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信以布衣之身,"乞食于漂母",连饭都没得吃.起初,他找到项羽的国有大型企业,却始终得不到重用,后来勇敢跳槽,终于官拜大将军,封齐王,位极人臣,可以说创造了职场神话.  相似文献   

2.
李伟同学问:怎样理解《庄暴见孟子》一文中,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 孟子是孔丘以后最主要的儒家代表,他拜见齐王当然是要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刚见面,他并没有开门见山地谈“仁政”,而是提出“王尝语庄子好乐”之事。孟子是从齐王最感兴趣的话题谈起,先取悦于齐王,从而使齐王接受自己的主张。出乎孟子意料之外,齐王却“变乎色”。面对这不和谐的气氛,孟子并没有气馁,他故意褒扬齐王说:“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又替齐王解围:“今之乐犹古之乐也”。齐王如释重负,而孟子在齐王不知不觉中转移了两个概念:“先王之乐”换成了“古之乐”,“世俗之乐”换成了“今之乐”。这样不仅消除了齐王的不悦,而且又引出了他的好奇心:“可得闻与?”孟子还不急于亮出自己的主张,而是反客为主,连发两问。这两问紧抓齐王好乐的心态,迫使齐王肯定“与众乐乐”。这样就自然地将谈话内容纳入自己预设的轨道,为下面进一步  相似文献   

3.
捉刺客     
请小朋友想一想,齐王用什么办法抓到了刺客?战国时期,谋士苏秦经常为齐王出谋划策,齐王很赏识他,为此一些人便妒忌苏秦。一天晚上,一个刺客闯进苏秦的书房,把正在读书的苏秦刺伤后逃跑了。齐王听到消息,大为震惊,立即来看望苏秦。捉刺客$粹介动漫工作室  相似文献   

4.
想必大家一定听说过"田忌赛马"的故事。田忌的马不如齐王的马,但他采用了很好的策略,用他的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用他的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用他的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最终以三局两胜取得了胜利。我也从电视上多次看到此类策略,今天,就让我给大家讲一讲我的亲身经  相似文献   

5.
斗鸡     
奉齐王之命,一位姓纪的先生为齐王养鸡。这些鸡不是普通的老母鸡,而是训练好后要去参加比赛的斗鸡。鸡才养了10天,齐王兢不耐烦地问:“养好了没有?”纪先生答道:“还没好,现在这些鸡还很骄傲,自大得  相似文献   

6.
赛马的学问     
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开创了数学中的一门分支──统筹学的先河.事情经过是这样的:田忌经常和齐王赛马,他们的马都分为上、中、下三等.但齐王的每一等都比田忌的好,因此,田忌每次赛马都输给齐王.当时,孙膑是田忌的门客.有一天孙膑对田忌说:“您明天邀齐王赛马,且以千金为赌注,我保证您赢回千金,”第二天比赛时,齐王出上等马,孙膑就让田忌出下等马,这样先输了一场;接着,齐王出中等马,田忌出上等马,赢了一场;最后,齐王出下等马,田忌出中等马,又赢了一场.结果田忌两胜一负,净赢一场,卒得千金.用最少的人力…  相似文献   

7.
呆若木鸡     
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渻(shěng)子帮他训鸡。齐王求胜心切,没过几天,便派人来催问,纪渻子说:“鸡没训好,它一见对手,就跃跃欲试,沉不住气。”过了几天,齐王又派人来问,纪渻子说:“还不到火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庄暴见孟子》一课中说到,当孟子问及齐王是否曾对庄暴说过喜欢音乐时,“王变乎色”。对于齐王为什么变色,变成了什么色,笔者认为值得探究,这对于我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齐王丰富内心世界的感受、对齐王治国政治主张的认识、对孟子思想的把握、对孟子论辩艺术的领悟、对课文结构转承巧妙的学习以及对课文深刻主题的归纳等等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战国时期已开始研究战略对策。魏王要和齐王赛马,两国分别有上、中、下三等马,但是魏国三个等级的马分别均比齐国三个等级的马跑的快。魏国是大国,一定要和齐国赛马,齐王不得不和魏王比试。如果比赛肯定以三比零认输。这时齐王的军师田忌向齐王献上一计,要齐王下等马在第一局与魏王上等马赛,肯定先输一局,但是这时魏王还有中下等马,  相似文献   

