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传播领域不平衡状况备受世人关注。发展中国家一直苦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受制于发达国家的状况,身患“失语症”而不得医治。全球化缔造出英美少数发达国家的媒体霸权,演绎出赢家通吃的姿态,而众多弱势媒体只能苟喘偏安于一隅。英美少数强势媒体几乎垄断全世界的眼球,垄断了对国际重大事件叙述和诠释的话语权利。但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新闻大战中,弹丸小国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从不同的角度见证和记录了21世纪伊始的两次美国的“帝国征服”,几乎垄断了人们最关心的这两次战争的信息。相比之下,在传媒界颇有影…  相似文献   

2.
受众是新闻事实的见证人,也是新闻传媒最有说服力的检验者。伊拉克战争使美国成为新世纪全球传媒的焦点。在这场人类历史上最新的战争中,技术处于领先优势的西方传媒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人们通过各种全球和区域电视媒介对战争前沿的直播报道,真切地“看”到了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听”到了呼啸而过的枪响炮轰,“读”到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悲壮故事……媒体成为这场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从而强化了老百姓对战争局势和国际大事的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3.
3月20日开始的伊拉克战争,不仅是国际秩序的最新变化,也是传媒发展史上的重要分水岭——人类历史上首次完全由电视直播的战争。当全球媒体风云际会在海湾国家的时候,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各种媒体全身心地投入了另外一场“战争”,报道形式持续创新,内容观点多样互动,不仅吸引了公众的“眼球”,也引起了新闻界的广泛关注,本刊特地组织了伊拉克战争报道的分析,展示本次战事新闻的创新与变化。  相似文献   

4.
“将近二十年了,我的嘴巴好像一直上着锁……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新闻是经不起推敲的” ——沃尔特·克朗凯特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巴尔干半岛进行着两场战争,一场是为将南斯拉夫军队赶出科索沃的空中打击;另一场战争则是在宣传战线上进行的。在第二场战争中,西方主流媒体已经不仅仅是在报道新闻,而是一直起着为北约战争机器推波助澜的作用,已经成为其战争机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北约看来,战争的最后胜利必须要依靠舆论的胜利,打赢舆论战是赢得现代化战争的先决条件,甚至是必要条件。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北约集团加强对媒体的控制和利用,西方主流媒体则在集团利益下与政治权利形成一种经过预谋的“谐振”,实际上是在利用宣传工具任意涂抹历史和现实。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新闻教授埃德温·埃默里在他的《美国新闻史》一书的前言中写道:“新闻史就是人类长期以来为相互自由传播而斗争的历史……有不少男男女女进行了持续的努力。”1735年,为曾格辩护的80高龄律师安德鲁·汉密尔顿在法庭上慷慨陈辞,为自由的事业进行了卓越的答辩;1787年,杰斐逊大声疾呼:“若由我来决定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毫不迟疑地立即回答:我  相似文献   

5.
2003年3月20日10时45分,电视画面出现美国白宫发言人弗莱舍在记者新闻发布会的讲话:解除伊拉克武装的战斗开始了。11时15分,布什在白宫办公室对美国公众发表讲话,宣布战争开始。电视画面开始切入巴格达被轰炸的实况。 全世界媒体等待和见证的历史性时刻终于到来。 这场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既是人类历史上最新  相似文献   

6.
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几乎完全是由于新闻记者的原因而引起一场战争的事例,历史上是鲜见的。十九世纪末的“美西战争”被人们称为“新闻记者的战争”,又因为《纽约新闻报》主办人赫斯特在其中的主要作用,此次战争又被称为“赫斯特的战争”。赫斯特的时代正是美国新闻史上所谓的“黄色新闻”时期。新闻界以各种各样耸人听闻的、虚构荒唐的新闻来吸引读者。他们对每一件新闻都要加以渲染,以  相似文献   

7.
从新闻线人看媒体新闻源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拉克人贾迈勒,这位让新华社在伊拉克战争报道中领先全球10秒的新闻线人,不久前来京接受了新华社颁发的最高奖——社长总编辑奖。新华社运用“线人”模式让中国媒体首次实现了世界领先。现在,不仅是新华社驻外分社开始在当地培养新闻线人,国内其他媒体也在四处网罗线人,打造自己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新闻线人,已成为媒体新闻源竞争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8.
钱群 《视听纵横》2003,(3):14-16
2003年3月20日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爆发,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新的一场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完全由电视直播的战争,现代媒体穿透层层的战争迷雾,击穿重重的信息封锁,在新闻与受众之间搭建不断的桥梁,通过CNN、BBC、FOX、半岛电视台,全球和区域电视媒介提供的信息,全球百姓真真切切地“看”着从航空母舰上飞腾冲天的导弹,巴格达耀眼的炮火和燃烧的建筑物,亲耳“听”到巴格达  相似文献   

9.
丁增义 《军事记者》2009,(10):29-31
共和国刚刚在慷慨激昂的国庆大阅兵中度过了60华诞。共和国60年辉煌历史,是一座取之不竭的新闻富矿。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媒体宣传战役中,《解放军报》“见证辉煌——共和国60年大事寻访”专栏犹如一束战地黄花,给读者带来一幕清新怡人的风景。  相似文献   

