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王兆久同志在《国学馆学刊》1988年第5期上介绍了图书个别登录以卡代帐的经验,认为采用这种工作方法有不少优越性。而非常巧合的是,我们馆却恰恰相反:在经历了几年“以卡代帐”的劣性折腾之后,最近又无可奈何地回到过去的传统大帐上来  相似文献   

2.
在我馆外借、阅览工作中,碰到一些管理上的难题,今借助贵刊,陈述浅见,盼图书馆界共同切磋,以求索经验,推动工作。“双卡制”的利弊我馆八二年成立保管部以后,专业外借处实行“双卡制”。所谓“双卡制”,实际上是一张书卡,一张索书单(为免于添印,由一索书单代一卡),图书出库,书卡留保管部,按分类号排架;索书单留外借处,附在读者登录卡上,依日期、借书证号排列。实行“双卡制”后,我们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 从关于图书馆学的教科书来看,通常清点图书的方法有三种:1.检查卡清点法;2.排架目录卡清点法;3.图书登录簿清点法。但根据笔者经验,如果一个图书馆內的分类目录卡上标注有登录号的话,不妨试用分类目录卡来清点藏书。 1980年我馆尝试用馆內公务分类目录卡清点藏书,结果证明此法在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两点上,均比传统的三种清点法要好。用公务分类目录清点藏书的程序如下: 第一步。由于分类目录顺序与图书排架顺序基本一致,就用目录卡与架上的图书逐种、逐号核对。并将核对后的结果,以极简单的符号形式用铅笔记录在目录卡上。第二步。根据记录在目录卡上的符号,注销图书登录簿上的登录号。以取得书(图书)  相似文献   

4.
<正> 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我馆采购的图书,有的批数数量较大,给分编加工工作造成了一些麻烦和弊端:1.在分编室堆积的书又多又拥挤,使分编加工的摊子铺得宽,如果分编室面积不大,矛盾就更突出,结果干什么事都碍手碍脚,在分编加工的环节中,查找复本麻烦、困难,搬来搬去,费工费时.2.移交清点图书计算统计帐目费时费工,且易出错,错了以后复查起来更是麻烦.3.在分编图书时,会给利用统编卡片造成麻烦.4.查重时,因批量大,往往不易将多  相似文献   

5.
我馆是一个中型的高校馆。近年来,在中文图书分编室逐步建立了内部工作质量定期分析制度。主要内容包括:①对分编工作程序中各环节质量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包括部门负责人抽查和组织工  相似文献   

6.
分编工作是图书馆基础工作之一,是图书馆工作咽喉,又是联系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关键环节。当前摆在分编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改善管理,提高分编质量以获得实际工作的最佳效益。许多图书馆在提高分编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值得很好借鉴。本文就我馆如何加强中文图书分编工作质量管理谈点不成熟的想法。一、分编工作现状及问题分编工作是由一系列工作环节构成的,是一项具有整体性的工作,它必须要注重量整体工作的效果,从分类编目,加工整理,图书移交等各道工序都需要各工作环节的密切协调与合作,需要有较强的集体主义观念,和较强的责任心。才能使分编工作动态平衡,实现最佳效率。目前,图书馆的分编工作大都是实行定额管理,其目的,是提高二作效率,奖勤罚懒,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病。  相似文献   

7.
图书分编工作是图书馆的基础工作之一。分编工作速度和质量对读者服务工作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在目前出版事业迅猛发展,图书馆分编任务加重的情况下,我馆在分编工作实行计量化管理方面作了一点赏试,采取了分编定额包干制。通过试行对于调动分编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试行分编定额包干前情况  相似文献   

8.
《中图法》第三版发行后,馆藏图书改编问题一直是我馆工作重点项目之一。经过了反复学习、研究,从1990年3月2日开始,按《中图法》第三版对馆藏部分中文图书进行改编,到1990年4月7日结束,历时37天,总共改编图书5189种,26594册,提前完成预定计划,现将改编工作的过程和体会略谈一下: 一、馆领导重视是完成改编工作的保证1990年2月份,省高校图工委在中山大学图书馆举办“《中图法》第三版高级培训班”,馆领导十分重视,派出中外文图书分编人员共三人参加。学习结束后,馆领导又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听汇  相似文献   

9.
许多图书馆忽视目录组织工作,目录卡无人负责,排卡没有严格按照目录组织规则,前后不一,因人而异,随意性很大,结果造成目录混乱,给读者借阅图书带来很大困难。特别是对外文目录组织工作,不少馆至今没有遵循统一的规则,其主要原因是分编人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各部门的业务工作中,少不了要对图书进行分类统计,如采访部的图书采购分类统计、编目部的图书分编分类统计、流通部的文献借阅分类统计等等。但是,由于采、编、流三个部分工作性质的不同,对图书分类的详略程度要求也不一样。比如我馆采访部对采购图书的分类只要求分为二十二大类,而编目部对分编图书的分类则根据我馆的馆藏特点,对专业图书医学类(R)和生物学类(Q)进行细分,一般分至二级或者三级类目。 图书馆工作的计算机化,目的就是要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深圳图书馆研制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LA…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图书馆工作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图书馆目录也出传统的卡片目录向机读目录方向发展。从1993年起,我馆开始全面采用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编日子系统进行中文图书的分编工作。此系统以UNIX/XENIX作为系统平台,以MARC作为数据存储、数据录入、  相似文献   

