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N2O是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温室气体,土壤中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N2O产生的主要过程,施用生物质炭影响土壤氮素矿化过程和N2O排放。本研究以广州近郊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施氮肥和不施氮肥情况下,分别施加3%和6%的稻壳炭(RB)、棕榈丝炭(PB),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生物质炭和施入量对酸性菜地土壤氮素矿化和N2O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氮处理菜地土壤氮素矿化量和土壤N2O累积排放量最大,分别达到153.6 mg/kg和383.7μg/kg,添加生物质炭显著降低了菜地土壤氮素矿化量和土壤N2O排放量(P<0.05),生物质抑制了菜地土壤氮素矿化过程,降低了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从而抑制了土壤N2O的形成和排放,抑制程度随生物质炭添加量增加而增强,不同类型生物质炭作用不同,稻壳炭(RB)抑制作用大于棕榈丝炭(PB)。  相似文献   

2.
选取福州帝封江茉莉园为研究样点,采用室内培养-气相色谱法对对照、贝壳、石膏、炉渣、生物炭和花杆添加后土壤甲烷、氧化亚氮与二氧化碳产生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观测期内,对照、贝壳、石膏、炉渣、生物炭、花杆处理甲烷平均产生分别为0.014、0.012、0.012、0.012、0.013、0.014μg/(g·d),各处理分别比对照减少了16.7%、16.7%、15.2%、7.25%、2.17%;土壤氧化亚氮平均产生分别为0.008、0.014、0.030、0.015、0.009、0.019μg/(g·d),各处理均未减少氧化亚氮的产生;土壤二氧化碳平均产生分别为58.7、79.5、86.5、51.0、44.7、1050μg/(g·d),炉渣、生物炭分别比对照减少了13.1%和23.8%;贝壳、石膏的添加均能有效抑制茉莉土壤甲烷的产生;炉渣、生物炭的添加能有效抑制茉莉土壤甲烷和二氧化碳的产生;但各处理并未有效抑制茉莉土壤氧化亚氮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选择福建水稻研究所吴凤综合试验站为研究样点,采用室内培养-气相色谱法对对照、炉渣、秸秆、生物炭和炉渣+生物炭添加后稻田土壤甲烷与氧化亚氮产生潜力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观测期内,稻田土壤对照、炉渣、秸秆、生物炭及炉渣+生物炭处理甲烷平均产生潜力分别为0.007 1、0.004 9、1.505 1、0.079 0、0.080 0μg/(g·d),炉渣处理比对照减少了31%,其他处理则出现不同程度增加的趋势;土壤氧化亚氮平均产生潜力分别为0.003 5、0.001 6、0.001 1、0.002 1、0.002 9μg/(g·d),各处理分别比对照减少了54%、69%、40%、17%;炉渣的添加能有效抑制稻田土壤甲烷与氧化亚氮的产生;秸秆、生物炭及炉渣+生物炭处理均能有效抑制稻田氧化亚氮的产生,但并未抑制土壤甲烷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根据联合国研究估计,约18%的温室气体来自与农牧业相关的排放,这显示食物系统对于全球暖化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联合国也开始呼吁人们从饮食行为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中管制的6种类温室气体来看,与饮食较有关的温室气体,大多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及农业活动(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因此选择低碳饮食的大原则,就是使在食物种植、畜养或加工制造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尽可能减少。在兼顾营养价值及环境生态的条件下,建立一种低碳、多蔬、低卡路里饮食的生活态度,不但可兼具营养、健康,同时还能保护地球。  相似文献   

5.
甲烷是第二大温室气体,具有强大的增温潜势,将成为中国继二氧化碳后第二种需要重点控制的温室气体。中国的甲烷排放主要来自能源活动、农业生产和废弃物处理三大领域。能源活动为中国第一大甲烷排放源,其中煤炭生产的甲烷排放量明显高于欧美国家;农业生产为中国第二大甲烷排放源,其中稻田产生的甲烷排放量明显高于欧美国家;中国的废弃物处理产生的甲烷排放量明显偏低。目前,中国甲烷减排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甲烷监测能力薄弱,排放数据缺乏;甲烷减排缺乏法律依据,排放标准低;甲烷减排起步晚,各领域差异大。今后,应完善甲烷监测网络和排放数据报告制度,完善甲烷减排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以油气行业为试点逐步开展甲烷减排。  相似文献   

6.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再一次把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推到了世界公众面前,其实从安全记录和对环境健康的影响上来看,核电比目前普遍使用的火电有很多的优势。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以煤炭为主的火电每度电排放温室气体相当于约1千克二氧化碳;考虑原料开采、运输等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电每度平均只相当于排放60多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燃料的组成成分对电力生产的影响,通过比较生物质燃料与常规燃料的燃烧工况,提出气态污染物的控制技术,得到用生物质燃料来代替矿物燃料用于发电项目,既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供应量,又可以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的排放,从而改善环境质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在"干清粪"系统猪粪堆肥过程中,不同添加剂(玉米秸秆、锯末和蘑菇渣)处理对甲烷、氧化亚氮和氨气排放的影响。创新要点:将不同的添加剂(玉米秸秆、锯末和蘑菇渣)应用到快速堆肥系统中进行堆肥,测定了猪粪堆肥过程中甲烷、氧化亚氮和氨气的排放规律,为国内猪粪堆肥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重要结论:玉米秸秆作为添加剂能增加猪粪堆肥过程中氧化亚氮的排放;蘑菇渣添加剂增加了堆肥过程中甲烷的排放,然而减少了氧化亚氮及氨气的排放;锯末处理能增加堆肥过程中氨气的排放。添加剂能显著影响堆肥过程中氮素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少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澳大利亚科学家目前正在想办法将牛羊胃变成袋鼠式的胃。袋鼠胃中有一种特殊的细菌能使其放的屁中不含有甲烷。科学家想将这种细菌移至牛羊的胃中,以抑制它们所排放的大量有害气体。说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人们脑中通常  相似文献   

