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青少年日记》2014,(2):30-30
正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感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在鉴赏诗歌时,如果能熟知并懂得诗歌传统意象的象征性,从而以文化解读来理解诗歌作品,那么鉴赏诗歌也就成功了一半。这里我试举几例有关愁苦寓意的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  相似文献   

2.
关于李清照《声声慢》的创作年代,历来争议颇多。从词作本身的涵义解析此词,发现《声声慢》词情调过于抑郁悲戚,大雁、黄花、梧桐等意象与悼亡相关,"独自"一词凄哀欲绝,故此词应当创作于赵明诚逝世不久之后,为悼亡词。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一生的词作中,运用了许多花、酒、梦、雁、梧桐、雨等意象。南渡前后所选用的意象的不同,是她心态的主观反映。在众多的意象中,以花、酒两个意象最能体现其前后期词风的转变。南渡前的温柔淡雅、清丽婉约被南渡后的凄怆悲楚、浑厚苍凉所取代。由这些意象的转变,可以看出李清照独特的心路历程和轨迹。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诗词,可以说是由无数意象构成的艺术殿堂,意象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在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纵观现今初高中语文教学,对于意象教学内容单一,教师对一些意象角度挖掘不深。文章以现在高中学情为基点,以"梧桐"作为突破口,研究悲秋意象,对"梧桐"这一典型意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5.
"落花"是中国古代诗词中较为常见的意象之一,其在词作中的出现往往会伴随着一些惜春伤春、感叹时光变迁和世事无常的情怀。而在这些含有"落花"意象的词作中,则又以南唐后主李煜和北宋前期词坛领袖晏殊的词作所最为人称道。但由于二人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环境,李煜词中的"落花"一悲到底,往而不返。晏殊词中的"落花"却哀而不伤,入则能出。其二人词作中的落花意象各有造诣,又殊途同归。但二人词作皆是由心而发,情思深微。  相似文献   

6.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英雄词人辛弃疾早期词的代表作之一。从微观层面看,词作中的文人"悲秋"意象群、游子"怀乡"意象群和英雄"失志"意象群,渲染出一种抑郁、沉凝的悲凉意境。这三个意象群,与桓温、张翰、许汜三个历史人物的典故相互交织,营构出辛弃疾内心世界中三个维度的两难处境与矛盾心态。从宏观层面看,我们把这首词放在辛弃疾任职建康期间词作的整体架构中,则更容易理解词中所显露的矛盾心境。这种矛盾心境,是辛弃疾任职建康期间的现实处境和心态的真实反映,也是其英雄之词的基本格调和主旋律。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索唐宋文学中异彩纷呈的梧桐意象,以桐雨、桐影、半死桐、井桐等梧桐四大意象为依托,希望能够解开唐宋文学中梧桐意象的奥秘,并以此探究唐宋士人深厚的梧桐情结,为梧桐意象的探索注入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8.
冬夜杂咏     
雪飞密,风吼急,梧桐夜雨乌鹊啼,谁家箫声颤栗。  相似文献   

9.
宋词中,存在着大量"泪"意象。这些意象,均饱含悲喜之情,总体上以悲愁居多,或为愁别之泪,为怀人之泪,或为英雄之泪。这些不同的"泪",丰富了词作的情感,提升了词作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10.
“梧桐”无论在古人心中,还是在中国古典文学中都占有一席之地。20世纪90年代梧桐意象研究处于萌芽状态,新世纪的十二年出现了梧桐意象研究热潮,研究不断深入、系统,但也存在研究领域不够广泛,部分研究质量不高等问题,尚存在较大研究空间,与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还不相符。在植物意象研究热潮下,梳理、梧桐意象研究,对梧桐意象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其他植物意象研究在方法上的借鉴,对推进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更加深入以及古典文学的当下研究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1925年的词作《沁园春·长沙》以其宏阔壮美的意境、奋发有为的意向,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此作的独立意象,更使作品境界高标,是此词拓开描写视野、凝聚情感分量、涵蕴思想活力的重要成因。一、于独立处塑人物姿态毛泽东是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在《沁园春·长沙》中,第一个感染人们的意象便是抒情者的意象,而这个意象的  相似文献   

12.
"风"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辛词中的"风"意象主要有风雨之"风"、风月之"风"、春风、东风、西风等,文章将通过辛弃疾词的解读,把辛词中的风意象进行分类以及将风意象在其词作中的功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诗歌中许多具有高洁品性的自然物常被用来比喻品格高尚的君子,唐诗中的梧桐意象也不例外。梧桐具有高洁的自然品性,常用来比喻君子的才德;梧桐制的琴是君子修身养性的伴侣;梧桐与其它意象的组合以象征君子的品格。  相似文献   

14.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审美对象,不同的意象能传达不同的感情,《花间集》中充斥着繁多的意象,其中的"泪"意象也被花间诸贤不厌其烦地使用着。《花间集》中的"泪"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深入探寻其内涵,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花间词作。本文将从"泪"意象、"泪"意象的内涵以及"泪"意象的运作等几个方面对《花间集》中"泪"意象进行多角度探究。  相似文献   

15.
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梧桐意象 ,指出它的特点与文人崇尚高洁的心理态势相吻合 ;挖掘梧桐与秋天、愁之间的深层关系 ,揭示梧桐意象所具有的独特意蕴。  相似文献   

16.
柳永都市词从题材的角度可以简单地分为描写都市风貌、描写都市节令风情和歌颂帝王三种类型。描写都市风貌和描写都市节令风情的词作表现的是"朝野多欢民康阜"的主题,意象比较清新艳丽,文学价值较高;歌颂帝王的词作在内容上比较露骨,意象虽雍容华贵,但华而不实,文学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中的梧桐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梧桐是中国文学重要的植物意象。在先秦典籍中,梧桐与美好的人格潜息相通,后来发展成人格象征符号。梧桐是上好的琴材,故成为与古琴相关的意象、典故,加上文人操琴寄托心声,琴声的涵义又投射于梧桐。文学中悲秋主题,也与梧桐相联系。梧桐还与爱情有关。佛教传入中土之后,梧桐成为佛门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杨毅华 《现代语文》2013,(6):102-103
"望州怀远"、"伤春悲秋"、"折柳送别"、"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古人借常见的事物,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寄寓自己丰富的情感,这些常见的形象,用诗歌中的术语叫意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面三个句子就有九个意象。要准确地把握一首诗的意境,了解它丰富的内涵,就必须对诗歌的意象有清晰而深刻的理解,怎样  相似文献   

19.
"梧桐"是古代文人内心情感的话语形式,借以表达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情绪,无论是家愁国恨,还是伉俪情深等等都被这一意象所承载。研读这一意象,对我们了解古代诗文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的学习为例,抓住诗歌意象,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角度品赏词中景;借助关键字词,结合创作背景分析词中情;观照词史,从词作文化角度理解词作成为“千古绝唱”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