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沿黄地区农业灌溉以引黄灌溉为主,农业状况直接受黄河来水制约,沿黄地区农业水利设施较为落后,灌溉方式较为粗放,无法高效利用时空分布不均的黄河来水,本文旨在提出沿黄地区科学灌溉网络建设,通过工程手段将沿黄地区建设成多元化的灌溉系统,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保障沿黄地区达到"全时灌溉"、"全时排碱"、"采补循环"的高标准农业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 山东地处黄河最下游,河道长628公里,现有各类堤防1450公里,险工98处,控导护滩工程119处,各类大、中型涵闸76座。河务局是黄河水利委员会驻鲁事业单位,在沿黄9市(地)及28个县(市、区)均设有管理机构。全局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135名,有高级职称者79名。担负着黄河山东段的防洪、防凌、引黄供水以及各类工程的管理任务。 河务局的科技工作,在山东省、黄委会的领导下,  相似文献   

3.
<正> 黄河从山东省东明入境,经9市25个县(市、区),在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628km。黄河以泥沙含量大、灾害多而闻名于世,年均来沙量近10亿吨,河道不断淤积,特别是80年代以来,黄河年来水量明显减少,泥沙淤积严重,河道年均升高10厘米左右,河床高于背河地面3-5米,设计洪水位高出背河地面8-10米,是典型的“地上悬河”,防洪形势十分严峻。 多年来,山东黄河河务局一直致力于治黄科技工作,结合生产和防汛的实际需要,开展防汛抢险机具的开发研制和技术推广工作,为确保黄河岁岁安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黄河水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 ,奠定了今日黄河流域的昌盛繁荣。然而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黄河水资源过度的需求使黄河不堪重负 ,以致黄河下游频频出现断流。提醒人们 :解决黄河问题刻不容缓。黄河是沿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是我国下一世纪内陆经济发展的轴心。黄河断流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所关注的重大问题。分析断流原因 ,正确评估其危害 ,预测趋势 ,指出必要措施以缓解断流 ,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中科院地学部组织院士及专家进行了黄河断流实地考察 ,并与沿黄地方部门组织了多次研讨会 ,对黄河断流问题取得了一些共识 ,兹…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是黄河流经的重要区域,流域面积位列全国第二。近年来,随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内蒙古围绕黄河流域的重点开发,推出了一系列实际举措,将沿黄生态经济带打造成高集聚度、绿色低碳的示范经济区。当前抓住沿黄经济带发展契机,对寻找区域经济增长点,培植优质税源,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介绍了当前沿黄经济带发展现状,对沿黄经济带发展瓶颈期、改革阵痛期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内蒙古自治区沿黄经济带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黄河下游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复杂,矛盾日益突出,定量评估其和谐发展水平对黄河下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经济、人口、资源、环境4方面构建和谐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单指标量化-多指标综合-多准则集成”评价方法(SMI-P方法),评估黄河下游河南、山东沿黄17个城市2010—2018年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水平;利用雷达图、箱线图分析其时间变化过程,利用Kriging插值法分析其空间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总体和谐水平不高,但逐年稳步提升;经济子系统发展指数最高,环境子系统次之,人口和资源子系统发展指数较低;②和谐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呈现以郑州和济南为中心的高水平聚集区、两省交界城市的低水平聚集区,其他地区为中等水平。最后,结合黄河下游特征,根据不同的聚集区分析其和谐发展过程中的优劣态势,并从结构调整的角度提出促进黄河下游和谐发展的建议。本文旨在通过量化黄河下游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水平,为黄河下游和谐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许冬梅 《科技风》2012,(18):245
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沿黄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各种思想观念、文化潮流不断的冲击着原有的黄河治理开发理念,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强化民主法治意识,为黄河治理开发提供思想和制度保障。本文结合基层黄河党建工作实际,提出了新时期的基层黄河党建工作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8.
黄河断流的经济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断流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体制因素,本文通过博弈分析指出现有指令配水模式的症结所在。在对沿黄地区进行经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立黄河流域经济与市场共同体,引入流域水资源“准市场”,建立合理高效的水分配机制,进一步推进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位于陕西省北部的榆林地区,上地瘠薄,资源匮乏,生态环境差,人民生活贫困,是陕西省三大特困地区之一。为了探索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早在1960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就将黄河沿岸红枣林带列入8条经济林带建设之一。1981年的陕西省果树区划和1988年的陕北老区脱贫致富重点资源开发规划,都把榆林地区的沿黄6县列为红枣基地县。1989年,国家科委、省科委和省陕北建委在清涧、佳县实施了“陕北红枣优质丰产示范基地建设”,取得了巨大的  相似文献   

