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不是——音乐迷,我爱听——《红太阳》。“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父亲人在歌声中酩酊酣醉,小字辈在音律中畅游神往。六十年代的忠字舞,九十年代的的士高。《红太阳》唱过几代代人,《红太阳》唱了千万万遍。《红太阳》听过几代代人,《红太阳》听了千万万遍。我不是音乐迷,我爱听《红太阳》。  相似文献   

2.
雪江 《今日中学生》2006,(10):17-17
《红楼梦》里有这样一段故事:林黛玉走在梨香院外,偶然听到两句戏:“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她不觉心中一动,又听见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黛玉越觉有味。再仔细听时,不觉心动神摇,如痴如醉,泪如珠落.是什么曲子如此动人?原来是汤显祖的戏曲名作《牡丹亭》。  相似文献   

3.
我望着天空,一遍又一遍地听着这首《童话》.回忆不断浮现在眼前,虽然有点凌乱,却是我和她之间最好的见证.  相似文献   

4.
《同学少年》2010,(2):24-24
蒙娜丽莎的微笑、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看了一遍还想看;《二泉映月》、《高山流水》,听了一遍还想听……这都是欣赏。然而欣赏又远不止这些。  相似文献   

5.
我还记得,我当年听活的顺从了我的语文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在我初中的那个暑假,读了她向我推荐的《牛虻》,而不是《母亲》或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至今我都佩服她的品位与选择。  相似文献   

6.
每当上音乐欣赏课的时候,我总会把音乐作品的背景内容、作品特点等详细地介绍给学生,特别是一些情景性的音乐作品,我一再叮嘱:“同学们你们一定要仔细听,听清楚旋律变化后作品所表现的意境有什么不同?……只要你认真听,就一定能听出音乐所描述的情境。一遍听不懂不要紧,我们可以听二遍、三遍,直到听懂为止……”这不,今天我又充满自信地走进六(1)班的教室和同学们一起欣赏《春江花月夜》。  相似文献   

7.
今年暑假我又通读了一遍《红楼梦》,作品里一个婢女传奇的身世引起了我的关注。特别是她的诗作让我感到震惊,也引发了我良多感慨。她就是香菱,她做的“咏月”诗是这样写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王冶秋先生“煮”《阿Q正传》的体会,最是精妙不过。王先生认为,要读懂《阿Q正传》,至少要读14遍以上:第一遍,我们会笑得肚子痛;第二遍,才咂出一点不笑的成分;第三遍,鄙弃阿Q的为人;第四遍,鄙弃化为同情;……第十四遍,也许是报警器……  相似文献   

9.
中午吃完饭,妹妹缠着我给她讲故事。我只好拿起一本《格林童话》给她讲故事。 “想听什么故事?”我问妹妹。 “我要听《白雪公主》。”  相似文献   

10.
最近听了特级教师倪宗红执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感受颇深,推荐她的一份教案,以期激起探究的涟漪。一天夜晚,接到倪宗红老师的电话,请我去听她试讲。当我在电话中得知她执教的内容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不禁脱口而出:“从学生讲,高年级学生谁没看过安徒生童话?谁不知道《卖火柴的小女孩》?从研究课角度讲.多少人执教  相似文献   

11.
一位语文教师执教《背影》公开课,精心播放了腾格尔的歌曲《父亲》以渲染情境,抓住“我”的几次流泪这个动情点,充满激情地一遍遍为学生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2.
有一则爱国短信是这样说的:“等两年咱们中国强大了,全叫老外考中文四、六级:文言文太简单。但要求使用毛笔答卷,这还是便宜他们了。惹急了,一人一把刻刀一个龟壳,刻甲骨文;听力全部用歌曲,《双截棍》听两遍,《菊花台》只准听一遍——这是咱们中国人最慢的语速了;默写:《义勇军进行曲》和《大海航行靠舵手》,要用繁体字;阅读理解题,全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1966年的5·16通知;口试要求唱京剧《红灯记》和绕口令‘吃了葡萄吐葡萄皮’;  相似文献   

13.
《新读写》2010,(12):50-52
王清怡是我的女儿,她是个对写作、阅读非常感兴趣的孩子,可能与我从小就有意识培养她这方面的爱好有关。比如幼儿园时,我每天睡前给她讲故事,记得《西游记》就讲了两遍。上学识字之后,她就像条小书虫,空闲时间就在看书。同时她也喜欢写点小文章、小日记,会把平常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班主任老师经常把她的文章念给同学们听,回家后她会很得意地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4.
不想长大     
我的妈妈童心未泯,和她在一起,常常逗得我笑到肚子疼!这不,来了…… 那天,妈妈帮我洗澡,只听她把《还珠格格》里《有一个姑娘》的曲子改编了一下,唱道:“有一只小猪,他有一点可爱,他还有一点聪明……”我知道她在唱我,她夸张的怪腔怪调逗得我直笑,手捂着肚子,直叫“疼”。外婆进来了,听到妈妈的歪歌,也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而妈妈自己呢?她是最爱笑的,当然也笑得上气不接下气了。  相似文献   

15.
陈凤兰 《小读者》2013,(10):74-75
我,中文本科生,中学语文教师;儿子,初三学生,语文英语超烂,数理化兴趣浓厚。 我浪漫而感性,一首阿黛尔的《someone like you》,听一遍又一遍,泪流满面一次又一次。儿子睿智而理性,哪天不摆弄一下电阻器、发动机、试管等物理化学器材,就睡不着觉;哪天不看《我们爱科学》、《青年科学》之类的书就不得劲。  相似文献   

16.
《家教世界》2011,(4):7-7
一 赵雪是一个爱看电影的女孩,她爱电影爱到痴。比如,她最喜欢的外国大片《特洛伊》,一连看了好几遍还不过瘾。就在反复地“复习”之中,赵雪发现一件趣事:  相似文献   

17.
浅议宝钗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选一艺术形像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宝钗有自己的理想,也有着尽人事而听天命的人生态度。她完善自我,善待他人,待时而飞。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语文课堂在“推陈出新、吐故纳新”的同时,却把许多不该丢弃的东西丢弃了。一次下校听一位一年级语文教师教学《棉花姑娘》一课时,她先让学生把课文通读一遍,找出棉花姑娘与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的对话,接着就让学生戴上相应的头饰进行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的小说,其表现的内容深受西方现代派的影响,《金锁记》尤其如此,但她使用的语言、形式、方法、技巧,又是传统的民族的。在尝试运用娴熟的民族形式去表现现代派的思想内容,张爱玲取得了创记录听成功,这是她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我是第二次听陈靓讲《三峡》。第一次是在国庆节前,2004年9月28日,在郑州,全国中语会组织的活动上,她是一等奖。并不是在乎奖次.而在乎这节课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