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艺术歌曲"这个名词对于学习音乐的人来讲应该并不陌生.而且一提到"艺术歌曲"便会不约而同地想起舒伯特、舒曼等名家.正是他们的创作,使我们如今对艺术歌曲仍这样挚爱."艺术歌曲"正是他们留给我们当代人的巨大艺术财富.那么,到底什么是艺术歌曲呢?  相似文献   

2.
3.
郑警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5):125-128
钢琴即兴伴奏,作为表演艺术的一个种类,遍及音乐生活的诸多领域。人们对音乐生活的不断提高的同时,对钢琴即兴伴奏提出了更高要求。钢琴即兴伴奏代替小乐队伴奏,建立即兴伴奏的乐队化意识,构建伴奏的音乐情感,激发演唱者和欣赏者的音乐情绪,是钢琴即兴伴的任务和艺术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5.
采用新颖视角剖析作品,揭示巴赫无伴奏小提琴艺术的音乐特征,并对其核心技术支撑——和弦演奏技法进行较为深入的解读,纠正人们在研究、演奏小提琴无伴奏复调音乐方面的认知误区,以期促进该方向的理论研究、舞台演奏等,同时利于高校小提琴专业的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从伴奏艺术的角度出发,总结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与体会,通过“充分发挥钢琴演奏技术,综合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合理选择伴奏音型和节奏型”挖掘伴奏自身的内涵,展示伴奏艺术的魅力,体现伴奏的艺术价值,以期取得最佳的伴奏效果。  相似文献   

7.
8.
在钢琴表演中,钢琴即兴伴奏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舞台效果,对它的艺术效果与审美价值进行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钢琴艺术、体会音乐的真谛.文章以钢琴即兴伴奏的艺术特点出发,分析了它所带来的情感体验,并就钢琴即兴伴奏的艺术审美价值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钢琴即兴伴奏将理论与实践集于一身,能够通过歌曲的旋律深入挖掘歌曲的思想灵魂。本文从体现心灵自由的思维平台、体现音乐的意境和展现音乐包含的情感等方面,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希望以此促进钢琴即兴演奏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即兴伴奏在五声民族歌曲中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在为这些歌曲编配伴奏时,要注意旋律的风格与和声内涵、和声的功能与逻辑关系、和声的色彩与歌曲内容等关系。  相似文献   

11.
幼儿师范学校旨在培养未来的幼儿教师,钢琴的普及,要求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都能弹好钢琴,特别是要具备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能根据特定场合为他人伴奏,这对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日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有着显著意义。事实上,钢琴即兴伴奏有着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掌握好这门技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钢琴即兴伴奏中的艺术形式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艺术形式美的教育来分析钢琴即兴伴奏课的教学教育观念,其中通过伴奏的形式表现与形式关系分别说明形式美的特征和规律,并且突出了艺术形式审美教育的价值.认为音乐中的形式美教育观是客观认识的思维方法,是自然美的审美原则,只有把科学的思维教育与艺术形式审美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具有科学思维发展观的音乐人才,才能更好地发挥钢琴伴奏艺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伴奏     
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跟着父亲哼个歌儿。于是,父亲特地买了一把口琴。每当晚饭后,摇篮里的弟弟哭着,餐桌旁的妹妹赌着气,母亲在一边忙着喂猪,父亲便抱过弟弟,取出摇篮里的口琴,擦两擦,磕去沙土,放进嘴里,矮小的屋里便弥漫起像油灯光一样的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解释了钢琴即兴伴奏艺术的概念,对高等艺术院校学生即兴伴奏学习方向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如何拨响学生即兴伴奏的创造性思维的琴弦,在伴奏课程中采用阶段性、选择性、高起点教学模式的具体的实践实验方法。阐明了即兴伴奏的谱曲方法同文学写作同样道理,积累丰富的音乐织体音型,然后采摘选择应用。即兴伴奏过程是用已记忆拥有的音乐织体音型在声乐歌曲伴奏再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声乐演唱过程中,钢琴即兴伴奏和声乐演唱的交替出现,能够升华音乐的主题,提升整体的表演效果。本文首先对钢琴即兴伴奏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分析,然后重点探讨钢琴即兴伴奏值声乐演唱中的艺术审美价值,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形体课是对学生进行形体艺术教育的课程。它集体育、舞蹈、音乐、美育于一体,旨在陶冶性情,锻炼身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形体姿态,展现形体美的魅力,让学生学会欣赏美、展示美、增强自信心。  相似文献   

19.
钢琴即兴伴奏是在钢琴知识技能基础上的艺术再创造,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它要求钢琴即兴伴奏者,具有高度的思想境界及审美情趣,在伴奏过程中,并能把情感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创造性地表达旋律美所不能表达的意境和形象。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作曲家色·恩克巴雅尔创作的无伴奏合唱《驼铃》,一经问世即受到了音乐界的广泛关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浓郁的民族特色、丰富的音乐想象力,以及精湛的创作手法征服了众多专家与听众.对该作品的内容、结构安排、多声部语言、象声词使用、音乐发展手法等艺术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音乐内涵,从而正确诠释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