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孙丽 《新闻传播》2010,(6):56-56
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第一档民生新闻节目——《南京零距离》,随后全国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在全国各地掀起“电视民生新闻热”。  相似文献   

2.
这两年,电视民生新闻风行全国,从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到湖南经视的《都市一时间》、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从吉林电视台《守望都市》的扩版到海南电视台《直播海南》的筹办,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电视新闻界少有的热闹景象。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电视民生新闻风行全国,从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到湖南经视的《都市一时间》、成都电视台的《成都全接触》。从吉林电视台《守望都市》的扩版到海南电视台《直播海南》的筹办,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武汉地区的民生新闻栏目也红红火火。湖北电视经济频道的《经视直播》经过一年的打磨,收视率也从刚开播时的不到1个点到现今已经突破10个点。  相似文献   

4.
王莹 《新闻窗》2012,(4):29-30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成为新闻界少有的热闹景象,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湖南电视台的《晚间新闻》以及贵州电视台的《百姓关注》等等,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民生新闻放弃了传统新闻的生硬、呆板,以鲜明的地方性和生动的趣味性吸引着受众的眼球。民生新闻坚持平民观点,关注民生民情,为百姓排忧解难,将话语权更多的交给平民百姓.符合了传媒的平民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一种试图改善地方电视台报道本地新闻的努力正风靡全国,当2002年元旦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开播之时,当随后全国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之时,新闻的定义以及判断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的新闻价值都发生了变化。有些学者把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称为“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三次革命”,①也有学者认为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符合了中央关于新闻改革的思想,总之,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博得一片好评。民生新闻受宠的原因分析其一,电视民生新闻创造了高收视率,民生新闻成为地方电视台最能盈利的产品。地方电视台在与中央电视台的…  相似文献   

6.
刘红春 《今传媒》2006,(8):57-58
2002年元旦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南京零距离》。随后全国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这类节目深受观众喜爱,进而导致了全国各地的“电视民生新闻热”。与传统新闻相比,民生新闻最成功的突破在于受众本位的确立。无论是在节目内容还是节目形式上,民生新闻一改传统新闻高高在上的特点,转而以平民视角关注普通人身边发生的事。其节目内容的贴近性、主持人风格的平民性,受到观众的喜爱,各电视台的民生新闻节目也普遍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然而,在为民生新闻为电视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而欢欣鼓舞的同时,也不应该忽略某些民生新闻所…  相似文献   

7.
许丹 《记者摇篮》2012,(1):41-42
从江苏广播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在当地短时间内引发收视奇迹为开端,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一批同类的新闻节目,如辽宁广播电视台的《新北方》、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海南电视台的《直播海南》等。民生新闻一时成为人们注视的焦点,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也成为中国电视界的一个亮点。一些学者也因此把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称为"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三次革命"。  相似文献   

8.
浅谈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华 《新闻爱好者》2008,(8):101-102
自从2002年元旦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开播以来,全国各地的电视台都相继推出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作为长春的本地新闻栏目,《守望都市》、《城市快递》等以报道民生新闻为主的品牌节目也逐渐成为市民喜爱的精品栏目。  相似文献   

9.
自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新鲜出炉,电视民生新闻在我国飞速扩张,全国各地方台纷纷推出民生新闻栏目。或将原来的社会新闻节目转型为民生新闻.而这类栏目也普遍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民生新闻受欢迎.一方面是其自身“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特点使然.另一方面,民生新闻中夹叙夹议,轻松自然、灵活简洁的评论方式也让人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0.
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误区自从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开播后,全国许多电视媒体纷纷开办了民生新闻栏目,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民生新闻热”,收视率高,老百姓很喜爱。但从目前电视民生新闻的实践来看,还存在一些传播误区,产生了不良的传播效果。传播内容:量多而质乏电视民生新闻的  相似文献   

11.
赵瑞 《青年记者》2012,(30):70-71
从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南京零距离》打开民生新闻的大门至今,电视民生新闻已走过了十个年头。这十年里,民生新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由最初的凤毛麟角到遍地开花,由代表民意、平民视角到内容低俗、雷同复制,其间的是非曲直值得总结与深思。  相似文献   

