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乌托邦是哈维空间批判理论的重要维度,这一维度从对空间的现实审视导向了一种对于未来理想空间的探索。乌托邦与"空间的生产"之间有着辩证的多维联系,空间的生产中潜藏着乌托邦诉求,乌托邦的实践也要着眼于现实的空间构型。"空间形态的乌托邦"和"社会过程的乌托邦"代表了人类乌托邦探寻的两种不同向度,彰显了人类在乌托邦建构中对空间条件和历史过程的不同关注,"辩证的时空乌托邦"着眼于将时空维度融入乌托邦构想,是两种话语的批判性重构。立足于当代的历史地理条件,一种可能的乌托邦探寻应着眼于重建乌托邦批判、乌托邦想象和乌托邦理想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2.
“叙述话语”是当代叙事学理论所关注的重心。“叙述”与“叙事”所指不同。叙述话语即“某人讲述某事(从叙述行为本身考虑)的事件”。叙述时间、人物、叙述者及其视点是研究叙述话语的几个要素,体现了叙事学的文本研究特点。在当下西方文论频繁更迭的大背景下,其理论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被遮蔽了。重估叙事学尤其是“叙述话语”的理论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此文从叙述学的角度,对这个充满了魅力的长篇小说进行技术性的分析。每一个有特色的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话语方式,叶广芩的长篇家族小说《采桑子》在叙述话语方面,一个较为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叙述视角的越界现象,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4.
《鲁滨逊漂流记》在历史上出现的19个全译本有着不同的叙述话语形式,是翻译小说叙述话语历时变化的一个缩影。文言译本无论在叙述视角和人物话语上都是遵循传统文学的叙述规范。白话译本总体上遵循的是源语的叙述规范,其中五四时期及建国后的译本经验视角较多,人物话语处于从译语传统规范向西方源语规范过渡;最近一个时期的译本在总体上遵循源语人物话语叙述规范。  相似文献   

5.
《桥》是废名为抗拒生存焦虑,以审美精神为底蕴营造的一个话语乌托邦。其精神资源来源于传统化,但是它又内含折解自身的因素,即审美现代性的内在矛盾,乌托邦最终崩溃给废名带来新的焦虑。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学产生出大量描写青少年成长心路历程的作品,由此形成一种独特的模式-成长小说。成长小说主要反映个人精神境遇中艰难探索的历程,具有不同时代的社会底蕴。成长小说的四种话语是:在五四启蒙引领下表现出“人觉醒”后对成长前途的感伤情绪和忧患意识;在革命意识形态背景下反映出青年知识分子成长历程的平观化、脸谱化性质;新时期的成长叙事实质是用自由、民主、进步的新乌托邦取代意识形态下的革命乌托邦;90年代个人话语下的成长小说是对传统叙事的颠覆性重写,充满私语化的冲动、迷惘和激情。  相似文献   

7.
静心的《迷旎花园》是一次小说叙事的有意义的实验。它完全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和单一视角的叙事模式,采用了大量主体性叙事及自由转换视角等新的表现手法,形成了特定语境中的场性叙述。这种方法大大改变了传统的叙事形态,使缺席的主体成为当下的在场,把原来的被叙述还原为主体性叙述。这种叙述大大增强了叙事话语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也大大增强了叙述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主体话语的出现,也最大限度地拉近了叙事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语言的亲和力知穿诱性.  相似文献   

8.
王卓妤 《英语广场》2023,(12):47-50
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小说《1955》以独特的女性主义叙事技巧向读者揭露了白人物质世界的矛盾与虚伪,同时也展示了黑人女性的创造力以及黑人布鲁斯音乐的魅力。小说既表达了作者对白人至上社会的批判,对黑人妇女文化的赞扬,又展现了女性话语权威以及女性意识。本文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理论,从叙述声音和叙述视角两方面着手,对小说进行解读,可以发掘出作品中的话语全文和女性意识,对作品更深地解读。  相似文献   

