特别是它教会我如何带兵。它,就是《解放军报》。2004年连队让我担任新兵班长,自己虽然有过当班长经历,可带新  相似文献   

5.
接到进县城工作调令的时候,我已在基层供销店整整忙碌了3个年头。临行那天,我起得比往日早。照例,扫院子,擦地板,抹桌子,倒拉圾,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当我静静地坐在帐桌前,环视十多平方米的营业室,那熟悉的贷架,那用过的尺子,那提过的秤杆,那打过的算盘,都好像恋恋不舍地在向我惜别。尤其是那盏默不作声的小罩灯.它是我的好伙伴。一千多个不知疲倦的夜晚,它陪我点货、结帐,陪我看书、写稿。有时我累了,它困了,我伸伸腰,帮它擦去脸上的“乌云”,马上又亮晶晶的;有时我饿了,它的肚也空了,我顾不上吃喝,先得喂饱它(添油)。数不清,一条又一条换了多少灯芯,记不清,一支又一支磨秃了多少笔尖,我坚持业余写作,终于有了点“小名气”。县小报、县广播站不断刊登和广播我的稿件。人们称我为:“小笔杆”,可哪里知道还有“小罩灯”一份功劳  相似文献   

6.
找茬     
《大观周刊》2010,(45):57-57
第三回 爱好 我平生有两个爱好:喝酒、赌钱。喝酒我前面已经说过了,它让我可以得到暂时的清醒。而赌,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我说不太清楚为什么会喜欢它。  相似文献   

7.
我与摄影“一见钟情”。在我上大二的时候.我惊喜地得到了父亲送的一台单反相机.第一次接触摄影我就深深地被它吸引了。它让我重新认识了蓝天、绿树和鲜花.让我能够作为一个亲密朋友与小鸟对话.和绿草细语,同清风述说……那时.满眼都是美丽的图画。  相似文献   

8.
我喜欢这段名言,常常背诵它: “一根木棍,上面挂满了柑桔、鸭梨、苹果、柠檬……一棵果树,它的嫩枝上无花无叶,而只绽出一些绿芽……让我来选择吗? 我想,这应该是简单的选择。然而,我又疑惑:这真是简单的选择吗?”喜欢读它,常常背诵它,是因为它提示的这种选择并不简单,作出睿智的选择也非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我是《新闻通讯》杂志的一名忠实读者,《新闻通讯》这本小册子可说是我的“良师益友”。每当我接到它,总是放弃了其它的书籍先认真地看它。每当我接到它,总是放弃了其它的书籍先认真地看它。我订阅《新  相似文献   

10.
白杨树     
小时候,爷爷从市场上买来了一棵小白杨树苗,栽到了院子里,便每天照料着它。爷爷回到了乡下后,我继续照顾它,每天给它浇水、松土、剪枝……它就这样一天天健壮起来,如今已成为一棵坚硬挺拔的大树了。“程静静58.5分。”老师漫不经心地念着。啊!我眼前一片黑,脑子空白,这么差的成绩真令人不敢相信。我的心如刀绞一般难受,我猛地抬起头,呀!这么多双眼睛都在盯着我,有朋友的疑惑、同情、冷漠、快意……我不敢再看了,便低下头回到座位上。放学了,我早已收拾好了书包,蹒跚地移动着脚步,一个人来到这美丽的校园,背上的书包似千斤重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相似文献   

11.
十周年感言     
面对着眼前高盈尺、近50期、约800万字的《编创之友》——《编辑之友》,不知有多少话要说。对它的评价,我想,社会的实践早已作出了回答。作为它的一个读者,也自有感受。正当我1981年春重回编辑岗位时,头脑中总有一种空虚感(大概是与“文革”中离开编辑岗位9年,加之“文革”后拨乱反正的任务还尚未完成有关吧),就在这时,《编辑之友》的前身《编创之友》创刊了。10年来,我与它朝夕相伴,奉之为我不可缺少的朋友。是它,使我学到了前所未闻未学的东西。通过它,沟通着与编辑同行的思想;通过它,我似乎听  相似文献   

