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刘用奇 《现代语文》2006,(7):122-122
提起《红楼梦》里贾府的女管家王熙凤,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人说她长得漂亮,是个美女子:有人认为她精明能干,是个女强人。在我看来,还是《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中贾母对她的评价一语中的,准确鲜明。贾母说:“她是有名的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称作辣子,只管叫她‘凤辣子’就是了。”  相似文献   

2.
“引”,“引导”,即通过与学生平等交流,归类、整理学生的发言内容,纠正学生的失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重要问题的探究上来,借助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感情,引起共鸣。如教《桂林山水》,我把学生提出的二十多个问题逐一淘汰筛选,抓住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等突出特点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再投影,学生看后觉得污染严重,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如果不抓紧治理,排除污染,那么桂林山水必将毁于一旦,中外游客将会乘兴而来,扫兴而归,共鸣效果产生了。创,“创造”,即在“引”的基础上,形…  相似文献   

3.
在欧洲,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爱和美的女神。其雕像于1820年发现于希腊米洛斯岛,为半裸全身像,面容俊美,身材匀称,衣衫滑落至髋部,双臂残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线美,显得端庄而妩媚,收藏于巴黎罗浮宫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1922—1923年《小铃儿》的问世,标志着老舍在中国的文坛的起步。作为二三十年代的作家,老舍的可贵之处在于其建设者的气魄。总的来说,老舍的著作以风格、文化型为主,而以政治、伦理型为辅。在“笑声”中烘托出他对于生活的严肃的态度。《马裤先生》、《善人》用漫画式的笔画,突出市侩和伪善者的丑态,发挥了讽刺的力量,《抱孙》、《开市大吉》充满了相声式的笑料,使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看到了生活的愚蠢和虚假,笑声成了武器。从他作品的前后来看,早期作品中的批判和鞭挞往往较为温和,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要笑骂,而不赶尽杀绝,我失了讽刺而到幽默。”  相似文献   

5.
“后散文”就是这样一种姿态的散文,它不属于任何流派,也不带浓厚的技术痕迹。我们所看到的,既有内心的,也有文化的;既有主流的,也有边缘的。各种文化、思想和风格在“后散文丛书”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从中我们能读到这种市场之“后”的“非媒体散文”,它不时尚,不急躁,不过分自我,能包容对世界的不同看法。或许,正是这样的写作,才更有可能抵达写作的本来意义;让文字与思想、与命运、与灵魂真正融合。  相似文献   

6.
1.诱导:变“苦学”为“乐学”诱导,就是诱导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变探究新知识的认知活动为学习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目前学校的学生,有一部分人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习动机不纯,没有求知的欲望。兴趣在思维之中,思维在活动之中,没有活动就没有思维,没有思维就没有兴趣,没有兴趣就不会产生“乐学”的动力。我们应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2.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疏导,就是当学生思维受阻或思…  相似文献   

7.
教育,就是通过各种实践训练,使书本知识转化为实用能力的过程。这种能力,就是人的素质。素质教育,也就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基本素质的教育。古人颜元曾在《习斋记余》中指出:“读得书来,口会说,笔会做,都不济事,须是身上行出,才算学问。”由此看来,教育必须要做到“知”与“行”的高度统一,否则,就算不得成功。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普遍存在着重知识理论,轻实际行动的问题,在学生面前仿佛筑起了一堵高墙,将“知”与“行”隔离开来,使“知”与“行”俨然成了两张皮,难以联系起来,难以结合到一起。于是,便使许多学生出现了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讨论了在大气压强教学中程序的使用方法。“大气压强”的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是比较抽象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比较困难。为了让学生全面深入理解掌握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根据托里拆利实验,笔者设计一套程序教学方案,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将大气压强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的“分解”与“综合”是必然会发生的,对这些经济学科的“综合”,是同经济学新体系的设计同步进行的,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双重的,一方面是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谨的经济学新体系的出现;另一方面是一个使各门具体经济学科分工合理,划分清晰,功能完备的经济科学体系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张爱民  刘峰 《江西教育》2002,(20):26-2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开篇的“前言”部分,对语文学科性质作了这样的定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既说明了语文的交际功能,也展示了语文的文化功能。篇中“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部分又进一步提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等等。篇末又以70首古诗文(1~6年级)背诵推荐篇目作为“底线”,更是让“文化”的气息荡气回肠。什么是文化?文化人类学派的鼻祖泰勒对文化下过一个…  相似文献   