10.
张宽衡 《考试》2009,(1):107-107,109
材料一:有专家指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与日俱增,主要是近百年来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的结果。 材料二:目前、发达国家仍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者,其中美国名列第一,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占到四分之一,但美国政府拒绝执行旨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11.
温室气体及其排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主要的温室气体及其源、汇、环境效应、减排措施进行了研究。温室气体主要指CH4、CO2、N2O、CFCs等,其中CH4、N2O和CFCs不仅是温室气体,而且在平流层中会玻坏臭氧层。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温室气体排放源的增加及汇的降低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地球。  相似文献   

12.
大气甲烷的微生物产生与消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土壤甲烷产生的微生物过程的分析,揭示了土壤中甲烷的产生主要是土壤有机质厌氧分解的末端产物,在有氧时,则易被甲烷氧化菌氧化成二氧化碳。阐述了土壤的甲烷主要来自于湿地、稻田和垃圾填埋场等,据估算其排放量占每年全球甲烷产生量的一半左右。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大气甲烷的氧化占全球甲烷吸收总量的10%左右。提出了土壤是大气甲烷的源还是汇,主要取决于土壤甲烷产生与甲烷氧化的活动的相对速率。  相似文献   

13.
生物质炭对铝胁迫下常绿杨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用量生物质炭的处理下,测定铝胁迫状态下的常绿杨的二氧化碳(CO2)响应曲线、光响应曲线、荧光参数和碳酸酐酶活性,研究生物质炭的输入对铝毒害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生物质炭的输入使得常绿杨的净光合速率(Pn)对CO2浓度和光强的响应均有明显的提高;实际量子产量(ΦPSⅡ)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也明显改善;最大量子产量(Fv/Fm)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变化不大;碳酸酐酶活性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本实验条件下,生物质炭的用量为3%时,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稻壳生物炭对玉米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的前10周,生物炭对玉米株高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随着玉米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逐渐消失。收获时,生物炭对玉米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随着生物炭增加,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增加,并且当生物炭用量为5%时达到显著水平。生物炭对土壤p H、铵态氮、硝态氮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武夷山进行实地考察,选取了竹林(坳头),杉木林(桐木关西侧),茶园(挂墩)3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剖面,并通过室内理化分析实验,测定剖面土壤的有机质总量、全氮含量及其机械组成,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其土壤养分的影响.通过实地考察和室内理化分析实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竹林、杉木林和茶园的土壤机械组成以壤质土为主;(2)茶园、杉木林、竹林的土壤黏粒含量差别不大;(3)在A层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茶园〉杉木林;而在B层中,土壤有机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杉木林〉茶园;(4)在A层中,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全氮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茶园〉杉木林;而在B层中,土壤全氮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杉木林〉茶园;(5)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着土壤的养分含量,不同的土地利用对土壤养分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缺苞箭竹紫果云杉原始林下选取3个密度的缺苞箭竹,研究了密度对缺苞箭竹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箭竹各年龄株高、基径、节数和平均单株地上生物量随密度增大逐渐增高,1~6龄幼竹数量所占比例均较高,表明三个密度均属于增长型种群,但老龄竹所占比例随密度增大不断增大.在空间层次上,各密度枝、叶在100~200cm,竹杆在100cm以下空间占有较大比例的生物量,地上/地下生物量比率总体随密度增大而增大.(140±8)株/m ^2和(220±11)株/m^2密度箭竹各构件器官生物量排序均为竹杆〉竹鞭〉根系〉枝〉叶,而低密度(80±5)株/m^2则为竹鞭〉竹杆〉根系〉枝〉叶.总之,密度变化对缺苞箭竹生物学特性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别通过模拟实验舱和实际装修房子,研究了块状竹炭和粒状竹炭、负载锰氧化物活性炭和活性炭对甲醛吸附性能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粒状竹炭对甲醛的吸附性能大于块状竹炭,归功于粒状竹炭比表面积大,与甲醛的接触面积大,更有利于对甲醛的吸附。负载锰氧化物活性炭表面含有大量的MnO2,而MnO2对甲醛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因此负载锰氧化物活性炭比未负载锰氧化物活性炭对甲醛具有更强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8.
近百年来,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的产生,给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人类社会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气候变化挑战。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低碳经济为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选择低碳经济发展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配置,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以三氯化磷和甲醇为原料制备亚磷酸二甲酯((CH3O)2POH)的工业化清洁生产工艺及实现零排放的关键技术.制备(CH3O)2POH安全稳定的清洁生产工艺条件:真空度不小于0.088MPa,反应温度不大于48℃,体积V(CH3OH):V(PCl3)=1:0.7,CH30H和PCl3的流速分别为62L/min,43.5L/min,滴加时间为30min,反应时间80min.(CH3O)2POH经蒸馏,蒸馏终点温度145℃,蒸馏终点真空度不小于0.097MPa,获得含量99%、酸度0.13%的产品(CH3O)2POH.副产品氯化氢、氯甲烷和亚磷酸均得到回收利用,无排放.  相似文献   

20.
国际社会和我国政府对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CO2)的排放非常重视。运用卡亚公式能找出影响CO2排放量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各因素对我国CO2排放量变化的具体影响,运用完全分解模型对CO2排放量变化的影响进行分解分析,结果发现:在1990—2006年,对我国CO2排放量增大起正作用的依次是人均GDP、人口数量、密度,起副作用的是能源强度;要减少我国的CO2排放量,必须控制人口规模、改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推动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