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觉得我们在书的“畅销”和“畅销书”问题上存在着一些混乱认识,因此想说一说这个话题。有人一提到“畅销书”就频频地摇头;意思是说真正的好书难以畅销,而‘畅销书”却没有好书。这么笼统地说话,恐怕不行。  相似文献   

2.
据考证,“畅销书”这一称谓是在美国孕育而生的。1895年,文艺月刊《学者》登载了在美国19个城市中的零售书店中最为畅销的6种最新出版的图书的一览表,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畅销书目”的出现。1897年,该杂志第一次发表了关于全国“畅销书”的调查情况。1903年每月都推出6种书,而且把这6种书的书目称之为“6种畅销书”。这便是“畅销书”的最初的由来和最早的使用。当时,出版社、书店的智慧的经营者们,从扩大图  相似文献   

3.
书市上有一些书已经具备成为畅销书的潜质,但是由于这样那样的不足或疏漏,而使之无法达到或没有能够成为畅销书,很象是烧开水,水温已经达到了99℃,但就是没有达到沸腾(畅销)的地步。现在,就找几本这样的书,看看使这些书“沸腾”的1℃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畅销书运作中的五种常用营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众多出版社的参与和角逐,在国内的图书市场涌现出了一大批引人瞩目的畅销书。于是有人便惊呼中国的书业已进入畅销书时代。一旦与名人结缘,图书就基本上具备了畅销书的“潜质”,今天,由大众媒体塑造的一个又一个名人的确为出版社提供了丰富而可观的出版资源。从一定意义上讲,对畅销书的包装已经不仅仅是一道工序的问题了,而是一个高层次的艺术问题。如果真能把畅销书设计包装成一件艺术品的话,那它一旦亮相书市,单凭其外在的形式美也能吸引无数“眼球”。利用大众的“媒体依赖”情结,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的大众媒体对图书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已经成为国内畅销书营销运作的主要手段,甚至是一些出版社打造畅销书的不二法门。对于图书营销来说,品牌的开发和经营同样显得十分重要。利用已有的品牌优势,推出与之相关的图书或其他产品,使这些“衍生”产品也能乘着原书的畅销之风而行销市场。  相似文献   

5.
任火 《编辑之友》2010,(10):87-88
今年5月我去南京参加由中国编辑学会主办的第14届周际出版会议,与吴培华先生不期而遇了.短暂的寒暄后,我们的话题便扯到了会议的学术交流上.我提起了有人提出的畅销书议题.他斩钉截铁地说:"畅销书怎么能够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精华!一个出版社要是尽出畅销书,那这个出版社是没有什么文化品位的.一个国家要是靠畅销书来发展文化事业,那这个国家的文化是没有前途的!真正的文化精品都不是什么畅销书.它可能不畅销,但它的文化价值、精神价值才是一个民族所需要的."真是振聋发聩.在我的感觉和印象中,出版社总是以畅销书为追求目标的,因为畅销书能够带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畅销书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读者争购畅销书,出版社争出畅销书,似可能形成一股新的冲击波。但什么是畅销书,怎样界定畅销书,书之何以畅销等等问题,在理论上还缺乏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为此,我们发表了这一组笔谈,各抒己见,互相交流,以期引起读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曾经在闲聊时听台湾的出版业者提到,畅销作家九把刀的书还没有畅销以前,经销商的仓库里堆得满满都是卖不出去的库存书,压了不少现金,要不是出版社坚持一本一本出下去,力挺九把刀出书,恐怕没有今天的畅销作家九把刀. 对于九把刀作品的畅销,有些人不以为然,但更多人是不明所以,想来不外乎作品水平并非顶尖,写得比九把刀好的大有人在,为何偏偏是他? 其实,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不少畅销作品的身上,而这也是令出版人最为困惑不解的地方? 究竟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畅销?没人知道下一本畅销书究竟是谁? 翻译海外已经畅销的作品,再靠强大的营销能力将书推上畅销,是台湾比较常见的做法,这些畅销书的操作,宏观来看,实属出版全球化脉络的一环. 没人知道哪一本书会是下一本畅销书,不过,有一个情况却是可以充分掌握的,那就是一件文创商品的走红或畅销,作品的质量,绝对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提到:"书如漫天飞雪,出版社遍地都是,作家、作品过剩,传统上属于永久性产品的书籍顷刻间短命。"畅销书排行榜影响读者的购书行为,也成各家出版社策划主题的指针。畅销排行的根据是统计集体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9.
图书的畅销对于出版社和图书馆来说都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二者在畅销书问题上本不会有什么利益冲突,但是在出版社和图书馆二者之间加上一个读者,他们对畅销书的态度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或多或少地破坏了他们之间的和谐关系。近来,日本公共图书馆大量向读者出借新出版的畅销书的举措,就引发了极大的争议。有人指出,大量出借新出版畅销书的公共图书馆,有成为免费租书屋之嫌,他们严重损害了出版社的利益。对此,日本国际笔会进行了一项调查,以探讨能否制定出  相似文献   

10.
畅销的图书不等于好看的图书。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怀疑,那些跟风打卡购买畅销书的人并没有阅读花钱买来的书。人们到底读没读买来的畅销书呢?在纸质书时代,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是霍金的《时间简史》被公认为是“最没人读的畅销书”。终于,在电子书时代,我们对“最没人读的畅销书”有了一个量化的标准,这个标准被称为“霍金指数”。  相似文献   