11.
在探讨有效教学的策略中,我校提出了学生主体参与的“动”、“懂”、“悟”递进策略,即通过让学生动起来,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达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相似文献   

12.
为了配合素质教育的推行,历史课改在实验区展开,既给我们带来新意,又让我们感觉到困难,但我们知难而进,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3.
据悉,在今年举行的一场北京市高校高职班招生咨询会上,前来咨询的学生和家长把北京海淀走读大学的展台围的水泄不通,数千份招生简章被一抢而空。与招生爆棚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此前一周该校举办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见面会却显得冷冷清清。那天一共有80多个企事业单位来到海大招聘,其中不乏像康泰保险公司、中国国际旅行社、北京城乡建设集团这样的国有大公司,学校为此做了充分准备,每家单位占用一间教室用于招聘,没想到当天还有十几家单位不请自来,以致学校不得不把多功能厅临时改作招聘现场。然而用人单位的热情却没有换来学生的青…  相似文献   

14.
“in”与“on”在英语学习中是运用较多的两个词,即可用于表示时间,也可表示地点。一般来说,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指地点时,“in”表示“在…里面”,常指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如:intheroom,intbottle,inthebox等;“on”表示“在……的上面”,常与某物相接触的表面上,如:onthefloor,onthetablonthehill等。然而,在某些地点,人们常常将二者混淆,如:1.Somebirdsaresinginginthetree.Therearemanyapplesonthetree.(apples是树上长出来的,用介词“on”,birds是来的,而用“in”。)2.There'sabigwindowinthewall.T…  相似文献   

15.
冯梅珍 《广东教育》2002,(10):52-52
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品质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指导学习方法时,教师要力改过去包得多、统得死的教法,着重在“放”、“练”二字上做文章。1.放:放心、放手。不少教师上语文课,常常是“忧”字当头,忧自己讲得不透,忧学生没有读懂,忧学生言不由衷,忧学生笔记不全等等。如此进亦忧,退亦忧,课堂上当然就唯恐不周,一包到底了。作为语文教师,我深切体会到,到了该放学生一马的时候了。放,是放心。面对一篇文章,要放心让学生去研读、去感悟。诚然,就单个学生来说,其知识可能不及教师多,钻研不及教…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第一册)第10页提到:“这时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和食盐,就会导致机体的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当血钾含量过低时,会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如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文中的此“心率”非彼“心律”,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但大多数学生对“心率”与“心律”的概念混淆不清,而不加以区别,常混为一谈。现把两者的区别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7.
当你正在职场上春风得意时,办公室里却半路杀出个“侵略者”,眼看自己精心经营的职场领地就要被他(她)侵犯,你的内心肯定暗叹命运不济。面对这个强手,你应该怎么办?难道就坐以待毙吗?非也。俗话说:“人无完人”嘛。“侵略者”自然也有其弱点,只要你善于把握形势必然有胜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古代的尊卑制度是非常严格的,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要求,我们从所学的古代文言文中涉及的“左”与“右”的点滴信息,可以管窥一二。先秦以前的官位,以右为上,以示尊卑。《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说相如完璧归赵后,被赵王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极其不服,即与此风俗有关。这可追溯到古代的朝堂礼制上,在朝堂大殿中,国君面南背北而坐。功臣、列侯、将军、军吏站立与西方东向,(对国君而言在其右侧立);文官丞相以下站于东方西向,(对国君而言在其左方)。这种礼所表现的尊卑,又得以推广,古时人们也把居社会上层的贵族统治者称…  相似文献   

19.
主观评价性副词“就”和“才”都是预设触发语,当二者语义指向左边时,在时间、数量、速度、难易程度等方面,“就”表示“少、短、快、易”,而“才”则相反。由此出发引申用于条件逻辑关系方面时,“就”侧重条件的充分性,有它就够,其条件松、要求低、标准宽;“才”表示条件必要性,缺它不可,其条件紧、要求高、标准严。它们在时间方面可以引申到条件的有无,充分与否。由此得出二者的预设情况,进而区别“只要”句和“只有”句。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标要求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也就是说,只有学生自己和课文亲密接触,才能读有所思,学有所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