12.
徐柏容 《出版史料》2007,(3):109-114
我的藏书中有本《引玉集》,是我经常欣赏的一本书。它在我身边的岁月已经超过一个甲子了,这一个多甲子中,可说是风风雨雨、万方多难,因而有许许多多早于它或晚于它收藏的书籍,或在这样、或在那样的劫难中都早已散失,而它却至今能留存我手,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虽然多少也与我的对它备加关爱并非无关。  相似文献   

13.
我家花盆中不知什么时候长出一颗小榆树,可能是土中有一颗种子,由于我给花浇水,它借了力,于是长了出来。我欣喜,拔了别的花,只培养它;天天给它浇水,却不见它长高,到后来,它还是枯萎,死掉了。朋友告诉我,这叫"没接地气,没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新周刊》作为中国最为新锐的时尚刊物,深受我的喜爱。我爱它的时尚、爱它的前卫、爱它的大胆、爱它的一切。记得很久以前,还是在大学时代,我的一个同学就常买《新周刊》。那时的它只是我众多借阅刊物中的一种,刚刚接触它就感觉到它的大气,感觉到他非常独特的一面。它报道的东西都是那么的时尚、新潮。其中我最佩服他们的首席摄影师——张海儿。以  相似文献   

15.
在她们的城里,池莉和蜜姐婆婆、蜜姐还有逢春一样,经冬历夏,迎风沐雨,无论世事沧桑,都始终如一地展示着自己独特的风采,毅然决然地坚持着自己的人生方向。对于武汉这座城市,作家池莉曾如此描述:"我是它的,它是我的;我是它土地上的一棵小草,它是我永远的写作背景与我探索社会的一面永久的窗口。"在她的中篇新作《她的城》里,我读到了一个风格依然的池莉和一个风景如旧的武汉。  相似文献   

16.
夏艳 《大观周刊》2013,(10):186-186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向前走,我越来越感受到:它有着生机勃勃的、旺盛的生命力,它给予了广大教师滚滚的、新鲜的“血液”。在不断地“充电”和“造血”过程中,我和我的同事一道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领悟着新的理念,透过新课改,从教材内容到教学方法,再到学生,我都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我们频道有出镜服,我觉得它就像战士的衣服,穿上它非常光荣.很荣幸我有,每次穿上它,我就觉得自己像变了一个人.国为知道穿上它出门代表的不是我个人,而是带着频道的荣誉在做事.  相似文献   

18.
卖书     
郭沫若 《出版参考》2004,(29):32-32
我平生受苦了文学的纠缠,我想丢掉它也不知道有过多少次了.小的时候便喜欢读<楚辞>、<庄子>、<史记>、<唐诗>,但在一九一三年出省的时候,我便全盘把它们丢了.一九一四年正月我初到日本来的时候,只带着一部<文选>.这是一三年的年底在北京琉璃厂的旧书店里买的.走的时候本来也想丢掉它,是我大哥劝我,没有把它丢掉.但我在日本的起初一两年,它被丢在我的箱里,没有取出来过.  相似文献   

19.
我们频道有出镜服,我觉得它就像战士的衣服,穿上它非常光荣。很荣幸我有,每次穿上它,我就觉得自己像变了一个人。因为知道穿上它出门代表的不是我个人,而是带着频道的荣誉在做事。  相似文献   

20.
那间小屋不属于我了。我还常常想它。忍不住,还到它窗下去徘徊。甚至一个黄昏,找了借口,闯进它的新主人家,百感交集地东张西望。仿佛在这儿遗失了什么……我爱它,不是因为习惯。然而,我在那儿开始了生活,开始了思索,慢慢认清了自己。我现在住得是间略大了些的房子,窗明几净,有了伏案读书的条件。朋友们说,这次更该写写你的房子了,又宽畅又舒适,下笔会更动情吧? 不然。我写不出。房于我虽还满意,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