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抵御地震破坏作用,对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按照抗震要求设置构造柱可以增强砌体结构抗震能力,其与圈梁(现浇板板边加筋)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对墙体产生约束作用,在遭遇强烈地震时,不至于突然倒塌,以满足抗震设防三水准目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其中构造柱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四川康定"11·22"6.3级和"11·25"5.8级两次地震造成5人死亡,76人受伤,87户房屋倒塌。康定曾经发生14次6级以上地震,5次7级以上地震,最大一次地震达到7.8级。其中,离今天较近的与康定同属甘孜州的炉霍县1973年2  相似文献   

3.
未经抗震设防的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其底层的纵横墙数量较少且平面布置不对称,而上部砖房则纵横墙的间距较密,上部砖房的侧移刚度较底层大得多,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由于底层的抗侧力度和极限承载能力相对于第二层薄弱,结构将在底层率先屈服、进入弹塑性状态,井将产生变形集中的现象。底层的率先破坏将危及整个房屋的安全。我国近十几年来的强烈地震震害表明,这类房屋的地震震害较为普遍,未经抗震设防的这类房屋的震害特点是:1,震害多数发生在底层,表现为“上轻下重”;2,底层的震害规律是:底层的墙体比框架柱重,框架柱又比梁重;3,房屋上部几层…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5.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距离震中较近的定日县、拉孜县居民都有震感。地震的监测和风险防范问题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当地震发生的时候,地震波信号传到地震台网,据此得出地震震中、震级、发震时刻、深度、破裂机制等参数。地震监测如何做到"又快又准"是我国科学家长期以来重要的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5.
拱桥由于其特殊的建筑形状,以及在历次地震中的不同反映,使得对它是否适宜在高地震烈度区修建一直是个争议的话题。本文通过对汶川地震中处在都江堰(9度和10度)46座拱桥的调查分析,分析了拱桥的破坏特性,发现拱桥在高烈度区有很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世界上岩溶面积最大、分布最广,面积达137万km~2。滇、黔、桂三省(区)岩溶面积达32.06万km~2,约占全国岩溶面积的23.4%,占三省(区)总土地面积的39.7%,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岩溶最集中的区域。其中云南、贵州、广西岩溶面积分別为11.09万km~2、12.96万km~2、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黄河中游河口镇—龙门区段(以下简称河龙区),主河道全长717.5km,约为黄河总长的1/8,区域面积111224km~2,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14.8%。流经陕西、山西、内蒙古共46县(旗),主要支流20余条。 该区域包括黄土丘陵沟壑区(面积为77055km~2)、土石山区(面积为12144km~2)、风沙区(面积为14262km~2)、干燥草原区(面积为7753km~2)等4个地貌类型(图1)。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倒塌机理,本文通过PFC2D(Particle Flow Code, PFC)颗粒流软件建立一个三层两跨砌体模型,输入地面震动波,模拟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倒塌。结果表明:通过设置合理的模型参数,使用PFC2D软件可以较好地模拟砌体倒塌的全过程。通过对模型的裂纹分布、应力应变及位移等进行分析,较好地反映出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构件开裂、失效、局部倒塌到整体倒塌的全过程。可以定性了解砌体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薄弱部位:边缘墙破坏更严重,底层墙体比上层严重,砌体房屋门窗洞口四角处更易发生破坏。PFC2D颗粒流软件有计算速度快和易实现大规模计算的优点,应用范围广泛。使用该软件并将其应用于建筑物的动态灾变过程研究,能够找出结构的易损部位,方便设计人员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提高其抗震性能,也能为多层砌体结构建筑的抗震加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增加、面积扩大。到1991年底,全国共建自然保护区708个,面积达56.9万km~2。其中,国家级保护区61个,面积为10.46万km~2;省级保护区318个,市(地区)级保护区108  相似文献   

10.
喀什、和田地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流动沙漠的西南和南部。喀什地区沙漠面积2.78万km~2,占地区土地面积31.3%(表1);和田地区沙漠面积10.53力km~2,占地区土地面积43.4%(表2)。 两地区绿洲边缘受到塔克拉玛干沙漠移动、扩展、蔓延的危害和威胁。塔克拉玛干沙漠中85%的面积为流动沙丘。沙漠在其东部东北风和其西部西北风(分界线在民丰县东牙通古斯  相似文献   

11.
正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度,东经103.82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一时间,大家都在网络上互相询问、报告震感、记录受灾场面的信息。但在这些消息中,有一样东西却悄然走红,那就是"地震云"。成书于明清时代的《天元玉历祥异赋》专门论述了"震兆云霞",认为"地裂"之前会出现"天裂",即天空中出现条状的"地震云"。近现代首位提出"地震云"概念的是一位日本政治家。他在1956年日本福冈7级地震之前看到一条非常奇特的云  相似文献   

