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往往写不出真情实感,文章的情感空洞、无味.“情”从何而来,如何写出“情”.学生缺乏体验和感悟,为了指导学生写出有感情的文章,要掌握写“情”的方法:触景生情、质疑激情、简评借情、联想增情等,把心中的情写在文章中,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
作文 ,是小学生的难题 ,也是许多语文教师教学的难点。笔者经过多年的尝试和努力 ,在作文教学中注意抓好基础 ,实行创新作文教学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注重情感培养 ,奠定思想基础传统作文教学中 ,学生的作文大多是“奉命而作” ,因而“千人一面 ,万人一腔” ,通常是“为文造情” ,这样的教学毫无生机 ,而真正具有创造力、充满生命活力的现代作文教学 ,学生习作的目的应是“为情造文”、“因情而感 ,因情而发”。只有培养调动学生情感这一原动力 ,才能使学生爆发写作动力 ,为作文教学奠定思想基础。1 千教万教 ,先教做人陶行知先生说过 …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一是学生生活积累匮乏,情感认识不丰富,二是传统教学只注重写作技巧的指导,为“写”而写,忽视学生情感的培养。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和激发。一是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储备.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阅读.在体验中感悟人、事、物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积淀下属于自己的那份情感。二是注意对学生情感的调度,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或文题激情.或情境诱情,或问题引情,或以情动情。三是注重学生情感的保持.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保持住对作文的激情。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着应试作文的弊端,这极不利于学生思想的发挥和情感的抒发。应该由应试作文教学转向素质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也就是要从“为文而造情”转向“为情而造文”。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创新作文?我认为,只要能用我笔写我心,抒我情,写出了真感情,真体验的,就是创新作文;只要是有新意的表达就是创新作文。如何教会学生写“创新作文”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从情感入手奠定思想基础教学中老师要促使学生树立“为情造文”“因情而感,因情而发”的写作观点。教育学生做真实的人,写真实的话。让学生感受到作文与生活一样,是生活的需要,是生活的点缀,鼓励学生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二、从深入生活和阅读积累入手奠定材料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尽可能的扩展学生的…  相似文献   

6.
储成俊 《学语文》2002,(3):54-54
一、情感要真。情感要真,指的是作者要在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真情实感。这是从“真”的角度对情感提出的要求。作文是情感支配下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整个过程都离不开感情。“为情而造文”,这是古人总结的写作经验,“为文而造情”这是现在中学生的通病。  相似文献   

7.
彭呈友 《文教资料》2005,(35):131-132
“感人心者莫过乎情”,情感是写作的原动力,情动而辞发。创设情境,注重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是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手段。一、改变命题形式,由题激情。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念高小时写不出教师布置的作文题,而对自己出的题目《西海子游记》竟写了足足五册作文本。由此看来,突破传统命题方式的“瓶颈”,确是提高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关键。教师要改变命题形式,努力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趣味性强的作文题目,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如同样是写“我的同学”,采用“对号入座式”,让学生把自己的介绍读出,让大家评价他写的是谁,…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目标”的阐述透露出作文教学改革的新信息:1.降低写作要求,淡化文体要求:2.重视习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运用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自主性。从中悟出。小学生习作的真正目的与意义在于为情而作,而非为文而造情.即所谓的“情动而辞发”。因此,作文教学的终极关怀应该是人的健康情感的培养,努力达到“情”与“文”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文章乃主观情感与客观事物相融合的产物,情感是由客观事物而触发的好恶倾向。写文章是“为情造文”,以情感为转移,语文教师应当以情感为内核来指导学生作文。—、观察捕情,化情为形学生观察某种客观事物,或爱或恶,都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态度不同对观察对象所产生的印象会溶进不同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师应如何构建“真情课堂”呢?一、教师潜心会文,贮备丰盈情感语文教师必须明白,要想让学生动情,自己定先动情。教师自己首先要屏息静心,深入钻研文本,内化文本中的情思,然后才有可能激情饱满地引导学生亲近课文。教师自己没有被美文陶醉,情感准备不足,就不要进课堂。情感  相似文献   