11.
畅销书运作情况如何,是出版商运营机制成熟与否的标志。事实上,许多人都赞成“畅销书的操作没有一定的模式”这一观点.毕竟畅销书的读者群是庞大的,众口难调,要在这里找出畅销规律不是件简单的事。 但是,从美国畅销书市场来看,很多新书在刚刚策划上市时,就已经备受读者关注,并注定其畅销的命运。与其说新书的畅销是一种偶然,倒不如说是成熟市场运作规律下的一种必然,因此,在出版业竞争日趋激烈,图书市场持续低迷,三、五万的销量也勉强可以算得上是“畅销书”的今天,探讨我国畅销书的运作规律越发显得重要。探索形成适合中国图书市场实际情况的富有特色的畅销书运作机制也成为当前我国图书市场最大的营销亮点。 成熟的畅销书运作规律不再仅仅是稿酬和宣传等表层因素在起作用,可以说它是一项综合的工程,缺少哪一个环节都会对这一工程的顺利完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很多人说近几年的畅销小说,都是靠着“畅销公式”制造出来的。出版社只要签到一本大家抢标的书,接下来就是发行试阅本,送博客预读计划,找20个名人背书推荐,在通路上大量陈列,挤每月选书,开发独家版封面、豪华包装或赠品,店头贴满海报,再配合预购优惠,敲广播通告,电视密集打书……畅销书就是这样做出来的,真的吗?  相似文献   

13.
畅销书固然有自己的卖点,但是即便这样,各个环节也还要认真细致地考虑,才能使最终做出来的图书经得起市场的考验,不仅成为畅销书,而且成为长销书.这就要求图书策划编辑注重图书出版的各个细节,开动脑筋去挖掘读者最想要的是什么.一、图书畅销原因分析市场上的同类书很多,但只有少数畅销,原因何在?从畅销图书的表现中我们可以提炼出许多共性的东西:一本书或一套书,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做好了,才有可能畅销.  相似文献   

14.
浅谈畅销书的策划模式与宣传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畅销书之于出版社 ,好比战斗号角之于交战的军队 ,成功打造畅销书往往能够带领整个出版社在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上攻城掠地 ,抢占制高点。《时间简史》的营销成功确定了湖南科技出版社在科普领域的出版地位 ,《谁动了我的奶酪》则让中信出版社一鸣惊人 ,带动了该社如《杰克·韦尔奇自传》等一大批引进版图书的畅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经营畅销书是一个出版社增强品牌影响力、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畅销书从选题策划、图书制作到市场运作需要多方面的知识 ,因而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中 ,选题策划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该书能…  相似文献   

15.
很多人说近几年的畅销小说,都是靠着"畅销公式"制造出来的.出版社只要签到一本大家抢标的书,接下来就是发行试阅本,送博客预读计划,找20个名人背书推荐,在通路上大量陈列,挤每月选书,开发独家版封面、豪华包装或赠品,店头贴满海报,再配合预购优惠,敲广播通告,电视密集打书……畅销书就是这样做出来的,真的吗?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畅销书?畅销书能够制造吗?畅销书就是那些进入畅销书排行榜的书。但是,进入排行榜,并不一定证明图书的学术价值。"畅销"所反映的,不过是一本书在"特定时间"内的销售数量。畅销书榜都以一个星期为"特定时间",来定义一本书畅销与否。畅销书排行榜衡量的是一本书上市后短时间内的爆发力,而不是每月每年的持续销售力。也就是说,畅销书不是"销售最多"的书,而是"销售最快"的书。由此看来,制造畅销书,无非就是想方设法让一本书在上市第一周内销售足够数量,"冲"上排行榜。这个道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去年的长沙书市上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是一匹杀出的黑马的话,那么在今年的南京书市上该社《现代掌纹诊病图谱》一书的畅销引起的轰动叫天零售2,000册,订货70,000册,订数居书市畅销书榜首——更足以让业内人士称赞其对市场契机的把握力了。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畅销书?畅销书能够制造吗? 畅销书就是那些进入畅销书排行榜的书.但是,进入排行榜,并不一定证明图书的学术价值."畅销"所反映的,不过是一本书在"特定时间"内的销售数量.畅销书榜都以一个星期为"特定时间",来定义一本书畅销与否.畅销书排行榜衡量的是一本书上市后短时间内的爆发力,而不是每月每年的持续销售力.也就是说,畅销书不是"销售最多"的书,而是"销售最快"的书.由此看来,制造畅销书,无非就是想方设法让一本书在上市第一周内销售足够数量,"冲"上排行榜.这个道理,出版界人人皆知.  相似文献   

19.
人人都爱畅销书。人人都读畅销书。人人都可能做出畅销书。以上三个句子,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谁最爱畅销书?当然是出版社!台湾每年四万种出版量,年度畅销者还能留在读者印象中的,不过百来本。能达到万本销售量的,在大型出版社,可能只有几本;在小型出版社,也可能占有一席。然而,无论大小,对出版社而言,一本畅销书足以能攸关年度、甚至未来经营(具畅销又长销的实力)利基。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前几年非文学畅销书或者文学畅销书来说,2003年非文学畅销书的表现是比较弱的,不仅没有出现前几年的重量级超级畅销书,而且在畅销程度(指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的监控销量,下凡提开卷均指该所)上也远远落后于文学畅销书。这一方面可能是前几年几本重量级畅销书带来的失落以及跟风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