12.
在高烈度地震山区,崩塌滑坡灾害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地震诱发山地灾害更成为世人普遍关注的问题。川藏公路通麦至105道班段位于地震区划烈度Ⅷ度区,地震活动频繁。本文以此为试验线,打破传统的极限平衡理论,采用基于弹塑性理论的FLAC3D软件分析边坡在三种地震烈度情况下的地震动态响应,运用其在地震时程中的剪应变变化及位移判断其地震安全性,绘制了在小、中、大震共三种地震工况下的灾势分布图。从而实现了对该段线路地震时成灾规律及规模的预测,可为抗震加固工程方案规划,以及灾时制定抢险救援应急对策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3月25日,由自治区科技信息研究所组织的"《西藏科技》《西藏农村科技(藏文)》期刊编委会议"在拉萨召开。会议围绕《西藏科技》《西藏农村科技(藏文)》两本刊物的发展,就影响力提升、栏目设置、稿源拓展、编辑部建设等问题作了深入探讨。自治区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白珍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气象、能源、水利、信息、医学等12个行业的25位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4.
地震——地球神秘的自然现象、地球板块与板块之间的对碰游戏。这个有46亿年地质年龄的星球,有太多人类至今都无法解读的密码,对于地球神秘巨大的内质活动,有很多是人类不能预测和阻止的,比如地震。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境内(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的特大地震震惊了世界,此次大地震的震级、波及面积、破坏程度、伤亡人数等等都超过了上世纪世界人员伤亡最严重的地震——河北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为之哭泣、悲伤。当凄厉的汽笛声响彻中国大地,当低垂的国旗下亿万中国人向汶川大地震中罹难的同胞肃立默哀,哀悼日里,13亿中国人在泪水中变得更加坚强如钢。灾难过后,也许很多人不愿再去触及"地震"这个悲痛的字眼,可科学永远是最具有发言权的,在事实和理性的指引下,相信科学,就是战胜创痛的良药。用科学解读地震,其实它并不可怕。  相似文献   

15.
陈印军 《资源科学》1993,15(2):19-23
三峡地区包括巴东县及宜昌、万县、涪陵、黔江4个地(市)所辖的5市(区)、25个县,共计31个县(市、区),土地面积8.4万km~2,1989年总人口1857万。它位于长江上游的下段,是长江上游向中游的过渡地带。因境内有名闻中外的长江三峡——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而得名。  相似文献   

16.
赵存兴 《资源科学》1993,15(1):7-14
本区位于黄河上游沿岸,包括内蒙古17个县(市、旗)、宁夏与甘肃各13个县(市)和青海14个县(市)。从地貌类型看,主要为黄河沿岸平原、鄂尔多斯高原、陇西黄土高原和青海高原。按本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可分成三个土地潜力区(图1)。全区土地面积为22.48万km~2。1985年总人口为1485.85万,平均人口密度为66人/km~2。  相似文献   

17.
2016年01月06日09时30分在朝鲜(北纬41.30度,东经129.10度)发生4.9级地震(疑爆),震源深度0千米。于经资料翻查2013年2月12日朝鲜进行的第三次核试验的经纬度为北纬41.3度,东经129.0度,与本次地震台网测定的经纬度几乎一致。可以判定,此次氢弹核试验的地点正是国际社会一直高度关注的朝鲜核试验场——咸镜北道吉州郡丰溪里(图1)。  相似文献   

18.
外墙外保温墙体(下称墙体)的质量问题是节能墙体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建筑界各方人士都非常重视。墙体的保温及饰面在外露的情况下,其耐久性人人都较担心,因此,要严格按《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下称《规程》)控制质量。1,墙体基本要求墙体长期处在外界自然力和气候反复作用下,外保温及饰面系统仍然保持正常状态,不受损害,保证使用寿命不少于25年。因此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1自身应有保温隔热和防裂防潮性能;1.2在结构正常变形和自重情况下,不产生有害变形与开裂;1.3在长期反复的气候、风力及地震等因素作用下,不破坏,不脱落。因此,…  相似文献   

19.
2011年7月6日拉萨市区一次强降水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高原低涡系统的影响2011年7月6日夜间(21时至7日08时)拉萨市区出现了40.3mm大到暴雨的强降水天气过程。本文根据环流场、物理量场以及卫星云图等进行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高原低涡是造成此次强降水过程的主要系统,印度低压北上为此次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高层正涡度区,低层负涡度区的涡度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散度场以及从低层到高层的强上升运动为强降水出现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20.
2014年5月25~29日,受孟加拉湾低压云系影响,西藏大部出现了雨雪天气,此次过程中强降水主要出现在日喀则地区南部和山南地区南部。对该区域交通运输、农牧业生产、设施农业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5月25日气象台发布《天气消息》,明确提出此次降水对该区部分农区土壤墒情有所改善,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东部地区和喜玛拉雅南麓需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防范滑坡、泥石流和山洪等地质灾害。文章将针对此次天气过程,重点探讨如何在"三性天气"中提供更好的气象服务,为了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气象决策服务关注重点和生产生活建议,过度季节准确预报降水相态(雨、雪)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