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郡天水与诗圣杜甫有着一段不解的奇缘。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可以说是杜甫一生中最艰难的一年。乾元元年六月,杜甫因疏救房瑁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从此永远离开了朝廷。是年冬,诗人由华州赴洛阳。二年春,由洛阳回华州,据沿途见闻感受,写了“三吏”、“三别”等名篇。  相似文献   

2.
杜甫和李白被称为“我国诗歌中的双子星座”。他们之间兄弟般的友谊,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佳话。 这两位伟大的诗人于天宝三年(公元七四四年)在洛阳初次相会,就一见如故,结为挚友。随后,他们曾经相约共游梁宋、齐鲁,在一起游猎放歌,痛饮赋诗,纵论天下大事,畅谈个人理想,彼此情投意合,心心相印。正由于共同的志趣和抱负,才使这两位旷世之才的心灵息息相通,终生不渝。可他们自从山东石门分别后,却再没有机会相逢。 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春秋间,李白流放途中至夔州(今四川奉节),遇因天旱和  相似文献   

3.
杜甫一生坎坷,在唐肃宗乾元二年因避安史之乱入蜀,在四川成都浣花溪畔营建茅屋居住三年零九个月,并亲自种植大量植物。后草堂依据杜甫诗重构园林,展现了杜甫在蜀期间闲适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4.
洛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又是中国图书的发源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首先捧出了中国第一部图书《河图洛书》,开创了中国图书史上的新纪元。藏书与图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以洛阳又是中国藏书业的开端。不管是图书的出现,还是藏书制度的形成,洛阳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洛阳古代图书及藏书业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古代  相似文献   

5.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放弃华州司功参军之职,寓居陇右.在这里,初期生活尚可.后来逐渐陷入困顿,年底前移家成都.在陇右生活的五个多月中,杜甫为我们留下了117首诗,不但数量甚丰,而且有些篇章在艺术上标志着杜诗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6.
杜甫于肃宗乾元二年七月携眷来到秦州。诗人选择秦州寓居的原因,除投亲靠友外,尚与自己的体质有关。杜甫属于畏热体质,他要选择一个比较凉爽的地方作为落脚之处,以使自己的畏热体质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而秦州气候凉爽,因而成为杜甫西行的首选之地。  相似文献   

7.
唐肃宗乾元二年,杜甫辞官出行,开始了"飘泊西南天地间"的流寓生涯。从关中到成都,经历了"西越陇坂"、"寓居秦州"、"南下同谷"、"转徙蜀郡"四个阶段。结合实地考察,对杜甫陇右行迹及由此而生的纪念物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8.
唐肃宗乾元二年,杜甫辞官出行,开始了“飘泊西南天地间”的流禽生涯。从关中到成都,经历了“西越陇坂”、“寓居秦州”、“南下同谷”、“转徙蜀郡”四个阶段。结合实地考察,对杜甫陇右行迹及由此而生的纪念物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9.
杜甫罢官华州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甫于肃宗乾元二年秋离开华州司功参军的职位是罢官,而不是弃官。对其罢官原因有多种说法,其中“荒怠政务”说颇值得商榷。笔者以为杜甫罢官的原因不是荒怠政务,而是身患重病,难以应付繁重的公务。二者有质的区别,必须将其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0.
唐武德四年始铸新币,"开元通宝"为官方正统读法,"开通元宝"虽为民间误读之流俗,然影响久远,故高宗铸旋读之"乾封泉宝",叛军铸币、地方铸币均袭此。后肃宗虽铸"乾元重宝"以拨乱反正,然两说并存,乃至并立,遂形成后世铸币直读之通宝和旋读之元宝两大基本系统。  相似文献   

