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刘璐 《英语广场》2023,(7):101-104
顺应论强调特定语境中的话语生成与理解。话语生成过程涉及社会认知、文化心理等多维度顺应,这为阐释翻译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翻译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认知过程,是译者在翻译活动中选择顺应译入语语境以及译文读者认知心理的语码过程。在顺应理论视域下,教师在翻译教学中解析翻译动态选择,培养学生的顺应译文语境文化意识,对学生产出有效译文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语言转换的过程受到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影响,绝对等值在翻译中是不存在的,但是有效的翻译是可以实现的目标。关联理论把翻译视为一个涉及大脑机制的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翻译本质上是一个译者在原语认知语境和译语认知语境间寻求最佳关联性的过程。译文作为一种阐释性文本在内容上必须与原文相似,并且使译文读者像原文读者一样没有付出不必要的推理努力就达到足够的语境效果。原文与译文关联度相对应的语用等值翻译是获得有效翻译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3.
文化翻译的关联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跨语言、跨文化的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这为文化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视具体情况采用直接翻译或间接翻译,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4.
陈渊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27(11):134-137
王斌认为,关联理论解释的翻译现象就是同化翻译、可译性与重译。事实上,关联理论也可以解释异化翻译现象。翻译就是翻译作者的意图。根据原文作者的意图,译者可以作异化翻译。这样做虽然会增加译文读者的推理努力,但译文读者能获得更大的语境效果,从而也能保持最佳关联性的传递。根据认知语境的特点,必要时在译文中增加信息为译文读者营造一个关联语境,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近的语境推理前提。但过多的增加信息会增加推理努力且背离原文作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一个主客体互动体验的过程,翻译的语境理论应充分考察相关主客观语境因素及其互动。结合功能语境理论和认知翻译模式,我们提出翻译中的语境因素应包含社会文化、交际情景和语篇上下文等客观语境要素和社会认知与个人认知等主观语境要素。个人认知和社会认知作为主体认知界面作用于社会文化、交际情景和语篇之间,译文是这五个语境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的"文化转向"开拓了翻译研究的新视野,翻译研究从语言层面转向文化层面,翻译被看作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关联理论对翻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用其分析翻译中的文化误译现象可以发现,充分照顾到译文读者认知语境的有意误译,使得译文读者只需付出很少的推理努力便能找到原文与其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译者也应发挥主体性与创造性,避免无意文化误译的产生,并充分运用有意文化误译以更好地实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7.
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在译者认知语境的视阈下完成的明示——推理交际过程,译者的认知语境是动态的,随着交际的时空、情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翻译的动态性决定了译文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同时使翻译标准呈现相对性,多元互补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Sperber与Wilson关联理论的基础上,应用与认知语境相关的心理基础:知识草案与心理图式,结合熊学亮的认知语境模式和赵彦春的翻译模式,提出了译者在翻译中的认知推理模式。将该模式应用于翻译实践可以帮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意识地应用关联与认知语境理论,进而得到恰切的译文。该模式指出,我们在对话语的理解与翻译过程中有三种因素在起作用:情景因素,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相似文献   

9.
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与不同的认知语境.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译者应依据最佳关联的原则,充分考虑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帮助译文读者理解原作中习语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关联翻译理论,以《浮躁》英译本为个案,探讨汉语独特文化意象英译的翻译方法。研究表明,当原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在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中缺失的情况下,译者只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推导出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通过直译加注、舍去形象意译或者转换形象都可使译文达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1.
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翻译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也应遵守关联原则。文化翻译应以最佳关联性为取向。充分考虑原文作者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是使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及文化翻译策略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的理解是一种包含示意和推理两方面的认知过程,接受者根据交际者的示意行为,结合语境假设,求得语境效果而获取说话人的交际意图。虽然该理论是基于认知科学而不是针对翻译提出的.但是对翻译具有很大的解释力。本文将关联理论应用于化妆品翻译.并将最佳关联作为化妆品翻译的最终目标。在关联理论指导下把化妆品翻译看作是一个交际过程.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及不同的文化背景.视具体情况采用顺应译文规约的归化和保留原文特色的异化策略.以帮助化妆品消费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从而最终实现译文说服顾客购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苏粤 《考试周刊》2009,(5):43-44
在关联理论框架下,语境被定义为一个动态的概念,翻译过程被看作是一个三元明示推理过程,能否提供最佳语境效果,使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在认知上互明,达成与译语读者的最佳关联是翻译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从语境观角度分析了关联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4.
关联理论的翻译观认为翻译就是寻求最佳关联。最佳关联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也是翻译的标准。而最佳关联又取决于推理和语境效果。由于译者的认知不可能等同于原作者及译文读者的认知,译者必须通过分析推理构成对原著的认知心理图式.再通过译文将自己形成的认知图式传递给译文读者,最大限度地使译文读者的期盼和原作意图相吻合,这就为译者提供了发挥主体能动性的广阔空间。译者的主体性贯穿翻译始终。翻译成败有赖于译者主体性发挥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广告翻译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语用关联顺应翻译为广告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使广告取得预期的效果,在广告翻译过程中可从语言现实,社会文化,消费者心理三方面在原文认知语境中寻求最佳关联,在译文认知语境中做出动态顺应。  相似文献   

16.
语用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语用学的理论成果如关联理论,语用推理,认知语境等应用到翻译领域不仅丰富了翻译理论而且有效的指导了翻译实践。如关联理论引入翻译理论形成了三元关系的翻译理论新模式。认知语境和示意-推理交际模式从语用学角度讨论了在译文中要不要译出源文作者隐含意图。  相似文献   

17.
从关联理论解读翻译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的理解是一种包含示意和推理两方面的认知过程,听话人根据说话人的示意行为,结合语境假设,求得语境效果而获取说话人的交际意图,翻译也研究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由于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交际过程,故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视具体情况采用顺应译语文体规约的归化策略或保留原文特色的注释性异化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角度阐释汉语古诗类比式意象组合的英译过程,以期揭示类比式意象组合英译的交际和认知本质,并探讨基于关联理论的类比式意象组合英译策略。译者理解原诗类比式意象组合就是寻求意象组合与认知语境间最佳关联的过程,需理解意象组合方式所产生的特殊语境效果;翻译类比式意象组合就是将原诗意象组合的最佳关联在译文中进行传递的过程,可以根据原诗意象组合方式所提供的引导读者理解原诗的交际线索,通过改变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尽可能在译诗中转存原诗意象组合方式。译者的最终目的是使类比式意象组合在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中产生和原诗意象组合类似的语境效果,并且让译文读者为此不用花费不必要的认知努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Sperber与Wilson关联理论的基础上,应用与认知语境相关的心理基础:认知模型和文化模型,将其应用于翻译实践有助于译者得到更为精确的译文。  相似文献   

20.
论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翻译中的关联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认知推理的角度,借助关联理论框架探讨了关联理论和翻译的关系,关联理论将语境定义为一个动态的概念,即它是用以解释话语的一系列前提,在具体的翻译活动中,语境应分析到何种程度为止,主要是由关联性决定的;一旦寻求到最佳关联时,一个特定的语境才算确定。因此我们认为在语码转换过程中,关联性起着关键作用,决定着译文信息和形式等相关因素的取舍;译者的任务就是:在翻译中,依据动态的语境,进行认知推理,找到最佳关联,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