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陈中春 《钓鱼》2012,(23):48-49
钓事中,无论诱饵还是钓饵,都是获鱼多少的重要因素。俗话说:“三分钓位七分饵,能否聚食在色香”。尤其是冬天,在鱼类懒动少吃的情况下,如何把它诱引进窝,并使其张嘴摄食,对饵的品质来说,  相似文献   

2.
钓事中,无论诱饵还是钓饵,都是获鱼多多的重要因素之一。俗话说:“三分钓技七分铒,能否聚食在色香。”尤其是冬天,在鱼类懒动少吃的情况下,如何把它诱引进窝,并能很快张嘴摄食,对铒的品质来说,就显得较春夏秋季更为讲究,更要精良。  相似文献   

3.
钓事中,无论诱饵还是钓饵,都是获鱼多少的重要因素之一。俗话说:“三分钓位七分饵,能否聚食在色香。”尤其是冬天,在鱼类懒动少吃的情况下,如何把它诱引进窝,并能很快张嘴摄食,对饵的品质来说,就显得较春夏秋季更为讲究,更要精良。  相似文献   

4.
侯增福 《钓鱼》2014,(23):46-47
鲫鱼是淡水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鱼种之一,因此它是钓友们休闲野钓的首选鱼。而在野外自然水域垂钓鲫鱼,用自己炮制的诱饵打窝诱鱼是最普遍的做法。那么炮制诱饵到底用不用添加商品诱鱼的小料?是否必须用酒来泡?如何用最少的诱饵钓更多的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5.
手竿垂钓诱鱼打窝.一般是在钓点投些酒米、稽食之类诱饵。饵料落于水底后散开成平面铺于水底形成“平面窝”。平面窝打窝方法比较简单,是传统钓法最普遍、最常用的打窝诱鱼的方法,钓底层鱼效果较好。但钓中层鱼、上层鱼效果就比较差。有经验的钓鱼人为了提高效率,为了把中上层鱼引入水底聚而钓之,常常在“立体窝”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钱邦伦 《钓鱼》2012,(22):38-38
现代流行的钓法,诱饵抛投在何处,就以其为钓点垂钓。这种诱、钓同窝的钓法,往往钓获的鱼个头小,钓绩欠佳,有时打窝,用了五六千克诱饵,还"光头"。笔者另辟蹊径,反其道而行之,采取喂近钓远,诱钓分离的办法,鱼获颇丰。现代网捕、电打,鱼类生态受到破坏,钓手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因此鱼都被钓猾了。大鱼(鲫鱼、鲤鱼、草鱼等)老奸巨猾,停滞在窝点外等待时机,一般不轻易入窝觅食。  相似文献   

7.
做好窝钓得多鱼窝,是指我们用饵料诱鱼使鱼集中的地方,也是钓鱼时钩饵所能达到的地方,是钓点和饵料、用饵方法的正确结合。过去,我们只是进行粗线条的思考。感觉哪个钓位合适,在鱼竿前面扔点诱饵,这便是窝了。  相似文献   

8.
诱鱼效果的确定用菜籽饼粉、香糠、商品饵混合,加水调和成干湿适度的饵团直接手抛打窝,这是传统钓时我们最常用的诱鱼方法。用它来诱鲢鳙鱼聚窝也完全可以。用商品饵与添加剂混合,钩挂大饵做窝,则是悬坠钓法比赛时采用的方法。只要钓场有鲢鳙鱼,过不了十几分钟,它们就会闻味(香甜酸臭)观色(雾化状微粒料)而来,在钓点周围的区域集中。一般规律是鳙鱼在中下层或潜底吸食,鲢鱼在上层位置活动。如果诱饵和钓饵比重大、雾化慢,两种鱼儿都会潜底争食,反之诱饵和钓饵比重轻、雾化快,钓棚又设在中间水层,两种鱼都会追随雾化饵而集中在钩子的上下部活…  相似文献   