11.
乾元二年秋冬之际,杜甫在陇右生活的五个月期间,游历众多寺院,与赞公、阮昉等人交往密切,处于人生低谷期的杜甫受佛道思想影响较大,大有退隐山林寺院之情趣。这一时期诗人创作了大量山水田园诗,并借云鸟等意象抒发归去来兮般的舒畅心情,陇右是杜甫思想发生变化的转关之地。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遣兴五首》是杜甫乾元二年(759年)在秦州所作。但是,杜甫《遣兴五首》从内容上看多言长安时事,从叙述语气看,使用的是描述当前事件的语气,从内容、风格、体裁上考察,更接近杜甫的长安诗,而与秦州诗有明显不同。因此,《遣兴五首》当作于长安。从诗中的事件和物候描写判断,此五首诗作于天宝八载(749年)秋。  相似文献   

13.
施保国 《池州学院学报》2009,23(2):50-53,72
乾元禅寺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三祖寺及其风景区的大量文人诗词碑刻和名称的寓意,体现了深深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禅意对诗境的追求.出家人的慈怀之举,是以佛教实践对佛理的阐发.  相似文献   

14.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以高度的诗歌艺术成就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七月,杜甫辞弃华州司功参军之职,携眷西行,先到秦州,后到同谷(成县),寓居陇右约半年时间,流传下来的诗歌有117首。千百年来,这些辉煌的诗篇不但增彩了天水厚重的人文积淀,也引起了后世历代学者的重视,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为了推动杜甫诗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由四川  相似文献   

15.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年第5期发表了任昉先生《〈洛阳新获墓志〉释文补正》一文,文章从俗别字、成语典故、音韵对仗、名与字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对《洛阳新获墓志》(李献奇、郭引强编,文物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的释文错误进行了补正,提出了诸多精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洛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是洛阳古都历史风貌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段,是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历史文物古迹众多,文化积淀深厚,具有发展旅游的良好基础。目前街区的旅游开发存在着旅游主题不统一、旅游氛围不和谐、旅游资源品位较低、街区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对此,洛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需要对街区进行进一步的功能分区,整治街区景观,提高旅游资源品位,完善街区管理体制,营造和谐、安全的旅游氛围,形成一个能展现洛阳古都"神韵"的旅游品牌街区。  相似文献   

17.
试谈宋代的长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来谈长安者,均以汉唐为重,而宋元以下,则略焉不详。其实唐末以后,长安虽非国都所在,然仍不失为西北重镇,煌煌大藩,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在全国仍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本文拟试论宋代长安兴废之迹一、宋代长安的建置沿革和城区的变化长安在唐时本为国都,置京兆府,后以洛阳为东都,又称长安为西京,自唐昭宗天祐元年(904年)朱温逼昭宗东迁洛阳以后,长安遂降为佑国军,结束了作为国都的历史地位。后梁开平元年(907年)以汴京为开封府,称东都,而以洛阳为西都,遂废去  相似文献   

18.
陈式太极拳(38式)对大学生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式太极拳(38式)对大学生神经功能的影响马安东(洛阳农业专科学校洛阳471003)陈式太极拳,是我国各式太极拳运动的鼻祖,从1991年起,被河南省高校以乡土教材之名选人普通高校教材,登上大学体育课课堂。由于陈式太极拳运动动作结构的特点是其他任何运动...  相似文献   

19.
肃宗乾元二年秋,杜甫离开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位,携眷西行,来到了秦州。三个月后,又移居同谷。迫于衣食无着,只在同谷住了一个月,便奔赴成都。在寓居陇右的四个月中,杜甫共写下了117首诗。透过这些作品,我们既可以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思亲怀友的真情,也可以感受到杜甫同情关心弱者、富有正义感和勇于自责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0.
正由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与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联合主办、洛阳惠尔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纳米DNA实验技术培训班"于2014年5月10日在洛阳召开。来自20多所学校和校外综合实践基地近50名代表参加了培训。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李玉先、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副主任姜燕、洛阳市教育局副局长池登学、洛阳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周东柯、洛阳惠尔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杜德光出席了开班仪式并分别作了发言。李玉先副主任从均衡发展内涵的变化以及技术发展的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