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音同义词,是指汉语中一个词有两种读音而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这类词在表情达意时由于意义相同而又读音有异,很容易误读。其实,多音同义词的读音是有“章”可依的,它们往往根据其不同的语言环境和句法功能来表示不同的读音。下面试举几例: 薄,读“bó”,又读“báo”,都有物体不厚的意思。这个词的读音应根据其不同的构词方式和句法功能而定。①当“薄”构成联合式合成词或在成语中出现时,应读“bó”,如“薄弱”、“浅薄”、“淡薄”、“日薄西山”等。②当“薄”构成偏正式或主谓式合成词时,应读“báo”,如“很薄”、“不薄”、“薄纸”等。③当“薄”和其它语素组成合成词在句子中充当定语时,“薄”的  相似文献   

2.
通假字是古代汉语词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假字是通用字和假借字的合称。凡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叫做通用。如“反”通“返”,“知”通“智”凡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字,古代有时可以借代,叫做假借。如“逝将去女”中“逝”字借来代替“誓”的意义,借用的字“逝”叫假借字,被代替的字“誓”叫正字或本字。  相似文献   

3.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人名中多音字的读音常常让语文教师感到困扰。同样的一个人名,可能几个老师的读音都不一样。比如贾平凹的“凹”有两个读音:wa和ao,两种读音似乎都说得过去,幸亏贾平凹老先生还健在,由他本人专门出来“辟谣”,阐述读“wa”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韵母发音琐谈(一)《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后面第三条附注中说:“韵母(?)单用的时候写成(?)”.(?)读“诶”,容易理解,但是好些音节中的e为什么要读成e?(?)是“前半低不圆唇元音”,是“诶、欸”的读音.含有(?)音的韵母还有ie (?)e两个.ie,(?)e的实际读音是i—(?),(?)—(?).因为普通话中没有i—e(?)—e这样的的母,i—(?) (?)—(?)的(?)可以不用戴上“”也能表明是读(?),所以拼音方案规定读音是i—(?) (?)—(?)的两个韵母写成ie (?)e.这是(?)不戴帽子,不是e变读成(?).(二)ei uei(ui)这两个韵母中的“e”是 e还是(?)?  相似文献   

5.
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和学习汉字,学习一个汉字,就要知道这个字的形、义、音,没有音,这个字你就念不出来,好像在路上遇到一个人,你说认识他,但是你连他的名字都叫不出来,谁相信你真的认识他呢。学习一个汉字,知道了一个读音还不够,因为有许多字不止一个读音,就是我们说的多音字。多音字在与不同的字组词时会有不同的读音,它表示的意义也不同。比如,“土地”的“地”和“飞快地”中的“地”读音不同,一  相似文献   

6.
我的名字只有一种写法,但是却有几个读法,大家都管我叫多音字,我们的数目还不少呢!我给你举几个例子,你就清楚了。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的多音字:如“重”,读chónɡ,是重复、重新的意思;读zhònɡ,一般表示分量、重视的意思。读音不同、意义相同,但用法上有差别的多音字:如“饮”,有两个读音yǐn和yìn。读音虽然不同,但都可表示“喝”的意思。但在用法上有差别,人喝水就读作yǐn,给牲口喝水就读yìn。单用是一个读音,与别的字组合在一起读音就变的多音字:如“似”,单用读shì,比如“他像睡着了似的”;组成词语后,就要读sì,如相似、类似、…  相似文献   

7.
关于几个多音同义词的辨析安徽/冉献强(一)露,读“lù”,又读“lòu”,都是现出来的意思。但是,这个词的读音应以语境而定。在书面语言中读“lù”,如“暴露”、“揭露”、“披露”、“显露”等;而在通俗口语中则读“lòu”,如:“露了马脚”、“露了馅儿...  相似文献   

8.
一个汉字有两个读音,表示两个意思,叫“异读字”。比如“这箱子太重了”的“重”念zhóng,“书买重了”的“重”念chóng。就汉字说,一字两读;就语言说,重zhóng和重chóng代表两个不同的词,无所谓异读。代表两个不同的词(或语素)是根本的,写成相同的一个汉字是偶然的(有些是词义引申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不可计数”出自小学课本中巴金先生的作品(鸟的天堂)。多少年来,对“不可计数”的“数”,在读音上颇有争议。 认为读“Shu”者,拿“不计其数”来比,认为这两个词语都言“多”,两个“数”读音当相同。  相似文献   

10.
“二”和“两”是我们常见常用的数词。虽然它们表示的意义基本相同,但读音不同,用法也不同。 1.“二”可以表示序数,如二哥、二楼、第二等;也可以放在复合数词的中间或末尾,如五十二、一百二十二、二丈二等,而“两”  相似文献   