10.
梁慈祥 《辅导员》2011,(29):18-19
教材原文见六年级下册《舍本逐末》,P121:战国时候,有一次齐王派遣使臣到赵国去拜访赵威后,以示友好。赵威后很热情地接待来访的使臣。使臣在献上齐王准备的礼物后,又呈上一封齐王写的信。  相似文献   

11.
《考试》2008,(6)
选自《战国策》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往往是邹忌善于讽谏,齐王从善如流,结果使得齐国大治,"战于朝挺"。这诚然不错,但我们换一个角度解析,则看到了完全不同的另一面。齐王初开言路时,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我们在为这盛况陶醉时也  相似文献   

12.
我们都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由于齐王的上、中、下等马都分别比田忌的上、中、下等马强得多,所以田忌是屡战屡败.孙膑看到田忌的上、中等马分别比齐王的中、下等马强,于是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帮田忌赢了齐王.还是同样的马,只是变换了思考角度,改变了出场顺序,就取得了反败为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旧史关于唐高祖屡次私许秦王为太子以及太子、齐王谋害秦王等记载,俱属虚妄不实之词,然齐王有不事二兄、觊觎帝位野心之记载,却不宜轻率否定。秦府政变谋划包括诛杀太子、齐王以及如何处置唐高祖两方面的内容,政变当日太子、齐王系由通训门而非玄武门进入太极宫,其目的地应是中华殿。由此,双方交战细节、宫府集团轻忽玄武门御守、高祖泛舟海池等诸多疑难情节,便可获得新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透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属第六单元(先秦史传散文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选自<战国策·齐策>.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自己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设喻,使齐王广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钱文海 《语文知识》2016,(21):58-59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的课文应该做到"三读"——读篇章智慧、读民族精神、读言语情味。一、把篇章智慧"读"清楚《邹忌讽齐王纳谏》作为传统文化经典,有着传统艺术的表达智慧,蕴藏着丰富的民族写作经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传统智慧首先表现在篇章结构上的智慧。《邹忌讽齐王纳谏》正文共分4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的是生活小事。  相似文献   

16.
王朝岚 《学语文》2008,(3):18-18
近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一些鉴赏文章,发现有人认为邹忌讽谏的成功当归于“脱身说法”,如数参选徐仲涛的赏析文章认为:“先述说自己的生活经验,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是出于不同的动机.先给齐王一个清晰的印象,然后义以齐王所处的生活环境和自己作比较,指出齐王受蒙蔽的严重。  相似文献   

17.
<正>相信大家一定耳闻过这样的故事:管仲和鲍叔牙是一对好朋友,鲍叔牙的仆人多次在鲍叔牙面前指责管仲,说管仲的不是,但是鲍叔牙都是耐心解释,替管仲开脱。后来因为管仲得罪了齐王,齐王要杀管仲,也是鲍叔牙在齐王面前费尽口舌,力保管仲,最后齐王非但没有杀管仲,还让管仲和鲍叔牙一起治理齐国,齐国很快就富强起来。管仲和鲍叔牙互相信赖、真诚相待,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管仲和鲍叔牙能够互相信赖、真诚相待。那,我们的校园呢?我们的老  相似文献   

18.
杨勇军 《高中生》2010,(10):51-51
传说战国时代的齐闵王患了忧郁症,请宋国名医文挚来诊治。文挚详细诊断后对太子说:“齐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才能治好。如果我激怒了齐王,他肯定要把我杀死的。”太子听了恳求道:“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后一定保证你的生命安全。”文挚推辞不过,只得应允。文挚与齐王约好看病的时间,结果第一次文挚没有来。约第二次,第二次又没来。  相似文献   

19.
此文提供了根据题目新编故事的经验:①因题中有“明天”,构思了齐王临终嘱咐王子的情节。②因题中“留给”的蕴含十分丰富,补充了淳于髡谏齐王禁“三好”的情节。  相似文献   

20.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录与评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大家已经预读过了.那么我们现在做两个练习,说说课文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思,说说《战国策》“策”字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