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进行动静载荷组合作用下的深井矿山岩石破裂特性的研究,自行研制了型号为TRW-3 000的岩石真三轴扰动诱变实验系统。该系统与其他真三轴测试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该系统具有动-静载荷独立加载功能。基于地下工程开挖路径,利用该实验系统开展了真三轴卸载条件下动力扰动诱发破岩实验,初步证明相同幅值不同来向的扰动载荷可以诱导致特定应力状态下岩石的破裂。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用于测试声波在钻柱信道中传输及衰减特性的教学实验装置,基于该装置对钻柱弯曲状态对钻柱中声传播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声波在钻柱中传播时存在的交替排列通阻带随着钻柱弯曲程度变化而发生变化,钻柱弯曲时,通带宽度基本不变,通带声波幅值加强,通带后移,随着弯曲程度的增加,上述趋势更加明显;随发射声波频率的增加,通带后移幅度增大;声波激励电压、脉冲宽度及速率对钻柱弯曲后传输性能变化影响较小,基本可以忽略。井下随钻信息声传输方法的开发与实现要充分考虑井眼内钻柱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共振柱作为土动力学实验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的重要设备,主要用来测试土的动力参数。目前共振柱实验在设备标定和试样安装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测试结果不可靠。该文基于扭转激振方式,通过推导Stoke固定-自由型共振柱的测试原理,以及不同标定棒以及附加块的重复标定实验,获得了具有不规则形状驱动系统的质量惯性矩,并对该共振柱实验设备进行了标定;通过共振柱测试软黏土的剪切模量,与动三轴和弯曲元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到共振柱与动三轴在应变重合范围内的剪切模量相同,以及在小应变范围的剪切模量与弯曲元测试结果接近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可调粒子排布是含规则排布功能介质的聚合物材料制造中的一大难题。本文旨在设计一种带斜指换能器的声表面波器件,并开展微颗粒可调排布的仿真及实验研究。创新点:1.提出了一种新的微颗粒排布方法,通过所设计的带斜指换能器的声表面波器件,在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中实现对微颗粒的可调排布。2.建立了微颗粒排布过程的有限元仿真模型,研究了声表面波的产生、传递和PEGDA中声压场的分布,以及分析了微颗粒的可调排布原理。3.通过施加不同频率的激励信号,可实现同一液层中不同位置、不同间隙规律的粒子排布。方法:1.为了在PEGDA中实现对微粒子的可调排布,设计一种带斜指换能器的声表面波器件,并采用该装置实现不同周期、宽度、位置的微颗粒排布;2.建立声-结构耦合的时域仿真模型对斜指换能器的声表面波器件中声表面波的产生、传递及PEGDA中声压场的分布进行研究;3.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不同频率激励信号对粒子排布周期、宽度和位置的影响,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灵活性。结论:1.所提出的基于带斜指换能器声表面波器件的微颗粒排布方法,实现了PEGDA中排布周期从83.9μm到116.4μm变化、宽度从710μm到1145μm变化的可调粒子排布;2.微颗粒排布周期和宽度随所施加激励信号频率的增加而减小,且排布周期约等于该频率激励信号所激发声表面波波长的一半;3.通过相继施加不同频率的激励信号,可以在液层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粒子排布并同时保留,互不干扰。  相似文献   

5.
采用频率谐振实验和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分别测试和计算了钛酸钡相对介电常数随频率的变化关系。谐振法测试结果表明,在100Hz~10kHz频率范围内,钛酸钡相对介电常数随频率从1 250下降到150。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显示,光频下该材料相对介电常数数值较小且存在色散现象。两种方式对比研究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电介质相关极化理论。  相似文献   