10.
今天的新闻便是明天的旧闻,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是“易碎”的。但是,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新闻作品却并没“破碎”,而作为历史的见证独树一帜地传流下来。于“易碎”中寻得“永久”,应是每一个新闻工作所孜孜追求的。  相似文献   

11.
胡恩强 《新闻实践》2010,(10):24-25
今年5月,温州日报推出复刊30周年系列报道“那一刻,我们见证历史”,选取30年来曾报道过的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采访当年“在现场”的记者,回顾历史时刻,报道新闻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报道巧妙地进行“旧闻新写”,将历史事件进行二次报道,既宣传了媒体自身在发展过程中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也宣传了媒体人在历史事件报道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12.
战争,作为矛盾冲突的焦点历来备受人们关注,因而也成为新闻界报道的热点。有人说,战争是新闻之母,也有人说,战争的第一个受害者就是新闻。纵观美国现代新闻史,可以看出一条清晰的脉络:美国政府用一只无形但却威力巨大的手越来越紧密地控制了美国媒体,尽管它一再标榜给媒体“以世界上最充分的新闻自由”。与此相对应的,则是美国新闻界新闻道德的日渐堕落,尽管它也是一再宣称“客观、公正、准确地报道新闻事实”。 美国政府在战时对新闻的控制由来已久。早在南北战争时期,就已经有了新闻界自动接受强制检查的先例。第一、二次世界…  相似文献   

13.
新闻真实性中易出现的失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有“三性”,其中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 我们常说新闻就是记录的历史,就是历史的见证。因此。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对一个新闻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亦是新闻道德不可动摇的原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美国在阿富汗进行的反恐怖战争留给人们的思考很多,而美国媒体在这场战争中的一言一行;则让人们看到了隐藏在战争背后的一个事实:美国政府的“战时新闻管制”行为。  相似文献   

15.
这场伊拉克战争不仅给全世界的军事家们洗了脑,而且在新闻理论界也卷起了一股很大的冲击波。关于新闻战在地区冲突和高技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被重新高估。对媒介的“强效果”理论的再认同感,正被逐渐强化。尤其颇具大胆和“创见”的是“制新闻传播权”论的提出。笔者认为,将媒体宣传张力作超现实的“浪漫主义”想象,无限过分地夸大,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在实现中不可行。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与他国之间发生的战争历来是新闻媒体注的焦点和专家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美国媒介在战争新闻报道方面的立场片面性、以及美国媒介屈从于本国政府而阐述的观点而大多是在反映华盛顿和五角大楼所倾向的看法,一直受到学者的批评和指责.近年来由具有国际战事记者背景的英国学者率先发起的“和平新闻”报道思路,倡议新闻学教育在课堂上向未来的记者传授如何试图做到与“战争新闻”大相径庭的“和平新闻”报道,在国外新闻传播教育界正在逐渐形成一种“气候”,但目前似乎尚未引起国内有关学者的注意.本文拟在梳理美国媒体于近年来的战争新闻报道现状的同时,也试图对“和平新闻”这个新生理论及其职业实践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第五媒体:从通讯终端到信息终端的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借助伊拉克战争报道、抗击非典报道,手机作为“第五媒体”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手机短信新闻的发送和征订量呈现直线上升势头。 值得一提的是,手机彩信新闻定制的推出,更增强了人们对第五媒体传播新闻的信心。在中国“移动梦网”增添了彩信业务后,tom.com公司在全国领先推出彩信新闻定制服务。用户通过彩信手机不仅可以在一条彩信  相似文献   

18.
殷飞 《军事记者》2010,(6):45-46
“一幅新闻图片可能改变战争的进程!”“一个从容应对媒体的军官可以威慑敌人甚至可以驱赶战争!”这是笔者3月份在以色列访问期间,以色列国防军新闻发言人贝尼亚胡准将在介绍以色列军事新闻传播制度时所说的话。从这两句话中笔者感受到,处于中东特殊的地域环境、国家时刻处于临战状态的以色列,对军事新闻传播的高度重视。在营造有利于以色列军事行动的舆论环境、维护以色列国家安全利益方面,以色列军事新闻传播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战斧”导弹撕开了巴格达的夜幕,同时也拉开了媒体之间的新闻大战。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国内外媒体对这一重大新闻事件迅速作出反应。从某种意义上讲,媒体间竞争的激烈程度与战争相差无几。在对战争爆发的报道中,报纸的版面,特别是头版,“封面化”的趋向十分明显。很多报纸的头版除了标题和导读外,只有一幅大照片。“封面现象”带来的这种“直观、强烈、省时、可信”的阅读效应,使报纸在读图时代的版面“表情”更加丰富,带给读者无比刺激的阅读快感、无限丰富的信息内容和多维立体的视觉享受。  相似文献   

20.
一、历史的记录。摄影家徐肖冰战争年代为毛泽东拍下不少照片,有的作为图片新闻发表在当时的报纸上。但若干年后,这些照片又成了珍贵的历史资料,被媒体、书刊和电视片广泛使用。若干年以后书写历史的,肯定不再是单一的纸质文字,更多的要由影像来完成,因为这才是“活”的历史。而我们今天拍摄的新闻镜头,说不定将来就是学者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拍摄的时候应尽职一些、真实一些、艺术一些,什么时候看上去都是精品,以免辜负了后人。二、真实的代价。轻轻松松拍出来的新闻,常常不是最出色的电视新闻,拍好新闻需要付出代价。某省的一位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