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现代传播的强力渗透下,体育被媒介化已成为现实。凯尔纳的媒体奇观为理论依据,并与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和丹尼尔.戴扬等人的媒介事件理论进行比较研究,通过世界杯足球赛具体文本,解析了体育媒体奇观的形成,指出其表征为:影像消费、明星化、娱乐化、全民狂欢;对由此其造成的异化现象提出批评;并提出祛奇观化愿景:回归体育本质、重塑体育精神、注重媒体责任。  相似文献   

2.
摘要: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将媒介生态学理论系统地运用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方面的分析。基于当代人“媒介化生存”的社会现实以及传媒的文化影响,对媒介生态学介入相关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了学理性分析,进而阐释了媒介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共生与互动关系,并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媒介生态的构建策略。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失范,归根到底在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媒介生态的失衡,媒介体育的信息偏向与符号权利表达与体育文化传媒化、同质化现象互构同生,而媒介体育符号消费的市场逻辑导致的体育文化娱乐化和碎片化也成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媒介生态的现实表征。在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媒介生态的构建过程中,必须兼顾市场性与公益性,通过实施审慎的自由与文化保护策略,打造多样的文化传播形态与多元的媒介生态位,推动媒介文化传播的本土性与国际性有效契合。  相似文献   

3.
把北京2008年奥运文化传播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变迁与文明演进的共时性过程进行研究,突出了传播学的文化研究功能,提出北京奥运文化传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文化整合、文化创造、文化积淀.北京奥运文化传播不仅要体现"新奥运"所展示的中国体育文化的传承性和创新性,还要推广"新北京"的现代城市形象,提升北京城市文化的现实影响力,打造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4.
晚清图像报刊是理解中国近代体育沧桑巨变与西“体”东渐合法化的重要视角。本研究尝试依据修辞学、传播学和体育学理论,并运用文献研读和文本分析等方法考察《点石斋画报》(1984-1898)中图像运用何种视觉话语与视觉修辞法,建构西方体育在华的合法化过程及其认同问题。研究发现,《点石斋画报》通过对西方体育的命名与新闻报道,打开西方体育的“出场”方式。画报通过故事化图像叙事方式、标出性的体育符号运用以及图像叙事的多元时空表达,实现西方体育合法化的视觉叙事。最后,画报采用围观意象的挪用、身体意象的征用与奇观意象的营造三种修辞意象生产,完成西方体育作为一种时尚和娱乐生活方式的视觉表征。在近代国民的现代性体育观念早期传播中,晚清报刊画报的视觉叙事与修辞起到重要作用,构建了体育视觉启蒙的独特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视频社会化时代”,短视频日益介入到当代社会文化知识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北京2022冬奥会期间,互联网上出现了一批北京冬奥会短视频作品,成为信息传播、舆情引导、情感连接的重要载体。这些短视频作品从视觉、心理和审美层面“按摩”观众,并努力在新的文化语境中建构人们新的“情感消费模式”。本文通过对北京冬奥会短视频作品展开媒介文本解读,以模因传播为主要研究问题,探究影像背后所蕴含的情感肌理、文化传播机制和消费逻辑,进而更深入地探讨短视频赋能体育文化传播的普适性路径,这将是视频社会化时代体育文化传播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媒介化生存时代的来临,电视体育传播早已改写了体育的定义,而演变成一种激发和指引大众狂欢的能指,并渗透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不断地将消费主义意识形态自然化于当下。因此,如何对电视体育给予学理层面的追问和阐发,而不仅仅是简单地随着电视体育的狂欢奇观而恣意妄为和随波逐流,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在广泛研读文献的基础上,运用了跨学科的经典理论、逻辑分析法、演绎法、归纳法和比较法等,阐述了当下电视体育与消费主义的内涵,并全面、深度透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指出二者的同谋共生是通过神化与涵化作为手段的。  相似文献   

7.
当前,蕴含“中国梦”理念的一系列影视作品展现的场景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媒介视听艺术再现,诸多故事情节、人物、影像情境、画面构图、语言文本等采取媒介化表达的形式,通过媒介化的画面呈现与艺术传达,构建出媒介技术基础之上的影视文化场景式传播,给予了当代“中国梦”理想信念更深层次的文化阐释。基于场景传播理论的视角,关注将“中国梦”作为原生意义生成系统的“我和我的”系列主旋律影视作品,通过主流价值观在电影媒介场景中凝聚时代精神、汇聚时代人物镜像及其相关意蕴和内涵构建策略的定性分析,赋予新媒体时代“中国梦”更多领域的媒介文化意蕴,给予当代社会公众更多的精神启迪。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了微时代冰雪体育文化传播的价值、异化与消解。研究表明,冰雪体育文化微传播的价值特征体现在迅捷性、草根性和围观性等。价值异化体现在:在传播内容上,存在文化内涵与精神道德缺失;在传播形式上,存在过分技巧化与随意性;在传播效果上,存在信任危机乃至突出事件的可能性。建议: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质;整合传播资源,创新传播形式;建构监管机制,提高传播质量。  相似文献   

