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7、《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孔颖达《周易正义》曰:“坎既为险,又为雨,今不言险雨者,此象不取险难之义也,故不云‘险’也。雨是已下之物,不是须待之义,故不云‘雨’也。不言天上有云,而言‘云上于天’者,若是天上有云,无以见欲雨之义,故云‘云上于天’。若言‘云上于天’,是天之欲雨,待时而落,所以明‘需’大惠将施而盛德又亨,  相似文献   

2.
从象状和内容两个方面对《老子》之“道”、“一”进行了研究。认为《老子》之“道”、“一”二者都具有实体、过程、原则之义,这三方面的内容又渊于一源;《老子》对“道”之象状的直接描述虽惜墨如金,但它使用了“以‘一’写‘道’”的形象笔法对其作了泼墨尽写,这一笔法是《老子》所从属的荆楚文化的典型特点  相似文献   

3.
《周易·大象》德礼治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大象》强调“德”的功能。“德”是礼与治发展的目的。《大象》思想是以德代治。从德、礼、治三者之关系看,由于德这一思想源于乾坤二卦象的“自然之德”,即要求君子具备天地之“健德”,因而“君子之德”也就具有理想化色彩;礼本为贵族集团所专有,其非现实性亦导致了礼的衰败;法治思想在象传中尚未成体系,它包含于德和礼之中,起着说明和补充二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亢①问于伯鱼②:“子有异闻③乎?”对日:“未也。尝独立,鲤趋④而过庭。日:‘学《诗》⑤乎?’、‘对日:‘未也。’‘不学《诗》,无以言⑥。’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日:”学《礼》乎?‘对日:“未也。’‘不学《礼》,无以立⑦。’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⑧其予也。”——《论语》  相似文献   

5.
《周易》思想和其揭示的道理,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在通过卦、爻、彖、象揭示道理的同时也奠定了中国艺术和美学的内涵。在古代美学的审美范畴中,有阳刚之美、阴柔之美、中和之美等等,无一不在《周易》六十四卦中找到各自的根本。《乾》卦之阳刚,无论从自身卦、爻、彖、象,还是从历史上的艺术、文学、美学中都能找出由它衍发出的阳刚之美的例证。研究阳刚之美,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它不仅对文学艺术和美学有作用,更对人的言行、情志和道德情操有作用,对社会乃至国家都是有益的,《大象》“乾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几千年来都作为炎黄子孙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柱,六爻“龙”象之龙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阳刚之美,实在是内容和形式、天人合一的头等大美。  相似文献   

6.
近读两文,均关乎《鸿门宴》末句“立诛杀曹无伤”之“诛”: 一是李鸿川、居子良《透过语言表象感悟深层意义》。该文所呈现的“为什么是‘诛杀’而不是‘杀…这一“教学片断”中,教师开门见山道:“同学们……通过对‘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也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陈祖美 《天中学刊》2002,17(1):49-53
(一)刘禹锡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情前头万木春”,其中“沉舟”、“病树”是作者自指而非指斥他人;“千帆”和“万木”则是指作者所酬赠的对象,也就是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生力量而不是以之讽刺新贵。(二)白居易名句“幽咽泉流水下滩”,自段玉裁、陈寅恪提出应为“幽咽泉流冰下难”后,多数学者信从,其实,此句仍应为“水下滩、。理由之一,是泉水不结冰;理由之二,作为长篇歌行,其音节、格律可较自由,不必改为与前句之“花底滑”“属对工绝”的“冰下难”;理由之三,由白居易亲自编订、元稹作序、后人与宋版校过的善本《白氏长庆集》、《白香山集》等均作“水下滩”。(三)李Jin尝诘问冯延巳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回答说:“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生寒’也”。学者以为冯句胜于李句,冯的回答是“媚人”、“答非所问”。其实不然。因为李句之所出的《摊破浣溪沙》一词寓有杜稷之忧,而冯句之所出的《谒金门》则只是一首宫怨词。两人的对话是君臣相知、休戚与共的表现,冯回答得体而非“媚人”“答非所问”。(四)李煜的《乌夜啼》,非多数学者所认为的是其后期表达亡国之痛所作,而应是其前期悼念爱妻周宪的一首悼亡词。  相似文献   

