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生后进是在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内部后进心理促成的。要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就必须掌握其心理特点,遵循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又要考虑每个后进生所具有的特殊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才能把后进生教育好。他们可能往正方向发展,也可能往负方向发展。为此,班主任必须切实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2.
张映乐 《湖南教育》2003,(19):43-43
后进生并非无药可救,只要班主任付诸爱心,耐心教育,后进生一定能够转化。教师如何转化后进生呢? 1. 教师首先要真正关爱他们。后进学生表面看来很坚强,其实,由于他们从来没受到过别人的尊  相似文献   

3.
每个班级中都会有后进生,只是由于形成原因各异,其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转化他们是每位班主任都感到棘手的问题。要转化后进生,班主任必须先了解其后进的原因,才能实施转化对策。后进生并非天生后进,是其自身或对学习缺乏兴趣,或对学习目的不明确,或由于家庭、社会环境造成的等等。由于后进生经常处于被动状态,所以极易产生厌倦,抵触等心理情绪。  相似文献   

4.
“这个学生样样不行,今后一定不会有出息!”“唉,这孩子太笨了,怎么教都不会,真是无药可救了!”……办公室里,经常可以听到诸如此类的评论。的确,在小学里,一个班级一般有四五十个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在思想、学习、兴趣和个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特点;每个班总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学生,他们或是思想品质较差,或是学习成绩较差,或是两者兼而有之,被称为后进生。后进生,无论是思想品德上或学习成绩上的后进,都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长期发展的结果。而造成后进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由于智力发展缓慢,学习跟不上;有的是由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正确的学习态度,主观上不要求上进;有的是由于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成绩上不去。对于孩子的后进,有些家长采取了似乎截然不同却殊途同归的“教育”方法;或一味的溺爱,使他们更加任性;或严厉地斥责甚至毒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便自暴自弃,越来越后进。这些后进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造成了他们心理上特殊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吉安二中的领导和教师面对后进学生面较大的状况,采取积极措施,认真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他们的主要做法是:首先,要掌握学生特点,避免盲目说教。学校提倡全校教师都到学生中去交一个后进生朋友,熟悉一个后进生的情况,了解一个后进生的成长过程,并且要求大家,特别是班主任,注意通过平时观察,个别谈心、家庭访问、侧面了解,研究书面材料(入学登记表、成绩单、品德鉴定、学籍卡片、奖惩材料、班级日志和作文、周记、日记)等多种渠道。研究后进生的心理,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及转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后进生是指在班级中,或思想品德不良,或学习成绩较差,或品德不良、学习也差、缺点和问题较多的学生。但后进生不是天生就是后进的,它有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或是家庭教育的缺乏和方法上的错误;或是受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或是学校教育的偏差以及主观上的原因,等等,造成了他们的后进,使得他们道德品质差,不爱学习,纪律松懈,作风懒散,不求上进,时间一长,便使自己变成了后进生。二、后进生转化的策略转变后进生是一项艰苦、复杂、繁重的工作,教师应抓住每个学生的特点,在思想上、行动上、…  相似文献   

7.
段兴乐 《甘肃教育》2014,(14):28-28
正所谓后进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不守纪律,不求上进的学生。这类学生由于长期在班集体中处于后进,常常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冷落和歧视,很少得到理解和信任,久而久之,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作为生命的个体,后进生更容易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留有阴影,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现部分学生(即后进生)有大量的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诸如考试作弊,无故旷课,破坏公物,打架斗殴等;或是有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诸如不遵守公共秩序,不尊敬父母师长,不愿诚心帮助别人,不讲明礼貌,厌学,不愿学习,到校混日子等。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应义不容辞地启发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醒悟,使他们思想升华,最后顺利成长。那如何才能较为有效地教育好这些后进学生呢?笔认为教师可抓住“四点”,转化后进生。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现部分学生(即后进生)有大量的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诸如考试作弊,无故旷课,破坏公物,打架斗殴等;或是有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诸如不遵守公共秩序,不尊敬父母师长,不愿诚心帮助别人,不讲文明礼貌,厌学,不愿学习,到校混日子等.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应义不容辞地启发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醒悟,使他们思想升华,最后顺利成长.那如何才能较为有效地教育好这些后进学生呢?笔者认为教师可抓住"四点",转化后进生.  相似文献   

10.
王英红 《考试周刊》2014,(14):176-176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难点是后进生。后进生虽然后进,但他们也是学生,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如何转化他们,引导他们迷途知返,是当今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正通常所说的后进生是指那些思想上不求上进,思想品德水平较低,行为习惯较差,学习不努力,成绩不好,因而未能达到学校的基本要求,缺点、问题较多的学生。转化后进生工作对一所学校,特别是对班主任来说,可谓任重道远。下面就如何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坚定信念,相信后进生能教育好对待后进生,班主任要坚定信念,相信他们能教育好。后进生并非什么都后进,有的是学习后进一些,有的是品德后进一些。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比如,有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一个学生之所以后进,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在做后进生思想转化工作之前,首先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摸清他们后进的原因和关键所在,以便对症下药。一、尊重学生,迎合后进生的平等心理在现代信息社会,青少年的独立性、自主性大大增强,教师只有转变观念,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赢得后进生的信任,增加心理相容性,帮助他们解除顾虑,摆脱消极态度。理解、信任和友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温暖后进生灰冷的心灵,促使他们从旧的习惯势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逐渐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二、用爱心正确引导、疏通、减轻后进生的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3.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依然不能否认一个现实:就是班主任往往最容易忽视后进生这个不断成长着的生命体,忽视后进生的精神、心理需求,对他们缺乏“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以素质教育为本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李淑华先进与后进并存,在一个班集体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后进学生。青少年学生正处在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的年龄阶段。我们只要脱出应试教育的模式,用素质教育的观点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就一定会使后进生变为先进生。在这方面结...  相似文献   

15.
后进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两方面均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是在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内部后进心理促成的,归结起来,后进生的形成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作为特殊的群体,他们通常表现出思想品德不高、心理健康不全、行为习惯不良、学习成绩不佳等特点。解决后进生问题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品质和基础不同,他们在校的表现也就不一样.后进学生由于经受的失败和挫折较多,经常受到冷遇,因此认为自己在教师和同学心中的印象不好,会产生低人一等、自叹不如的心理.如何转化后进学生,其主要途径之一就是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增强克服缺点的勇气,消除后进生的自卑感有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施行和推进,教学效果也愈来愈明显,但后进生也越来越多,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落伍了呢?本文分别从主观、客观上分析了学生后进的原因,并从培养学生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能更好、更细致地完成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18.
转化后进生几乎是每一位班主任都感到棘手的问题。实际上每个班级中都会有后进生。由于形成原因各有不同,后进生的表现也各有所异。究其原因,他们并非天生的后进,是其自身或对学习缺乏兴趣,或对学习目的把握不准,或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等。由于后进生经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所以极易产生厌倦、抵触等心理情绪。  相似文献   

19.
陈海森 《小学生》2013,(11):17-17
学生的智商发展是不平衡的,所谓后进生,是指那些智力发展正常,但由于受到环境中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导致品德、学习、纪律等诸方面表现落后的学生。怎样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掌握后进生心理,建立学外语的热情和信心后进生在考试中连遭失败,在课堂上易受老师忽视,他们对外语已失去了  相似文献   

20.
"后进生"是指那些在学习、品德、纪律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同一集体的其它成员相比暂时落后的学生。每一个班级都有"后进生",虽然只是少数,但他们的后进行为常常给班级、学校和家庭、甚至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转化后进生就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