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休谟问题是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康德认为所谓的休谟问题就是休谟对因果性的怀疑论。休谟对康德哲学影响重大,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康德哲学是为了回应休谟问题而展开的。休谟以因果关系为切入点来否定理性在构建普遍必然性知识上所起的作用,使形而上学陷入了困境,同时休谟将科学知识的因果必然性归结为习惯性的联想,直接动摇了自然科学的根基。康德为了给形而上学找到新的出路,挽救自然科学的危机,通过“哥白尼革命”对休谟问题进行了回应。  相似文献   

2.
休谟无疑是十八世纪西方哲学的大师,也是经验论和怀疑论的代表性人物。对休谟经验论和怀疑论甚至自然主义的看法一直存在争论,笔者认为休谟的经验论是彻底的,原因在于休谟的经验论否认了一切实体,追溯到本原问题。而休谟的怀疑论是不彻底的,不单是怀疑的范围不彻底,其理论自身的矛盾就决定了它的不彻底性。而他提出的自然主义,确实一种温和的解决方法,但仍具有一定的缺陷。休谟问题的实质争议颇多,笔者认为因果关系和归纳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对联系可靠性的怀疑。  相似文献   

3.
休谟的整个哲学体系体现为经验论、怀疑论和自然主义三相互贯通的统一体。休谟以其经验论为基础,从对外在物体存在的怀疑论论证过渡到对外在物体存在的信念的自然主义解释和怀疑论批判,显示了其哲学的调和色彩。怀疑论与自然主义在休谟哲学体系中不分伯仲,如果片面地将休谟看作怀疑论或自然主义,都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4.
在哲学史上,休谟的怀疑论被划分到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阵营。但深究其思想,对哲学的发展,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即便对当今社会,也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休谟怀疑论产生的时代背景,阐述其主要内容,重点从历史价值、当代价值两部分来揭示休谟怀疑论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怀疑论哲学和怀疑思想的历史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哲学的思维无以解决理性的困惑时便产生怀疑。怀疑论哲学可划分为三种基本形态:具有怀疑论倾向的哲学(如智者学派和《老子》哲学)、极端的怀疑论哲学体系(如希腊罗马怀疑论和庄子怀疑论)和温和的怀疑论(如休谟哲学)。此外,还大量存在着并非是典型的怀疑论但具有怀疑思想的哲学家,这又分为:视怀疑为方法的哲学家(如笛卡尔)、视怀疑为武器的哲学家(如培尔等)和具有批判怀疑精神的哲学家(如培根和梁启超等)。  相似文献   

6.
大卫·休谟(1711—1776)在哲学上是以怀疑论著称的。他的怀疑论既排除物质实体,也排除精神实体——上帝,表现出非宗教思想的特点。休谟非宗教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非宗教思想?对这些问题加以探讨和研究,对于进一步了解休谟哲学是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回溯休谟的知觉理论,审视休谟哲学对彻底的经验论和怀疑论的判断,可见其中的不充分性:即对纯粹直观的反思,无法明见地描述观念及其关系是如何可能的.其表现在休谟对"知觉自身"的描述与"通则"之"观念的联系"中间的空白.他用"自然倾向"补充断裂,致使他在"观念的关系"所确立的本体论中无法给予确定性并导向怀疑论.而胡塞尔的现象学分析在扩充了的"直观"概念中,批判地补充了休谟的局限并给予了观念及其关系以明见性的描述.由此指明了作为休谟的"本欲",即"真正的形而上学"的实现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休谟的怀疑论是建立在对因果关系的怀疑基础之上,并在其怀疑论的基础上试图对当时的政治和伦理领域进行关注并施加影响,独特的视角和极富启发的结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为现代西方哲学、政治学和伦理学超越传统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9.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一个思想亮点,就是对于传统理性神学的各种上帝存在证明的深刻批判,而这种神学批判思想早在前批判时期的《证明上帝存在惟一可能的证据》中就已经初具雏形.在这篇早年撰写的长文中,康德一方面对传统的本体论证明和宇宙论证明进行了深入透彻的批判,另一方面却仍然试图为上帝存在寻找一种新的理性证明.这种矛盾表明,此时的康德正在休谟怀疑论的影响下,艰难而痛苦地挣脱着莱布尼茨-沃尔夫独断论的思想束缚.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模态认识论领域见证了模态怀疑论的复兴和模态经验论的崛起。前者宣称我们的模态辩护仅限于关于日常生活的陈述;后者宣称我们的模态辩护来自关于现实世界的经验研究。霍克(Peter Hawke)以两者为共同工作前提,提供了一套基于经验论的模态认知理论。进而,他构造了一个反休谟怀疑论的模态论证,并用该经验论的模态认知理论为其提供辩护。文章指出霍克的模态论证面临两难,该两难导致他对休谟怀疑论的攻击是失败的。进一步,文章解释了植根于这个两难背后的根源:霍克的基于经验论的模态认知理论辩护范围过窄。存在一些形而上学可能但非物理可能的命题,霍克的模态认知理论无法解释它们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休谟问题从提出至今,都没有获得令人满意的答复,但其对归纳法的诘难是任何一个信奉科学力量的人所不能回避的,该问题中闪烁的怀疑论的科学精神也值得我们探究.从休谟问题的具体含义出发,阐述历史上哲学家们对其合理性的解释,讨论其对当今科学及科学哲学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各种类型的怀疑论本质上包含这样一个共同的观点:我们没有知识.同样,休谟的怀疑论也可以理解为:我们缺乏知识.但是,体谟虽然否认我们拥有排除怀疑的确定性意义上的知识,却并不否认我们拥有后来所称的“得到辩护的真实信念”这种意义的知识.休谟的知识观由此可以称作知识二重性论题.这种知识的区分虽然预示人们所熟悉的分析与综合的二分,但同时也暗示蒯因后来对这种区分的攻击以及这种二分的消解.  相似文献   