8.
“《彖》《象》解经”兼具象数、义理两种方法,以“象数”解《易》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六爻所处的位置以及爻与爻之间的关系,其所用象的内容较少,而且和《说卦》有一定区别。以“义理”解《易》则有以“理”解《易》和以“史”解《易》两种。传承费氏《易》的荀爽、郑玄《易》学并没有完全遵照费直解《易》的方法,而是在吸收其他《易》学基础上有所创新。通过分析“《彖》《象》解经”可知,荀爽二卦互易说、虞翻卦变说在《彖》《象》中已经出现,二说或与费氏《易》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9.
《文选》李善注本中“浙江汜”本为“游江汜”,“全彦先”(“令彦先”)当为“顾彦先”之失;李善所见两陆之《集》,本诗均题为“为顾彦先作”;李善认为《文选》将“上篇‘赠妇’、下篇‘答’”的士衡组诗与“并是‘妇答’”的士龙组诗并“云‘赠妇’”为“误”,未为得。此盖因其没有注意到这里之“赠”可纳“答”所致;“往返”二字盖后人据诗意增。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的传统典籍中,“易”占有重要的地位。“易”作为经学之一种,被称之为《易经》。历代对“易经”的阐释,构成了“易学”。历代易学家对《易经》的阐释,大致可以分为象数派与义理派。象数派以象数为第一位,以象数解易,以象数论义理。义理派以义理为第一位,以义理解《易》,以义理论象数。在整个易学发展史中,两派之间的互争高下一直没有停止过,经常出现此消彼长的现象。然无论是义理派还是象数派,都不否认《易经》是讲“阴阳”哲学的,是一部讲运动变化的“变”经,其中蕴含着高深的哲理、无穷的智慧。  相似文献   

11.
“性即理”是程朱理学的重要命题,也是其哲学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程朱通过对“性即理”的深刻论述,说明了至高天理降而为人纯善之性,从宇宙论的“所以然”之理,过渡到人性论的“所当然”之理,用自然法则说明道德法则,从宇宙本体说明人的存在,把人提升到宇宙本体的高度,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确立了人的本质,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学习者经验取向的课程内容实质是一种认知的课程内容取向,这种取向对课程内容的本质有了新的理解,对学习者个体的背景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只有被学习者内化了的教学经验才作为课程内容。由于最终的课程内容需要经历学习者的重构,教师必须对学习者施加正向的干预,同时警惕负向的课程内容出现。  相似文献   

13.
天下奇闻     
1 Carrot Held Man's Missing Wedding Ring 萝卜带着戒指“破土而出” An 82-year-old man from Germany found his lost wedding ring wrapped[包裹]around a growing carrot after losing it in his garden three years ago,according to German news outlet[电视台] WDR,Nov.10th,2016.  相似文献   

14.
天下奇闻     
“天下奇闻”又来为你网罗最近的奇闻趣事啦!这次的几则奇闻都或多或少地与时间有一点儿关系.让我们来看看,经过时间的沉淀,都有些什么被留了下来吧.这回二芃就不唠叨那么多了,大家自行发挥吧!不管你天马行空的思绪飞到了多远的地方,记得回过神来把关键词找出来哟!  相似文献   

15.
邪教作为近几十年来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具有很大的宗教迷惑性,因此有人很容易把它列在宗教的范围,看做是宗教的特殊形态。其实,只要从宗教的定义来分析,就会发现邪教绝非宗教,它是与真正宗教外形相近但内容迥异的社会“毒瘤”,必须予以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顾炎武“理学,经学也”这一著名命题,是试图对“理学”概念作一种历史释解,并表明了他所提倡的社会改造理论的一种致思趋向。现代著名学者侯外庐先生批评了全祖望的说法,以为全氏之说缩小了顾炎武“经学”所涵盖的内容,而认为顾炎武此论主要是区别古今思想的异同离合和批判理学-禅学式脱离现实的空谈。宋人所论“理学”,即顾炎武所述的“今之所谓‘理学’,已非孔子儒学;其专论“心”、“性”,空谈义理,故顾炎武斥之为“禅学”。  相似文献   

17.
旁若无人的“小马达” 这是一堂精彩的语文公开课,老师的讲课绘声绘色,课堂内,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思考、积极地发言,而我们的Mike竟然在众目睽睽下、旁若无人地津津有味地做着他自己的事。他一会儿翻翻铅笔盒,  相似文献   

18.
指示代词照应是语篇中常见的衔接手段。本文拟运用Halliday和Hasan(1976)语篇衔接理论中的照应理论,来探讨作为中心词(head)的指示代词this和that在语篇中的照应用法和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19.
从语用学角度讨论了英语指示代词this和that的功能 ,分析了作为指示语之一的this和that的指示型和非指示型、手势型和象征型用法及this和that的不同指示功能。从而阐明了包括this和that在内的指示语同语境的密切关系。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下 ,才能正确理解指示语所指代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乔顺 《高中生》2011,(31):1
这是音乐家伯纳夏·圣比瑞经历的一个故事。1760年,伯纳夏·圣比瑞在德国黑森的某营地服役,老兵们诸多残暴的行为,让第一次经历战争的他感到恐惧和茫然。一次,圣比瑞所在的骑兵部队在上尉的带领下寻找马料。他们找到了一间破败的小木屋,上尉一脚踹开门,发现屋子里坐着一位白胡子老人。上尉毫不客气地命令道:"带我们去找马料!"老人很镇定,语气温和地回答:"没问题,长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