10.
维持系统的生态功能是生态调控的主要目的,因此基于生态功能空间差异性的生态调控研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的可操作性。青海省境内沿黄地区是黄河的源头区,对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持等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该区面临着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功能损失。本着恢复生态系统功能的目的,在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依据主导性原则,按各生态功能区所占面积比例,将研究区确定为黄河源生态功能区和青海东部生态功能区。前者的主要生态功能是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后者则是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控制。从生态功能损失的机理看,前者水热矛盾突出,自然因素限制,而后者则由于人为干扰强度过大。基于生态功能空间差异性分析,以生态调控理论为指导,针对不同功能区特点提出了以“保”和“建”为主导思想的生态调控方案。黄河源区以保护为主,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和现有林地的管理,对草地沿环境梯度实行分区治理。青海东部区以建设为主,通过水土治理工程和植被综合恢复工程,实现生态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是我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自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到目前为止,引黄灌溉面积已发展到3000多万亩。随着沿黄地区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工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用水量急剧增加,进一步加剧了黄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如何解决黄河下游日益紧张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保证黄河下游两岸的经济发展,已成为世人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流域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发样地,她已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对世界进步与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黄河流域面积达75.24万平方公里,黄河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流长5464公里,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在山东省北部流入渤海。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日趋严峻:在黄河源草原大面积退化、众多高原湖泊在萎缩、大气降水在锐减、荒漠化土地在继续扩张;在黄河中上游地区沿长城一线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地继续向东南两个方向推进;在黄土高原有45万平方公里土地  相似文献   

13.
沿黄灌区为弥补黄河来水时空分布不均,引黄灌溉供需矛盾的突出问题,布设了较多的机井灌溉设施,在引黄条件较差时,启动机井灌溉,对缓解农业旱情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但是沿黄灌区地下水超采监管不到位,超采现象明显,因地下水超采引发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增设地下水超采补偿网路,在引黄条件便利时对地下水开采区进行回灌,能够极大地维持地下水动态平衡,达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4年~2009年山东省雷电灾害数据统计资料,分析了山东省最近6年以来雷电灾害的时间、空间分布以及雷电灾害特征分布情况。通过统计分析,全省雷电灾害月份分布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8B;空间分布情况表明烟台、临沂市为雷灾高发地区。  相似文献   

15.
盖召庆 《今日科苑》2009,(22):48-48,50
黄河洪水是中华民族挥之不去的心腹之患。这决不是耸人听闻,也不是夸大其词。历史上黄河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灾难,人民治黄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沿黄人民群众齐心协力,保证了半个多世纪伏秋大汛安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是人防的巨大成功,是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的结果,和1998年三江抗洪一样也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每年雨季冲刷,会使黄河堤防许多土质辅道损毁,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也给防汛抢险和沿黄群众生活带来不便.对辅道路面采用硬化保护与生物防护相结合的办法,可有效避免或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若全面推广,可使水利工程养护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沈光初 《百科知识》2022,(29):66-72
<正>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首富在中卫。中卫是目前全国唯一沿用古代军事建制“卫”字称谓的城市,也是黄河中上游最先得到母亲河哺育的城市。这里因黄河而兴,因黄河而美,也因黄河而富,是黄河沿线城市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被称为“中国枸杞之乡”“中国塞上硒谷”,还是宁夏乃至西北地区较为著名的旅游景区。中卫也曾是古代“丝绸之路”北线的重要驿站,是汉儒、游牧、军垦等多元文化的聚集地。  相似文献   

18.
科技大事记     
全面建设“三条黄河” 自古黄河只有一条,而新世纪里我国将在国务院批准的《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指导下,全面推进“三条黄河”的建设,把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全面推向现代化,实现“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的治理目标。这“三条黄河”就是“原型黄河”、“数字黄河”和“模型黄河”。  相似文献   

19.
从黄河谈起黄河以灾害频繁闻名于世,其所以为害,是因为它水中挟带的泥沙多。中游最多时,一立方米的水中,有500公斤泥沙;支流中最多时,达到一立方米水中有1,000公斤泥沙。俗语说:“跳进黄河洗不清”就是形容它这个特点的。这样多的泥沙从那里来?又被水流带到哪里去了呢?雨点滴落在流域的土地上,表土被雨滴溅起,成层地被水流带走,汇流到低洼之处,流速加大,流速越大冲刷泥土的能力就越强,这样  相似文献   

20.
“四大板块”总体战略叠加区域重大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有力支撑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但也因战略分割带来了资源浪费、区域发展不协调加剧等潜在风险。文章在归纳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形势的基础上,从战略协同融合的视角,突出国土空间全覆盖、核心引领和重大战略指引,提出了综合功能区布局方案,将我国划分为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长江中游地区、长江上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黄河下游地区及汾渭谷地、黄河“几字弯”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十大片区,并探讨了不同片区的功能定位和近期重点任务,以期为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