11.
刘国正先生常常强调:“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在写作中学习写作。”就作文教学而言,每个学期只是写几篇“规矩文”是不够的,不少教师提倡学生多写放胆文,事实也证明写放胆文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注重应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应鼓励学生多作放胆文。“放胆”是为了给学生更广阔的、更自由的发挥空间,以便更好地抒发真情实感。为情造文。然而,“放胆”并不是放任自流,要进行适当的指导,使学生少走弯路。一、要使学生做写作文的有心人要让学生课外多作放胆文,做作文的有心人,关键是提高学生作文的…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说要用“真情”来写作? 当下学生写作文普遍缺乏真情实感,抒写真实感情的作文日渐稀少。文章当以抒情述志为本。刘勰说:“情者,文之经。”《文心雕龙》十分强调情感在文学创作全过程中的作用。要求文学创作要“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主张“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情采》)。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酚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然而,反观我们的学生,他们的文章大多情感苍白,空洞无物,无病呻吟,缺乏自己的思想号睛感,学生的自我情感、个性形象严重缺失.造成中学生作文情感严重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语文教师而言,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教师指导的学生作文追求“模式化”、“文学化”,忽视了“物以情迁,辞以情发,为情造文,有感而作”的写作规律.于是,学生作文,多的是条条框框,少的是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4.
<正>刘勰主张"为情造文"。情感充沛的作品,读之赏心悦目;缺乏情感的文章,读之味同嚼蜡。可是,学生的作文"假""大""空"屡见不鲜,如何引导学生"为情造文"呢?在进行新概念快速作文的实验中,我是这样做的。一、体验生情,做好作文前的准备工作作文前的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平时的准备,一方面是临时的准备。所谓平时的准备就是多看,多看书读报,多观察事物。所谓临时的准备就是需要教师在提前一天或者一周,甚至两周做好写作的准备。如,要写《我的爸爸》,就要认真观察爸爸的言谈举  相似文献   

15.
提倡个性文 ,真正重视学生的个人体验和真实表达 ,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小学生的个性文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①创造性 :它有着与别人不同的个体思想、体验和认识。②真实性 :作文是学生本人原始、真实感受的语言表述。③想像性 :文章中融入了学生特有的灵气、童真和个性色彩。但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的“拷贝文”较多 ,个性文很少。一、“个性文”缺乏的原因1.目标过高 ,学生望而生畏根据新的《小学生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小学生的文章应是“写话”和“习作” ,是写简单的记实作文、想像作文和应用文 (日记、…  相似文献   

16.
<正>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现,好文章无论是写人记事或是表达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古人说"为情造文"。因此,情感因素在作文教学中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只有运用情感因素的推动力,才能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刘勰语),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强烈的愿望,感到自己的情感体验需要让人知晓,作起文来才会兴味盎然。也只有在此种情况下,他们才会思如泉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的作文,都离不开一定的情感。可是眼下的现状却是小学生作文里空话假话一大堆,有些学生甚至认为用上几个“啊、呀”之类的词就是抒隋了。其实,这样的“情”是不能感人的。  相似文献   

18.
一篇佳作不仅是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更主要的是字里行间还应跳动着作者的真情。目前中学生作文大多内容贫乏,语言枯燥,其中有章法技巧方面的原因,但关键还是缺少感情投入,所写往往是老师强行规定或自己硬凑虚构,因而呆板乏味。古人云:“情者文之经”,“为情而造文”。那么,如何引发和培养中学生作文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作文达到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效果呢?笔者在作文教学中作了一些肤浅的探讨。一、关注生活,缘事生情说简单点,学生作文就是写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心声。因此教师要善于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指导学生投身于生活,不仅要观察生…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是言语生意识的教育,寓含人文色彩;言语创造,不论是智性、理性的,还是性、感性的,都十分个性化、生命,是独一无二的。作文写作便是最体现言语创造特性的一项活动,而响作文写作好坏即言语创造性高低因素之一便是情感意识的创造性具与否。因此,作文的情感意识显得分重要,笔者认为要使高考作文情真挚,具有创造性,就必须关注作写作的主体特征,通过“叙真事写情、抒美情发浓情”,让作文洋溢感色彩。一、情感色彩概说情感色彩即情感意识。“情者文经”,情感是文章的经线,文章要串情感,以情感为“经线”联成,此立文之本也”。情…  相似文献   

20.
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前提能力,情感的前提特征和教学过程的质量是决定教学效果的三个主要变量,这三个变量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寻求小学生作文教学的途径,我们可以从这三个变量的有效关系中得到新的启示。近年来,在不断地探索中,我努力完善、优化着自己的作文教学过程,终于初步形成“激情、感悟、横联、互补”的四步作文训练序列。一、激情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情,是兴趣的支柱。情与趣的结台体,便是学生作文的前导与动力。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往往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的,凡是小学生认为需要的东西自己就喜受,就去努力追求,反之则感到厌烦。因此。要使学生喜爱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