9.
有的钓鱼爱好者在钓鲫鱼时,喜欢用白酒泡小米做诱饵进行打窝,据说是鲫鱼爱吃酒味小米。有一位同事总是把自己舍不得喝的好酒往鱼食里拌,海竿用的糟食倒半瓶之多,手竿食也要倒一二两,人闻了都发晕,何况鱼乎?结果可想而知。每次钓鱼回来,老婆总是戏弄他:“喂鱼的又回来了。”为什么会出现  相似文献   

10.
大家都知道,打窝是聚鱼留鱼的方法;钓鱼人也都知道钓鱼先打窝的道理。但是,同样是打窝,同样的钓组钓法,有时钓鱼的效果差距却非常大,其实有时就是打窝方法,不同而导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接上期)传统钓鲫饵传统钓,多是在自然水域和半自然水域(笔者对稍加改造、有人管理但不喂饲料的天然坑塘、旧河道的称谓)进行。虽不免碰上鲤、草等鱼,但绝大多数是野生鲫鱼。因此,在饵料配制上宜以广谱性的钓鲫饵为主,特别要在色、形、味、活上狠下功夫。饵料只有合乎鱼的口味,对鱼才诱惑力强,才会聚鱼前来进窝和吞饵上钩。一、诱饵。诱饵的主要目的是把鱼从四面八方引诱前来聚拢窝点,因此,在配制诱饵时应在"香"字上狠下功夫。但香气是虚的,可闻而不可食。北方钓鲫鱼常用的主要诱饵有酒泡小米、碎大米、玉米掺、芝麻粉、豆饼屑…  相似文献   

12.
手竿包食钓法,又称包子钓法,是悬坠钓与传统钓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在我国北方地区较为流行的一种新钓法。它借鉴了悬坠钓使用商品饵雾化诱鱼的特点,并继承了传统钓长竿长线,长竿短线钓的优势,在传统钓这个庞大的家族中成为钓友们的新宠,以其不俗的钓获,得到广大钓友的青睐。包食钓法在池塘、河沟均可施钓,尤其擅长在湖泊、江河、水库等自然水域,钓取青鱼、草鱼、鲤鱼、鳊鱼、鲂鱼、鲢鳙等个体较大的鱼类。它改变了传统钓先打窝后钓鱼的施钓方式,避免了钓点内鱼越钓越稀的状况,做到边诱边钓,保证了钓点内始终有饵,始终能聚鱼、留鱼。钓饵以荤…  相似文献   

13.
打窝是垂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垂钓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一般多采用水面撒窝或水底打窝,但往往由于诱饵投撒欠准或随水而流,出现钓上一两条鱼后就不咬钩了,甚至根本就不咬钩,成为“空窝”,饵料漂流到别处,自己打的窝钓不到鱼,而相邻的钓友却频频上钩的现象。如何解决诱饵流失少,打的窝子又能兼顾上中底层鱼都能寻到食的问题?笔者经过两年的时间在水库、鱼塘反复摸索对比,采用半水打窝的方法效果较好,实践证明比水底和水面打窝的咬钩率高二至三成左右,每次垂钓都能取得较好效果。 一、打窝器的制作。用容积75~100毫升铁罐一个,做成近似水底翻斗打窝器的样式,不同的地方,一是不用口大底小的杯状铁罐,改用直筒形铁罐,以  相似文献   

14.
所谓“捏饵钓法”,就是在手竿钓原有的钩、饵外面再捏上一小块沉底即化的饵料,以达到多诱鱼、增加钓获量的目的。一、捏饵钓法的优点1.诱鱼范围大,效果持久,密集度高。捏饵钓法每次投竿都相当于“补窝”,且钩饵入水轻,不会惊动水底鱼类,因而可以达到连续诱鱼的效果,不像常规投饵补窝需要发窝时间。另外,捏饵在每次入水下沉过程中都有少量散落,扩大了诱鱼的辐射范围,大多数饵料则散化在钓点周围很小范围内,能吸引鱼集中索食。所以,捏饵钓法能很好地统一扩大诱鱼区域和缩小鱼窝面积这对矛盾,事实上,从诱鱼角度而言,捏饵钓可…  相似文献   