9.
体育粉丝是社会粉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他们也是大众文化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体育粉丝成为大众文化的符号生产力、声明生产力和文本生产力;体育粉丝生产的文化其实是"影子文化经济",是一种符号消费;此外,体育粉丝生产的文化还体现出阶层区隔和女性身份消费的身份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0.
体育全球化和产业化的浪潮以及媒介娱乐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体育媒体呈现出了市场化、消费化、娱乐化特征。体育媒体的这些大众文化特征体现了媒体的进步,又束缚了媒体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只有对这些特征认识清醒,并作出正确的判断,才有助于新闻传播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现代体育的发展已经与媒体结下了不解之缘。现代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大众的狂热的同时,激发了媒体的狂欢。媒体的狂欢不仅是媒体对体育的关注与依赖,更是媒体促进了现代体育的转换,而在其背后,是由于现代体育隐含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米哈伊尔.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作为依据,剖析了当前以体育为文本的网络狂欢的典型形态:景观、追捧、恶搞、暴力、围观,并对由此造成的病态体育文化提出批评。研究认为:将网络狂欢根植于日常生活是当今社会文化中信仰的缺失,精神的萎缩和价值观的偏离;网络狂欢不仅取消了狂欢本身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更显示了当今时代一种病态的社会文化症候;提出发扬"狂欢"所具有的积极性,透过网络的幕布回到现实社会生活中来的突破之路。  相似文献   

13.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雷蒙德·博伊尔教授就体育传播研究这一话题接受了作者的访谈,从自身研究经验的角度探讨了英国体育媒介研究从体育新闻传播向体育文化传播研究转变的个性化体认。博伊尔教授认为,体育媒介研究强调媒介研究的包容性,它打破了新闻与传播研究的传统思维定势,也是当代传播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和体育媒介研究的国际化拓展,英国和中国的学者都面临共同的问题,体育媒介研究更深入地参与到社会对话中,不但关注体育现象与媒介发展的关系议题,也关注社会权利与文化产业议题。体育媒介研究也是多元主体的知识生产过程,拓展国际合作研究是迎接未来变局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众传媒的传播技术和理念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体育内容需求的日益增长,体育电视节目受到人们的青睐。依靠大众媒体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体育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电视媒体与体育文化之间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同时也有传播上的困难。本文首先对所要探讨的体育文化进行界定,分析电视媒体在传播体育文化过程的作用以及自身的不足。同时,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其作为代表性电视媒体体育文化传播的现状,并提出了最大化体育文化传播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文化学、传播学的视角,分析当代武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现实挑战和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的历史机遇,指出:作为文化符号的武术文化价值和作为文化资本的武术经济价值,是当代武术文化大众传播的价值定位;只有将武术文化与大众传媒、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为建设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媒体已经将竞技体育媒介化、奇观化。分析了体育媒体奇观的形成,指出:体育媒体奇观只是现代体育的"拟态图景",对竞技体育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违背了竞技体育的内在规律;阻碍了竞技体育的均衡发展;助长了精英竞技体育的盛行;消解了竞技体育的精神本质;助推了竞技体育的不可承受之重。这些不仅严重地削弱了竞技体育的自主性,也直接导致对社会大众对体育精神误读和对体育责任的漠视。认为媒体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回归体育本质。  相似文献   

17.
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传播活动,奥运赛事更是最广泛的体育文化传播形式,通过对奥运赛事在大众传播中的传播模式的研究可以对奥运赛事进行直观简洁的描述。借助传播学上的模式论对于奥运赛事在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过程进行研究,掌握对现实性有指导作用的模式有助于正确认识奥运赛事的传播现象,并具有巨大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当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共时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经过千百年新旧文明残存与复兴、退化与新生共存的动态传承和演变,形成了多形态、多层次和多元价值并存的动态文化有机体.其过程体现出个性鲜明,常变常新的原生文化形态;经过适应和整合形成以原生文化为主体,以现代文明的新生文化为辅的次生文化形态;并在不断变革和创新中孕育而生的,无论从外部特征还是内在规律都体现超稳因素的变异文化形态.当代这三种表现方式不同的文化形态具有既能够符合区域和民族的价值选择,同时也能够适应现代社会文化交流和发展趋势的共时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9.
媒介权力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通过政治、受众、技术等维度,改变着人类感知自我和现实的方式以及观察世界的思想过程。媒介权力的异化有权力滥用和越位、角色错位和媒介化生存等诸多表现形式,而政治、经济利益驱动和媒介的结构性缺陷是媒介权力异化的的主要原因,应确定媒介权力的合理限度,实现媒介的良性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