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来说,《哀牢传》也是一篇很重要的民族学文献。哀牢归汉的根本动机可能是为了借助汉朝政府的赏赐与封号强化哀牢人的民族认同,保持哀牢民族的继续生存与发展。从民族交往需要来看,民族统一需要对异民族进行田野调查。哀牢民族的民族认同与汉朝政府的民族统一在民族学的沟通手段上形成了一种历史契合,因此,民族志也就必然会成为解决民族统一的最佳沟通手段。《哀牢传》的诞生就是民族交往历史耦合的需要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2.
哀牢是滇西南地区一个巨大且庞杂的族群.保山是中国历史上永昌郡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昌宁地处永昌、顺宁两郡之间,应属古哀牢国范围,而在此地发掘出的昌宁大甸山古墓群,从时间与空间上看推测属于哀牢文化遗址.关于哀牢的族属问题,学术界长期存在争议,昌宁大甸山墓地出土的青铜器是哀牢地区考古及对哀牢文化研究的重要实证材料,是研究哀牢文明起源发展的基本实物凭据,拟从现有资料出发,尝试进一步揭开哀牢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3.
哀牢区域本无汉族。先秦时期,我国内地汉族先民开始移民到哀牢区域,于汉晋时期哀牢区域出现汉族移民的第一个高潮。这一时期汉族移民以政治落籍移民、战争落籍移民和工商业落籍移民为最多。  相似文献   

4.
哀牢国与滇国、滇越国在云南古代史上占有很高的历史地位,研究辩析哀牢国与滇国、滇越国的关系,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哀牢国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5.
哀牢山系是民族文化资源异常富集的区域 ,这里蕴藏有大量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山水的秀色、自然的雄浑和天地的大美 ,在哀牢山系都有集中体现。梯田景观既是哀牢山系最有标志性意义的人文景观 ,也是人类农耕史上独一无二的文化奇葩。雄峰巍峨的自然山水、凌霄仙境的梯田景观、沧桑古朴的蘑菇山寨以及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 ,作为一个整体构成哀牢大山梯田景观审美的主要对象 ,堪称世界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哀牢国是否有巫风存在?史籍无正面记载。但根据史籍中的只言片语、神话传述和考古出土大宗祭器,可以管窥到哀牢国已进入奴隶制社会,不仅巫风正盛,而且已具有奴隶主政治性质。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耿德铭先生的专著《哀牢文化论》入选《云南文库·学术名家文丛》,且已于近期出版.该书为耿先生代表作之一,作者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运用详实的文献、考古和其它史料深入对验研究,将古老神秘的哀牢王国系统、形象地展现出来,对推动哀牢文化暨云南民族历史研究具有拓荒与奠基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8.
九隆神话是叙述哀牢民族由来的传说故事,相对于理性的思维来说,其所讲显得荒诞陆离,让人"迷思"。但从历史研究来看,九隆神话产生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基础,它不仅反映了哀牢夷初期的精神活动和思维特征,更传达了哀牢夷远古的历史文化演变信息,如氏族制度、经济生产方式、婚姻制度、社会风俗的发展变化,为我们了解哀牢文化的进程及其规律提供了一个最方便的透视角度。  相似文献   

9.
探寻保山文化的主要特点。认为保山文化源于多民族的史前文化、哀牢文化,后来加上南诏文化的推动,明代汉民族的文化浸透,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以多民族的史前文化、哀牢文化、南诏文化为基础并吸收东南亚、南亚和西方文化的多元复合文化。  相似文献   

10.
九隆神话多学科价值皆备,是深蕴于哀牢民族心灵中的集体记忆.九隆神话在《哀牢传》、《华阳国志》、《后汉书》、《水经注》等史籍中均有记载,且散见于哀牢后裔活形态生活之中.今有《九隆神话研究》一书出版,以多学科的视角对九隆神话进行多方位的审视,在研究体系、研究内容和观点上皆有所获,弥补了九隆神话研究一直以来无专著,仅以单篇论述为主的完整性不足、宏观和微观视野结合欠缺的研究缺憾.现为著作推介和促进学术再探讨之目的,对《九隆神话研究》进行略加述评,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古哀牢国的主体民族在汉文献中被称为哀牢夷。哀牢夷的族属研究从明代开始就引起足够重视。在数百年的探讨、争论过程中,原来众说纷纭的族属之说渐渐有所汇总,趋向于五种基本观点,即濮人说、越僚说、掸泰说、氐羌说、濮与昆明融合体说。在这样的族群说依据下,联系历代汉民族政权的史料及相关少数民族史料、民族传说等,通过对哀牢夷族源的考辨及历史源流的梳理,不仅使我们对云南特别是滇西民族史及民族文化有更多了解,同时也对滇西少数民族现状、跨境民族关系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研究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先秦至汉晋时代"哀牢夷"的族属问题,明清时代的一些史家学者、命官使臣相继进行过调查探讨,二十世纪省内外学术界多次展开热烈争论和深入研讨,所提出的族属之说多达一二十种,大都把哀牢人视为单一民族,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一二十年发现和整理的历史学、考古学、民族民俗学资料综合验证,哀牢夷应是以濮、越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体,包括了世居在滇西及其西南境外的至少八、九个当代民族的先民。  相似文献   

13.
在蒲松龄著作的流传过程中,其同乡孙锡嘏功不可没。他亲自整理的《聊斋志异》手抄本,出自蒲松龄后裔,弥足珍贵;他抄录的蒲松龄文集,后被耿士伟编选为《聊斋先生遗集》,是《聊斋文集》的第一个印本;他抄录的蒲松龄诗集成为路大荒整理《蒲松龄集》诗歌部分的主要依据。在其所撰《聊斋志异》跋语中,孙锡嘏还对《聊斋志异》作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在《聊斋志异》及聊斋诗文的保护与传播过程中,孙锡嘏可谓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14.
契丹族建立的辽朝灭亡后,作为统治民族的契丹族并未消失,他们散落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和西域各地.1253年,忽必烈南征,有大量的契丹士兵加入军中,他们随军进入云南,落籍云南,主要分布于滇西地区,随着历史的变迁最终融合于各民族之中.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是宣扬孝道的。蒲松龄的孝道观与儒家传统的观念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悖之处。  相似文献   

16.
濮族是史学界争论最多的民族,"裸濮"因带有"濮"字,其族属也一直争论不息,一直列入佤崩语支先民之列。其实"濮"与"羌"同源,同是东夷民族的后裔。"裸濮"应是"羌濮"的一支。  相似文献   

17.
哀牢山花腰傣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多侧面揭示哀牢山环境生态旅游 ,独特的花腰傣民族文化特色及二者的有机联系 ,并力图找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开发方法与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8.
石门坎平教运动的卓有成效实与其声名远播名实相副,研究细察族群精英的起念与地域生境的现实,同时查考边区平民千字课的来情去意;并认定族群精英在教育共同体的育成中实有殊功异绩,平民千字课的风神意蕴不仅是平民教育体系的基础,而且领有对平民发蒙解惑的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