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湖南自修大学是党和毛泽东为革新教育、顺应革命需要而创立的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学校.学校采取自学为主,兼以共同研究、教师辅导的新型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并号召学生直接参与社会革命实践.学校培养出了一大批革命骨干,他们在湖南乃至全国革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湖南自修大学被湖南人民誉为"革命策源地".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蔡和森同志光荣牺牲五十周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六十周年之际,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缅怀他在创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事业中所作出的贡献,学习他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惜英勇献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一蔡和森和毛泽东原是湖南第一师范同学,是志同道合的亲密挚友.他们切磋学问,砥砺品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远在‘五四’运动以前,在湖南一般先进的青  相似文献   

3.
在五四时期湖南的反日爱国运动中,社会各界对于韩国独立运动的同情与宣传,为长沙中韩互助社的成立打下了一定基础.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临时宣传员在湖南的活动,促成了长沙各界进步人士联合发起组织中韩互助社.互助社成立后,联络报界人士介绍韩国独立运动,宣传中韩联合排日;在文化书社销售韩人在上海出版的排日杂志或书刊;组织大韩志士在湖南各地讲演排日主义;帮助在湘韩人,抗议日本人干涉他们的言论自由.因此,无论是在湖南新文化运动史、湖南人民革命史上还是韩国独立运动史上,它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若否认他们,便是否认革命。若打击他们,便是打击革命。摘自毛主席《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相似文献   

5.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全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高潮,革命运动到处蓬勃开展起来.在湖南,青年共产主义者毛泽东积极领导了学生运动,为推动全省的形势起了重要作用.毛泽东等人发起组织了一个进步团体——湖南学生联合会,开展反对外国侵略势力和封建军阀的斗争.为了进一步传播新思想,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湖南学生联合会决定创办一个刊物作为宣传阵地.《湘江评论》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问世了.  相似文献   

6.
1904年成立的科学补习所是湖北近代第一个革命团体。它开创了湖北最早的革命宣传活动和武装反清斗争,它是湖北革命运动的燎原之火,其成员不少人成为后来革命团体的骨干,在组织队伍和宣传革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所响应黄兴提议,配合湘省革命,开创了两省在革命中互相支持,一省发难一省响应的先例,后来武昌起义爆发,湖南率先响应,并派了援军,共同迎来全国革命的大好形势,加快了推翻清廷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坐落在衡阳湘江之滨的湖南三师被誉为湘南革命的摇篮,因为这里建立了湘南地区的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湖南三师党支部(湘南第一党支部),为湘南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推动了湘南革命的蓬勃发展。随着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兴起、早期中共党员特别是恽代英和毛泽东同志的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湖南三师快速地传播开来。湖南三师进步师生在湘南革命的摇篮里开启了思想觉醒的新征程,他们在信仰马克思主义氛围的熏陶中,逐步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并最终筑牢马克思主义信仰根基,为湘南第一党支部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长沙文化书社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民学会会员在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热潮中继《湘江评论》之后创办的又一个传播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文化书社在湖南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团结革命知识分子,培养革命骨干;对党组织活动的经济支援和交通联络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湖南党组织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月刊是毛泽东同志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的校刊,是继《共产党》月刊之后由李达同志主编的又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刊物。在我党创立的初期,它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研究中国革命问题,宣传党的“二大”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领纲和路线,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推进中国革命的斗争中,起了重大的作用,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湖南自修大学是党领导的一所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也是当时党在湖南地区的一个公开活动的场所。党和团的许多干部,如何叔衡、毛泽民、夏明翰、郭亮、夏曦、罗学瓒、陈佑魁、姜梦周等同志都曾在这里学习和工作。一九二二年,李达同志应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10.
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国民革命的完成,有赖于民众(主要是农民群众)的觉悟、兴起和斗争胜利.北伐战争只是国民革命的军事行动,而农民起来,进行革命,才能彻底打倒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所以,在当时对待农工运动是支持还是反对,则是区分真正彻底革命或不革命和反革命的分界线.中国农民问题成为政治时局转变的枢纽,“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大革命高潮时期,唐生智与共产党人密切合作,支持过农工运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雷铁崖不仅是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在其从事民主革命的宣传活动中,著有相当数量的诗作。透过其诗作,我们可以感知其深厚的革命情怀和深深的忧国忧民意识。然而,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从而影响了其革命作用的正常发挥。这说明,仅有革命的情怀是不够的,更需要科学的革命的理论作指导,才能避免悲观失望情绪的产生,增强革命必胜的信念。  相似文献   