6.
圆盘结构在工程上有广泛的应用,探讨其弯曲振动固有特性对于预防圆盘结构共振、提高圆盘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设计圆盘结构振动控制方案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圆盘弯曲振动的频率和模态的精确解无法直接求出。单独的数值仿真和实验测试难以确定正确结果,本研究采用有限元仿真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求解圆盘弯曲振动的频率和模态。首先使用有限元方法对中心固支圆盘前三阶弯曲振动频率和模态进行估算,然后对圆盘弯曲振动频率进行测试,根据有限元估算结果对测试结果进行确定,并比较了2种结果,结果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7.
采用宽频域交流阻抗技术研究准连续植物组织的介电特性.选取土豆组织为研究对象,在100 kHz~25 MHz频率范围内测蛩其介电常数随交变电场频率变化的特性.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在工作电压1V时,同一厚度的土豆组织,介电常数随频率的增加呈整体减小趋势;对应同一频率,介电常数随厚度的增加呈增长趋势;每一厚度的土豆组织介电常数均出现三个极小值,随厚度的增加介电常数的各极小值对应的频率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8.
设计和搭建了车用动力锂电池等温量热实验系统,并介绍了该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硬件构成,测试了该系统的测量精度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测量了等温条件下不同工况的车用动力锂电池的产热量。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测量车用动力锂电池在不同工作温度和不同放电倍率下的产热量。该研究性实验系统既可用于科研实验,探索不同因素对车用动力锂电池产热特性的影响机制;也可作为教学实验平台,提升学生应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弯曲单元量测系统是一种实验室内用于无损检测土样最大剪切模量的土工试验手段。在综合研究国外同类系统的基础上,对弯曲单元测量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简化了其硬件组成,用带声卡的电脑实现了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相关功能;同时开发了配套的软件系统,使土工试验中可以进行实时检测和信号处理。该系统成本低廉、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已经被安装到清华大学动三轴试验系统上,并且在天津新港软粘土动三轴试验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0.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0):171-174
在研究太阳运行轨迹和太阳能单轴跟踪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基于C8051F20单片机的倾角可调式太阳能单轴跟踪实验系统。该系统能够模拟不同倾角的太阳能单轴跟踪支架工作过程,具有跟踪角度采集、跟踪角度显示、电机驱动、工作参数设定、手动和自动跟踪控制等功能。通过该实验系统的设计,能够使学生综合运用机构运动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等知识,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橡胶浮置板轨道对城市高架箱梁结构的减振特性,建立了高架橡胶浮置板轨道结构三雏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当减振器刚度和轨道板长度变化对高架桥系统动力响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振器刚度的改变对浮置板前10阶振动频率分布影响较大,对累积质量分数分布特性几乎没有影响,相同阶数条件下浮置板的振动主频随减振器刚度减小而减小;列车通过时浮置板轨道以增大自身的振动来达到减小对桥梁结构振动能量输入的目的,在减振频率范围内,浮置板的减振效果随减振器刚度增大而减小,随浮置板长度的减小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
针对岩石力学室内实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建立岩石力学数字实验教学平台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该数字教学平台采用颗粒流程序PFC构建,内容包括岩石的三轴压缩强度试验、劈裂强度试验、直剪试验及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该平台可形象和直观地展现岩石试样在外荷作用下的变形和破裂过程、应力应变关系及内力变化,并可进行实时操作和制作成动画进行讲解。这对于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拓展数值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能源与环境系统战略新兴专业创新实验教学需求,结合团队前期科研基础,设计了利用玉米秸秆制备碳材料或颗粒燃料的创新性试验项目。实验步骤简单,涉及的知识全面,涵盖了生物质物料特性分析、热力学、生物质成形力学与特性分析和现代仪器分析等诸多学科的知识。适合开设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作为创新实验教学项目。该创新实验的开展加深了学生对本专业知识在各领域的交叉融合贯通,提高了学生跨学科学习的兴趣;利用玉米秸秆通过水热碳化制备碳基材料,利用现代仪器对碳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分析,激发了学生对于可再生、绿色环保材料制备的兴趣;将玉米秸秆碳材料通过压缩成形制备清洁的颗粒燃料,促进了学生对生物质可再生能源研究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对环保、绿色能源、可再生材料等领域的认识更深入。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地铁荷载作用下饱和粉性土的孔隙水压力特性,针对上海地铁10号线国权路附近的饱和粉性土进行多功能GDS循环三轴试验,考虑了振动频率、动应力幅值及固结比等因素对孔隙水压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体遭受地铁振动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经过三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即快速增长-缓慢增加-衰减稳定。相同振动频率及固结比条件下,动应力幅值越大,产生的孔隙水压力越大;相同动应力幅值及固结比条件下,频率越小,产生的孔隙水压力越大;相同动应力幅值及振动频率条件下,固结比越大,产生的孔隙水压力越大。采用单因素设计法及方差分析,得到振动频率、动应力幅值及固结比等因素均对孔隙水压力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海水泵系统等效力学模型的构建,描绘出系统从启动到停止全部三个过程海水泵系统的动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建立以回转运动的斜盘为等效构件,以斜盘的摆角作为广义坐标求解所得出的等效转动惯量与等效力矩所构成的等效力学模型,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并通过等效构件有效地将整个系统动力特性折算到等效构件上,求解出三个阶段海水泵系统的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能源环境材料的研究热点,将新型多孔材料的吸附分离特性内容设计成研究性实验教学项目。实验分析了4种金属有机骨架MFM-300材料孔隙结构和形态,估算了MFM-300中的吸附等温线和选择性,通过分析吸附热及其差异,阐明了4种MFM-300材料中气体的吸附量和选择性变化,确定了气体吸附过程中影响吸附的机理及本质因素。教学实践表明,该实验项目有助于扩展教学思路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验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银杏叶绿素为研究对象,通过极低频磁场激励,研究频率、作用时间和磁感应强度三个作用量对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激励对叶绿体中心离子谱带的影响比较明显;吸收峰的位置随磁感应强度的变化,主要向长波方向移动;三个作用量中,脉冲频率的作用效应最明显.  相似文献   

18.
对结构参数具有随机性的梁结构受到弯曲振动时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研究梁弯曲时其结构参数的随机性对其动力特性的影响的一种新方法,从概率分析的观点出发推导出了随机参数梁弯曲振动时的动力特性数字特征的表达式,从而表明了随机参数梁结构在弯曲振动时动力特性随机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随着演示实验室的升级改造,对现有演示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以"声悬浮"为选题,设计问题导向、学生主体的教学过程,在完成"声速测量"常规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超声悬浮演示实验装置,从固定换能器频率改变噪声反射面形状着手探究颗粒悬浮状态与反射面形状的关系,然后研究不同频率换能器下的颗粒悬浮状态。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了在同频双换能器作用下的颗粒悬浮及改变两声波相位差时悬浮颗粒的状态变化,最后进一步研究了不同频率双换能器作用下的颗粒悬浮。通过层层递进的启发方式,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使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20.
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选取超疏水材料作为实验对象,设计了超疏水功能海绵油水分离性能的研究型综合实验。该实验包括超疏水功能海绵材料的制备、材料物化特性表征和材料油水分离测试等环节。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自主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并逐步掌握实验研究的知识、方法和规律。实践表明,研究型综合实验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分析总结的能力,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