12.
屠晶靓 《视听界》2005,(3):29-31
2002年1月1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的开播,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创办“民生新闻”的热潮,各家电视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时间民生新闻大战如火如荼。仅在南京市场,就有《南京零距离》、《1860新闻眼》、《直播南京》、《服务到家》、《法制现场、《标点》六档民生新闻栏目拼杀得不亦乐乎。全国各地方电视台,光是叫“零距离”的新闻栏目就有二十多个,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总数超过一百。  相似文献   

13.
郝佳 《记者摇篮》2007,(8):57-58
先是绍兴的《师爷说新闻》、重庆的《雾都夜话》及杭州的《阿六头说新闻》获得不俗的收视率,又有《武林外传》的全国热播,继民生新闻热之后,一时间,方言节目走俏中国大江南北。2006年,新一轮改版中,辽宁电视台也推出了具有方言电视雏形的《百姓故事会》。  相似文献   

14.
电视民生新闻崛起原由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军 《新闻实践》2005,(7):54-54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1、催生——让民生新闻遍地开花。电视民生新闻,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被公认为第一尝试者。2002年1月1日,《南京零距离》开播,它以直播的形式,将社会新闻、生活资讯、读报、观众热线、现场调查等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内容,综合传达受众,收视率一路看涨。当时,AC尼尔森的收视调查平均达到8%左右,成为全国新闻类节目的奇迹。一时间,取经的同行纷至沓来。其后开播的较有影响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还有安徽台的《第一时间》、湖南经视的《都市一时间》、重庆台的《天天630》、福建台的《现场》和杭州台的《阿六头说新闻》等。至此,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15.
党和政府对民生意识的强调以及对舆论监督的重视,为民生新闻的兴起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了《南京零距离》,开创了民生电视新闻节目先河。同一时期,各地城市电台也纷纷进行民生广播新闻的探索。2002年,当时的嘉兴台在早新闻节目中推出了《昨夜今晨》子栏目,2005年新闻综合频率又将《昨夜今晨》和《市民热线》整合重组,推出民生新闻新栏目——《阿德对你讲》,成为嘉兴广播新闻的一个亮点,受到广大听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16.
电视民生新闻转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始于报纸,盛于电视,1999年6月,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栏目创办,迅速成为关注民生、反映民意的标志。电视民生新闻仅用几年时间,便风起云涌,领秀全国。历经十余载发展,电视民生新闻已成为电视新闻的具象符号。然而毋庸置疑,电视民生新闻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转型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一、由独树一帜到百花齐放--一民生新闻的兴起之路理论界公认的第一档民生新闻诞生于2002年的南京,《南京零距离》异军突起后,很快形成了零距离现象,并在电视媒体中扩散开来,在南京,《法制现场》、《直播南京》、《服务到家》、《1860新闻眼》等一批电视栏目紧随其后,而全国几乎每一个省级电视机构来江苏广电  相似文献   

18.
自2002年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揭起电视民生新闻的大旗后,电视民生新闻在全国遍地开花,异常繁荣。各地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经过艰苦探索和精心经营,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民生新闻以其固有的新闻特质显示出了一种特有的生命力。就在民生新闻高歌猛进之时,其自身局限性也  相似文献   

19.
洪霞 《记者摇篮》2009,(7):107-107
近些年,以江苏台《南京零距离》栏目、北京台《第七日》栏目等为示范效应引发的电视民生新闻热潮波及全国,从而使“民生新闻”的概念进入了学术视野,专家甚至称此次民生新闻热潮为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一件事物能够迅速地流行起来必定会有它的独到之处,民生新闻自然也不例外。综合分析其迅速流行的原因,民生新闻的热潮和它的特质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0.
自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开播以来,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电视新闻界少有的热闹景象。重庆电视台《天天630》、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杭州西湖明珠电视台《阿六头说新闻》等一批民生新闻栏目,都受到观众的空前欢迎,成为当地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新闻栏目。电视民生新闻为什么一问世就广受欢迎,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