11.
我参加了县组织的小学毕业生升学统一试卷分析。对三个毕业班学生作文试卷中的错别字作了调查和分析。学生用错的字,归纳起来有五种类型。一是读音相同,字形相近的字。如“妄图”错用成“忘”,“精密”错用成“蜜”,“水深火热”错用成“生”等;二是读音不同,字形相近。如“自己”错用成“已”,“倾盆大雨”错用成“岔”,“千钧一发”错用成“钩”等;三是读音相同,字形不相象的字。  相似文献   

12.
几个角     
数学课上,老师问我们:“一张纸,一刀剪去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三个角。”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师笑了笑,叫我们每人拿出纸和剪刀,自己动手找答案。几分钟后,老师找出三个同学的剪纸贴在黑板上。这时我们才发现:一张纸剪去一个角后,还可以剩三个角、四个角、五个角呢!几  相似文献   

13.
《中学文科》2004,(9):3-6
正确区分形声字。中国汉民族文字是表意文字,90%以上的字是用“形声”方法造出的。“形声字”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声旁;一个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叫形旁。相同读音的字由于共用一个声旁,因此容易搞混,但是因为所表示的意思不同,形旁又有区别,因此我们要严格区别字的意思,识记汉字字形。如“书籍”与“狼藉”;“裁判”与“栽树”。  相似文献   

14.
聪明功夫大校场开张不久,就引来各路高手,真是人气大旺!瞧瞧,又一种功夫上场了,它叫:两个脑袋一起转。哎呀,到哪里去借另一个脑袋呀?不用,不用,你自己就有嘛!虽然你只长了一个脑袋,其实在脑袋里面分成两个半球呢,一个叫“左脑”,一个叫“右脑”。富有丰富的想像力,数学、语文都顶刮刮啦!来,吸气——吐气——开始练功——(“唱哆后7(音)眼(唻左眼”西符。睛)看“睛)”速向”…6念向招;(度左眼…数啦左数渐看睛一字)看一渐”“念向直…念:1加数坐左到”…数快,字在看数眼一字“。“椅念字睛直2熟“1”子数向到”,练7,上眼”字右数眼后和“,睛…  相似文献   

15.
陈松 《小读者》2010,(6):48-49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农历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相似文献   

16.
异读例解     
西宁市的西川有个地名叫大堡(bǔ)子,来宁的外地人多念成大堡(bǎo)子。“堡”字通常有两个读音:一是念bǎo,如“堡垒”、“城堡”;一是念bǔ,常见于地名。又如民和享堂口的大通河的“大”,不读dà,要念成dài。“大夫(医生)”、“大黄”(中药)的“大”,亦读此音。这种用字现象,古人叫异读,或者叫破读。我们说话或写文章,经常碰到异读的问题。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该念成  相似文献   

17.
1.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书下注解把“阙”解释为“侵损、削减”,“阙”字注为“jué”。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阙”有三种读音:读què时有“宫殿、豁口、损害”等意。读quē时同“缺”,有“缺点、空缺”等意,引申为“时间相隔很久”,如《报任安书》:“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读jué时为“挖掘”之意,如《左传·隐公元年》:“若阙地及泉。”从“阙”的这几个义项来看,文句中的“阙”应注为què。  相似文献   

18.
“即”“既”两字虽然书写简单 ,但运用起来较易混淆 ,特别是其读音和在运用中常常张冠李戴。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区别这两个字。1 运用数笔画的方法区别“即”“既”读音 :“即”“既”两字左边部分“”相同 ,不同是右边的“卩”和“”。由于“卩”是两画 ,而“即”又恰好读第二声j姫;“”是四画 ,而“既”恰好读第四声j尙,所以可以把它们人为地联系起来 ,从而一看到“即”或“既”的右半边就知其读音。反之 ,一听到读音就知其写法。2 常用词“即使”“既然”中“即”与“既”的记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对2000余学生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后发现:如何处理多音字是测试时经常遇到并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多音字,也称异读字,即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汉字。如“长”有cháng和止zhǎng两个读音,一般来讲,测试单音节字词时,“长”读cháng或zhǎng都应算对;在双音节字词和朗读篇目中,则只能选用正确的一个读音,如“长远、长久、长寿”等词中必须读cháng,“长辈、首长、尊长”等词中必须读zhǎng,否则算错。  相似文献   

20.
秋耕 《华章》2011,(6):52-52
为什么常常称创始人为“鼻祖”?这跟鼻子有关系吗? 要解释“鼻祖”的来历,首先还得从“鼻”字说起。“鼻”的本字是“自”。在上古时代,“自”就是鼻子的意思。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自”的写法都很像人的鼻子的模样,那时候,“自”的读音和“鼻”的读音是一样的,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自,读若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