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小学生由于“留守儿童”和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极差,导致诸如厌学、逃学、离家出走,甚至轻生现象的发生。如何对农村小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抗挫折教育要因人而异;实施抗挫折教育要善于激发学生自强的信心;实施抗挫折教育要适时地创设情境;实施抗挫折教育要社会、家庭、学校相配合。  相似文献   

2.
农村小学生由于“留守儿童”和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极差,导致诸如厌学、逃学、离家出走,甚至轻生现象的发生。如何对农村小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抗挫折教育要因人而异;实施抗挫折教育要善于激发学生自强的信心;实施抗挫折教育要适时地创设情境;实施抗挫折教育要社会、家庭、学校相配合。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挫折,小学生也不例外.处于身心快速发展中的小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方面可能面对各种各样的挫折,那么如何让小学生坚强、正确地去面对挫折、战胜挫折,提高抗挫折能力,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妥善的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4.
挫折心理是小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严重的挫折心理对小学生的的人格和品质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伴随着学生的挫折心理会产生一些消极的行为和表现,小学生的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自身学习、自我评价、人际关系、意外刺激、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因此,解决学生的挫折心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挫折心理是小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严重的挫折心理对小学生的的人格和品质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伴随着学生的挫折心理会产生一些消极的行为和表现,小学生的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自身学习、自我评价、人际关系、意外刺激、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因此,解决学生的挫折心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对于小学生的心理教育,越来越受到教师,家长,教育专家的重视,广大小学生由于心理脆弱,缺乏抗挫折能力而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目前不断显现出来,对学生如何进行挫折教育,是许多有识之士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小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既要提高小学生的文化课程修养,又要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其中提高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十分重要。小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所以在处理各种学习或者生活问题的能力很弱。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应该加强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增强他们面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林海梅  刘兰香 《考试周刊》2012,(29):120-121
一 大量研究和实例表明:我国小学生的应对挫折能力较差,心理承受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挫折教育在整个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定型,若外界的消极影响不能被消除或有效抑制,就会出现各种消极意识和心理问题,影响其以后的健康发展。学校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的抗挫能力培养是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提高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引导其自觉调整心理状态,正确对待挫折,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认为,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情绪反应。对小学生而言,由于其独立性差、依赖心理强、情感脆弱,所以在遭遇挫折时若得不到正确引导,往往会对其产生不良影响。然而就像接种疫苗能够获得某些传染性疾病的免疫力一样,个体身心的成长也离不开挫折。就实际情况而言,培养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学校、社会和家庭都要对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日本和美国对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都十分重视,他们的孩子独立性都比较强。美国的大部分家庭…  相似文献   

11.
<正>学生对于挫折的承受能力是其在学习、生活甚至于日后的工作过程中的一种必备的能力,抗挫折教育正是为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而设置的,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在挫折中尽快恢复,勇于面对挫折。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阶段,人们对于培养学生抗挫折的能力越来越重视,也有很多家长和学校故意为学生创造一些挫折。据教育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中小学生都在焦虑、自卑、嫉妒等方面存在着心理上的障碍,有的程度较深,表现的较为明显,已经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有的则程度较浅,不太容易看出来,则被家长和老师忽略了。笔者是一名体育教师,分析  相似文献   

12.
1.巧妙利用各种事件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光讲道理有时很难收到实效,必须使学生从“挫折中悟挫折”。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及时、直观地进行教育。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受到老师的批评,几次举手想回答问题而没有得到机会,便脸色难看,甚至摔课本,砸文具。教师这时不能着急发火,更不能视而不见,可以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同学讨论,或者让学生写几篇关于耐挫折的小文章,让学生自己领悟道理,增强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自杀事件发生,并且自杀学生的年龄层也越来越低。世人皆知,教育要从孩子抓起。在小学阶段就要融入抗挫折教育,从小培养其生活技能,并培养其顽强的心理素质,塑造其健全的人格,促使其能够承受住心理压力和生活压力。主要研究了抗挫折教育在小学生的人格塑造中的影响。从抗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开始谈起,深入分析抗挫折教育对小学生人格塑造带来的影响,期待可以帮助小学生尽早地做好面对社会的准备,帮助学生塑造好顽强的人格。  相似文献   

14.
抗挫力是个人在遇到挫折时,能顺利地克服挫折带来的消极状态的心理特征.小学生心理较成年人脆弱,在挫折面前他们往往会显得过分焦虑,有时还会出现抑郁、恐惧等症状,可见开展小学生抗挫心理教育,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期间开始培养抗挫折能力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和良好性格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而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个体可以从课堂教学、活动实践、树立榜样、联合家庭教育这四个方面综合展开抗挫折教育。小学班主任开展抗挫折教育是实现学校德育为先这一原则的重要体现,是真正发挥教师为国育人的作用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挫折心理是指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满足,目标不能顺利实现时的情绪状态.适度的挫折心理可能增长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考验、磨砺个体的意志品质.然而,挫折心理过于强烈、过于频繁,则容易引起行为偏差,导致种种心理疾病.小学生尚处于生理和心理未成熟时期,心理承受力一般较差,更容易出现棘手的问题.本调查拟初步分析探讨小学生挫折心理的敏感区,小学生挫折忍受力和小学生对待挫折的态度与方式等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运用自己编制的挫折情境问卷和修订的挫折应付方式问卷,对600名中低年级学生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挫折来源大小依次为在同学关系方面、家庭方面、学习方面、师生关系方面和生活方面,家庭方面存在年级差异;(2)小学生采取的挫折应付方式由多到少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结果表明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挫折应付能力,使用积极的挫折应付方式较多,但不同性别、年龄、居住地的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在挫折应付方式上存在差异。建议应该关注农村小学生学习压力的缓解和疏导,重视城市低年级小学生抵御挫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所谓挫折教育,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某种情景,提出某些难题,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可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一、创设挫折情境,培养学生抗挫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职学生相对于普高学生而言,在思想、性格、习惯、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对多一些,因而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我们应引导中职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克服自卑心理,并通过挫折训练,树立自信心,提高抗挫折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和团队精神。这是对中职学校体育专业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溺爱有加,但要求却很高,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心理越来越脆弱,承受挫折能力降低.很多学生遇到挫折后,不愿意讲给父母、老师听,好朋友又很少,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心情一直很压抑.为了帮助学生调节心理情感问题,学校开展了指导学生写心理日记的活动,一方面给学生创造一个发泄自己苦闷、烦恼的平台;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心理日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以便及时地疏导与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