9.
谭恩美2005年力作《沉没之鱼》突破以往的写作模式,将旅行文学、幽灵叙事和乌托邦话语融入写作。本文以小说中的"无名之地"为切入点,以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概念为理论框架,剖析无名之地的乌托邦色彩,通过探寻其乌托邦空间表征推出乌托邦背后的表征空间和意识形态,最后窥探小说的乌托邦主题,以及谭恩美新近带有政治色彩的写作倾向。  相似文献   

10.
古代士人阶层自产生之日起就怀有治世的乌托邦思想。在其身份地位下降时,这种思想便会显露出来。根据历史上士人三次身份的转变,展现了士人重新争取话语权力的乌托邦理想及其一些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长征电影的真正叙事者是官方政治,尽管如此,由于历史变迁,官方政治要用电影影响民众,就得“把接受者缝合在故事当中”,而接受者被影响的程度,还得靠官方政治的“叙事技巧”。因此,研究长互电影的叙事策略,考察政治、电影、民众之间的影响关系,对于繁荣长征电影、培育先进文化都不无裨益。“政治诗意化”等叙事是常见的叙事策略。非平面化的、立体、垂直的“深度模式”叙事则是追求的理想范式。  相似文献   

12.
瞿海萍 《海外英语》2011,(10):326-327
英语修辞格双关是重要的修辞格之一,它是利用同音异义或同形异义的现象使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同时表达两层不同的意思,以达到一种幽默,诙谐或讽刺的语言效果,所以该种修辞手法又常常运用到笑话中。该文对运用了双关修辞格的一些笑话作一浅析,以领略其赋予笑话的独特幽默韵味。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用于语音增强的双元指向性传声器阵列,利用阵列中不同方位阵元对目标信号和干扰信号的增益不同的特点,有效估计噪声信号的功率谱,再利用传统谱减算法的思想,实现语音增强。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是有效的,与经典的谱减算法相比具有更佳的语音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总书记的讲话是框架中国当代文学史叙事格局 ,勾勒当代文学线索的重要理论根据 ,是选择作家作品 ,解决文学史具体叙述问题的方向和指针。当代文学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它的叙事语言。时代的语言是当代文学史叙事格局的中心话语  相似文献   

15.
苏轼一个系列的送别词,是通判杭州时为刚罢任的杭州知州陈襄而作。它们或作较客观的叙写,或借写他人送别,以衬托自己的别情,兼之以“乐景”写愁情,或作情感上的回旋跌宕,或通篇作想象之辞,或运用“代言体”写法,或从对面着笔,虚实相生,等等,可谓视角各异,精彩纷呈。其所以能如此,除了生活本身的丰富性之外,同创作主体丰厚的情感与卓越的才华更密不可分。作者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系列范本,是对古代抒情诗体抒情模式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兼类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兼类词是指具备两类或多类词的语法特点和功能,而且在意义上有联系的词。本文从兼类词必须具备的条件、兼类词和同音词、词类活用的区别、兼类词的类型以及兼类词产生的原因等方面对现代汉语兼类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母语对词汇搭配习得的负迁移客观存在。通过对34名受试者的测试发现:受母语影响,受试者词语混淆和误用严重;在语言中存在"隐性不地道现象";混淆英语动词的及物和不及物,造成搭配失误。因此,有必要从搭配的角度讨论汉语对英语产出的负影响及表现层面。  相似文献   

18.
《孟子》散文发展了《论语》和《墨子》中的形象构成,与《庄子》比,它更多地从社会生活中取象,运用比喻、寓言、排比、引用等手法,使论辩包含了丰富的形象,极大地增强了它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9.
民俗情境是语言民俗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对民间语言的科学考察不能脱离其产生和运作的情境。语言情境分为文化情境与现场处境两个层次 ,二者共同制约和规定着语言民俗的形式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语境是人类进行言语交际活动的环境,它包含深邃且丰富的含义。应努力营造各种有利的语境,优化其在言语交际中的适应效果。同时也要擅于转换视角来审视当时语境下的名句,以探究其肯能会产生的新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