15.
秦犁 《钓鱼》2014,(18):12-14
传统钓先诱后钓,甚至上午打窝傍晚钓,今日打窝明日钓.打窝也称做窝、布窝,传统钓攥饵团、手撒或用翻底吊桶将诱饵沉入钓点,缺点是影响鱼聚窝.另外,碎屑(麦麸、米糠、菜籽饼、豆粕等)和颗粒(小米、碎米、碎玉米)混合,总是小鱼先到,所以不急着钓,半小时后碎屑被小鱼吃得差不多了,再挂饵抛钩,所以传统钓以守为主,钓慢鱼不钓快鱼.  相似文献   

16.
钱邦伦 《钓鱼》2010,(4):28-29
隆冬季节,鱼类处于半休眠状态,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差。虽有食欲,但很小,张口不大,不可能像夏秋季那样到处游弋,大口吞食,而是在小范围缓慢活动,小口尝食,轻微吃食。因此必须正确处理钓位与鱼窝的关系,十分关键。有的钓位看起来很理想,水位深浅适度,且背风向阳,但钓了半天,一无所获,或者仅钓获二、三个小鲫鱼。  相似文献   

17.
一、钓瘦不钓肥。鲫鱼上钩的时间较其他鱼类咬钩的时间长,一般从初春开口咬钩,会延续到初冬。但选钓塘也是关键,一般以选瘦水的塘垂钓为佳。因为瘦水塘的水质较清澈,能见度好,鱼儿极易发觉诱饵;而且塘中少食,鱼极易咬钩,频率很  相似文献   

18.
贺建成 《钓鱼》2009,(24):30-31
传统钓打窝方法有很强的针对性,不同水域钓不同鱼,打窝方法是需要认真分析的。确认用哪一种方法打窝,与钓鱼用饵有关,不同的打窝方法匹配不同的诱饵,是比较常见的做法,如钓上层鱼用丢投饵打水面窝,必须使用活蛆、油糠、麦麸青草之类浮饵;如钓底层鱼用打窝器打沉底窝,则应使用块饵、种子饵、颗粒饵之类沉饵。至于在流水中钓鱼的打窝用饵方法和静水中钓鱼打窝用饵方法相比,也明显有不同之处,需要分别对待。了解和掌握钓鱼打窝对应用饵方法,是本文需要讨论的话题,现介绍于后,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19.
喜欢野钓的人都知道,诱饵粗,钓饵精。粗是“节约成本”,另一方面是鱼的密度不够,守候的时间比较长,不会因为用了精制的诱饵鱼就来得多、来得快了。诚然,有时候鱼确实来得很快,但不是因为饵的缘故,而是钓位选择得合理。可是野钓养成的习惯在混养池塘中常常吃亏。如果两人同时抛钩,一个是菜籽饼、麦麸或者酒米做诱饵,一个用香味浓郁的商品饵边诱边钓,肯定是后者第一个钓到鱼,而且数量占绝对优势,但钓到最后,看谁钓的鱼大,往往就得让位于诱饵粗糙的那位了。该怎样解释这一几乎成为规律的现象呢?窃以为浓香浓腥型鱼饵诱鱼快,是因为它能迅速作用…  相似文献   

20.
粗细搭配     
《钓鱼》2014,(2):16-16
粗细搭配,是配制诱饵的原则。湖泊、水库、河道难免走水,所以传统钓鱼用坠钩沉底钓组,主攻底层鱼,与此配合诱饵用80%的麦麸、菜耔饼、米糠拌和20%碎米、碎玉米或小米打窝。麦麸、菜籽饼、米糠比重小,呈碎屑状或粉状,湿水捏团打窝,沉底就化开了,遇走水还会移位;碎米、碎玉米、小米比重大,没有黏性,沉底呈散布状,不容易移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