13.
公鸡的自信     
有客人拜访英国怀疑论大师哲学家休谟.休谟将一壶水放在火炉上,准备为客人沏茶.客人不客气地问道:"听说先生对事事都抱怀疑态度,真是这样吗?敢问先生,这壶中的水过一会儿是否一定会开?鄙人却坚信那是必然的,因为火的热与水的沸腾之问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4.
怀疑主义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最精深的难题之一。这从一些顶尖哲学家的评述中可以看出:康德断言,我们没有任何令人满意的证据来反驳否认外部世界存在怀疑主义,这是“哲学和人类理性的耻辱”;黑格尔宣称:“自古以来,直到如今,怀疑论都被认为是哲学的最可怕的敌人”;奎因指出:“休谟的难题就是人类的难题。”既然是耻辱,则不能不设法消除;既然是敌人,则不能不设法战胜;既然是难题,则不能不设法解答。  相似文献   

15.
休谟在批判理性主义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情感主义伦理学。休谟认为道德评价导源于情感,情感通过同情心来传递,而理性不能单独影响道德行为。休谟在强调情感在道德评价中的决定作用的同时,肯定了理性的辅助功能,即理性作为手段能为情感指明方向。虽然休谟提出的“超功利”的情感主义面临道德标准缺失的问题,但他关于正义和共同利益感的论述已经暗示了一种前景,即把功利与情感结合起来。对休谟道德体系的改进在于,将其“以情感为主以理性为辅”的原则替换为“以理性为主以情感为辅”。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初,黑格尔(Hegel,G.W.F.1770—1831)在考察怀疑论哲学时曾指出过一种违反辩证法的奇异现象:“自古以来,直到如今,怀疑论都被认为是哲学的最可怕的敌人”,并破天荒地用辩证法对历史上的怀疑论进行了剖析和评判。今人遗憾的是,一百多年过去了,怀疑论留在人们心灵深处的仍然是那个可怕的、丑恶的形象。它似乎与“损害科学”、“荒诞不经”、“堵塞认识真理的道路”之类的字眼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不否认、也无意掩饰怀疑论哲学的谬误和某种有害作用。但是历史的辩证法同样又不容许我们无视历史上的怀疑论特别是休谟的怀疑论的另一个方面,即它是由历史的和逻辑的必然性呼唤出来的一种暴露和回答哲学史发展中所碰到的矛盾和问题的特殊方式,是哲学史中某种革命变革的前导和必要准备,因此可以说它是哲学史上承先启后的重要的和必然的环节。  相似文献   

17.
大卫·休谟不仅是启蒙思想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他撰述《英国史》的思想背景包括大陆理性主义、本土经验主义和古典学教育背景。在史学本体论方面,休谟从人性论出发,认为历史的功用在于揭示人性中恒常的普遍原则,但在具体撰述中又有所突破;作为启蒙思想家,休谟对理性精神推崇备至,但经验主义又使他对理性抱有怀疑的态度;在政治思想方面,休谟认为混合政体是最优秀的政体,兼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双重倾向;在具体撰述方法上,休谟虽强调史料批判的作用,但也大量运用想象思维塑造历史人物的心理状态,表现出文史不分的特点。休谟史学蕴含的怀疑和批判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康德善良意志的先天性起源于他的理性范畴论,这是个很奇怪的命题,既然是先天的,然而它又是可以分析的,那么康德的这种先天性原则的分析法是否就能证明其实践理性的完全合法性及其在现实的实践中的法则作用?这是需要加以认真探讨的话题。应该说,康德对休谟怀疑论的综合批判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道德与伦理的二元悖论,更没有在根本上澄清"是"与"应该"的经验与规范的二律背反,这种无休止的争论的谜团构成了康德自身的批判理论的永恒元素。但反过来说,善良意志的这种无法解决的矛盾,恰恰是其所具有的内在批判性所在,唯有如此,在其遭遇现实经验时才能具备自身的理论张力。  相似文献   

19.
当代彻底怀疑论宣称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是不可能的。面对怀疑论的攻击,怀特发展了一条内在主义式的反怀疑论方案。基于传递失败和认知资格两个关键概念,该方案指出认知者接受类似我没有在做梦一类的反怀疑论命题是符合认知理性的,因此怀疑论攻击所造成的破坏是有限度的。有一派反对意见指出,该方案只是为接受反怀疑论命题给出了实用辩护,而怀疑论者则是要求认知辩护。但经过分析可以发现,批评者对于认知辩护与实用辩护的理解过于狭隘,而怀特的方案同时给出了实用辩护与认知辩护,也对怀疑论产生的根源做出了哲学治疗。  相似文献   

20.
休谟基于人的自然先天结构探讨人的情感及其发生。对休谟来说,苦乐感为最原始的情感,它根源于人的自然结构。人的自然结构以及苦乐感产生了一系列的情感。由人的深层次自然结构所决定的人的情感是人的行动的动机。理性不是行为的动因,理性只发现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单凭理性不足以产生任何行为。同时,理性是对真和伪的发现,因此,理性判断并不是道德判断,理性无从发现人类行为的道德意义。德性与恶习是道德情感的对象,人的内在天性结构或道德感觉使我们区分善恶。在休谟的自然主义情感论中,同情论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振说。休谟认为,由于人的天性结构的相似或相同,他人的快乐感会激发我们的快乐,他人的痛苦会引起我们的痛苦感。然而,当他说富人的快乐会引起我们的快乐感时,完全没有考虑穷人会如何感受。这是他从天性自然结构解释同情所产生的问题。而且,休谟重点考察了怜悯的情感,并通过对怜悯情感的分析提出了仁爱情感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