12.
关于图书登录新方式的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个别登录是图书馆财产管理的一项制度.传统的个别登录方法是将图书馆入藏的每一种出版物的名称、著者、版本、价格、来源以及变动情况等都作具体记录,且以册为单位,每册一登录号,连贯不断.除了要做这种图书个别登录帐外,每册图书及书袋卡上也要打上与帐本记录相符的个别登录号.这种登录法被认为具有以下作用:(1)图书识别个别化;(2)提供馆藏图书文献总册数;(3)注销方便;(4)作为图书财产的凭证.  相似文献   

13.
我校新图书馆落成开馆之时,计算机也正式在我馆投入使用。现代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使全馆的面貌焕然一新。我们采用深圳大学图书馆计算机管理集成系统,在采编、期刊、流通等业务部门实现计算机管理。目前我馆拥有微机10台,其中SUN—286机8台,PC机2台。流通部门,实现了10多万册已编中文图书的计算机管理(包括借还、续借、预约、催还图书以及逾期罚款等),方便快捷,准确无误。采编部门,实现了从采购查重,新书验收、登录到分编查重、数据输入、修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修订本第二版本的出版发行,是有关使用馆分类和改编的大事。我馆自一九七五年起,中外文图书统一使用《中图法》分类,从七五年到八零年共入藏中外图书一万七千六百零八种,十万零七百六十七册;我们采编组搞分编工作的,除一位老同志刚退休外,仅剩下三个中年同志,面对着这数字可观的藏书,较大的工作量,究竟该怎么办?一种  相似文献   

15.
卢子博 《图书馆》1991,(6):52-53,43
我在1981年曾写过两篇文章,一篇题为《对读者分类目录组织方法的探讨》,另一篇题为《“双组类号制”方案初探》。写这两篇文章的背景是1980年《中图法》二版问世后,许多馆面临着改编问题,我本人所在的馆当时有二十万册藏书原使用的是《中小型图书分类表》,也急待改编,大量的改书改卡,使得图书改编工作困难重重。面对着图书改编的现实,我一直思  相似文献   

16.
图书个别登记帐,是图书馆的财产总簿,它能反映图书馆全部图书财产。通过总括登记帐和注销登记帐,虽然能得出图书馆实有的图书价值和册数,但它介决不了凭单据(发票)检查财产。当然要从头至尾检查一遍,是很困难的。但是借助个别登记帐记录的单据号就可以随时抽查采购、登记、入库保管的工作情况,所,图书个别登记乃是保证图书财产清楚的重要一环,是不能取消的,但其登记方法是可以改革的。我们认为应将个别登记帐的单位由一册书一个号,改为一种书书为一个号。我馆从一九七二年开始实行,觉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五六年根据我馆日文藏书情况,我们试编了《日文著者号码表》,用于日文图书的分编。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在原有的基础上又作了改进,于一九六○年正式采用。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检验,可以认为这一号码表,由于编制方法科学,结构简单,易记、易取号,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可供其它图书馆分编日文图书时使用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学刊》1993,15(5):29-31
根据辽文办[1991]209号“关于公共图书馆按三版《中图法》做好改编工作的通知”。和1991年9月“锦州会议”精神,我馆于1992年4月开始按《中图法》第三版改编全部馆藏中文图书和目录工作。历经10个月的时间到1993年3月15日已彻底完成馆藏图书目录,个别登记帐的全部改编工作,同时又进行了馆藏书刊的全面清点工作。基本上达到了馆藏书、刊底数清楚,帐、书、卡相符,藏书组织体系实现了由“二版”向“三版”的全部转换工作。经过“三版改编”和全面清点,我馆的科学管理水平有了加强,职工队伍的思想,业务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藏书建设上“五年徘徊的局面已经结束”。为进一步提高我馆科学管理水平和为市场经济服务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查重与分类     
查重与分类高婕(北京气象学院图书馆)查重是图书采访和分编工作中都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内容。查重的目的是为了确认一下待查图书(拟订图书或到馆图书)本馆是否已有人藏,它与本馆现有图书的关系,以保证本馆藏书体系的连续和完整及分类工作的前后一致。下面仅就个人在分...  相似文献   

20.
定期、有计划地清点藏书,是图书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但是由于这项工作耗时费力,管理者多有畏难情绪,难以正常实施。我馆藏书近40万册,建馆35年来,馆舍几经搬迁,损失较重,加之多次剔除,调拨图书,遗留问题较多,账目所反映的情况与实际相差甚大。1993年3月,我馆组织20多人,对馆藏进行了系统清点,用约2个月时间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我们的清点方法是:以公务目录分类卡片为核对基点,先以卡对书,再以卡对账,达到书、卡、账相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