12.
在大革命准备时期,陈独秀提出国民革命应由中国国民党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共同奋斗.他尤其关注唤起民众,形成革命的联合战线,视民众为国民革命的基础.他还认为,无产阶级必须参加国民革命,因为这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必经步骤,在国民革命成功之后,必须争取走向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  相似文献   

13.
从正式走上革命道路开始到辛亥革命爆发前,孙中山就一直将海外华侨作为其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他不仅全力发展海外革命组织,创办革命报刊,而且以华侨为其革命事业的主要财政支持。事实上,正是主要在华侨的财政支持下,孙中山及其革命党人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但是华侨的力量毕竟有限,孙中山长期忽视国内的革命力量,给革命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财政困难直接导致了辛亥前10次武装起义的旋起旋灭,更导致了同盟会内部的分裂,之所以视华侨为其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根本原因在于孙中山的华侨出身使他对中国国情缺乏了解,使他认识到华侨的革命要求,却认识不到国内人民的革命力量。  相似文献   

14.
成仿吾前半生的事业可以用"文学"和"革命"两个关键词来概括。作为我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著名文学社团创造社的创始人之一,成仿吾曾经写了许多文学批评文章和一些文学作品,并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成仿吾长期从事革命和教育工作,成为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成仿吾在从事"文学"事业中时时流露出对"革命"的向往,在"革命"斗争中时时显示出对"文学"的回望。成仿吾的一生身份不断地转换:从理工男到文艺青年,从文学革命者到革命文学战士,从革命家到教育家。他的思想与行为都在不断地发生转变:从科学救国到文学救国,再到革命救国。成仿吾前半生一直在"革命"与"文学"之间穿行,尽管经常出现其理论与实践的断裂,但他一直在缝合这种裂隙。  相似文献   

15.
暴力革命思想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重要的理论地位,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之后,我们从革命的价值观逐步变为发展的价值观,提倡和平发展,倡导民主,暴力革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有人开始怀疑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革命思想,认为暴力革命不能给国民带来幸福,应该采取一种和平过渡的方式。本文主要是在当代人们受到各种价值观的影响下,对暴力革命思想进行重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16.
闽籍华侨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积极成立同盟会,为革命者提供活动基地;创办报纸杂志,传播革命思想;积极捐款、筹款,努力支援革命;参加武装起义的策划、筹备、领导等。分析闽籍华侨支持辛亥革命的动因,梳理其对辛亥革命的贡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苏维埃革命和苏维埃运动是共产国际指导中共先后实践的两个革命模式,影响着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从苏维埃革命到苏维埃运动的战略转变,中国苏区有了大发展。苏维埃运动战略没有放弃以城市为中心,中央苏区的进攻路线导致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失败。  相似文献   

18.
浪漫主义在对自由尤其是对政治自由的诉求上和革命有着深刻的精神联系,并因之成为一种和革命相伴生的文学现象,但是,在中国发生的革命文学一方面因革命激荡出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潮流,一方面又因革命限制了浪漫主义自由精神的发挥,从而造成革命文学从抒情的浪漫转向观念的浪漫,背离了真实性这一文学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面对近代中国信仰与秩序双重转型,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出于急切的救国启蒙的功利主义目的,纷纷向强大的西方寻求思想资源,然而他们却仍然没有摆脱中国革命的"实质性传统",走出了不同于法俄革命、英美革命的"第三种革命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