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社会资本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个热门概念,社会资本理论作为一个重要的分析范式已应用于社区建设研究。以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为导向,对我国因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而引发的城市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分析,并探究了如何重建社会资本来解决我国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前社区教育中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资源缺乏或不足,却又难于利用社会闲置的各种教育资源的问题,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对于社区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社区教育社会资本的构建机制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目标、网络、规范与信任。整合与获取社区及社会中的教育资源是构建社区教育社会资本机制的目标,建立社会关系网络是构建社区教育社会资本机制的核心,建立社区教育机构与社会之间的信任是构建社区教育社会资本机制的前提,确立相应的制度规范是社区教育社会资本机制正常运行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姜振华 《红领巾》2005,(4):30-33,58
社区治理的本质与社会资本的内涵之间具有天然的契合性,二者存在着结构性依赖和关联.社区治理的发展暗含着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需要丰富的社会资本作为基础,来实现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研究社区治理问题,要求我们引入新的分析视角和范畴,将作为民间参与网络和互惠信任关系的“社会资本“引进对社区治理的分析,着眼于政府与公民的合作网络.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理论具有的包容性和解释力为欠发达农村的社区建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文章从社会资本与农村社区建设的关联性出发,认为社会资本的流失与嬗变正是阻滞欠发达农村社区建设的关键,进而提出应从加强农民道德教育、培育农民公共精神、推进社区自组织建设以及发展集体经济和公共事业等层面重构社会资本,以推动社区建设可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5.
社会资本思想由来已久,与入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相比,它具有特殊的增殖性、无形性、共享性、不可逆转性、非均衡性等特征。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资本,本文对其增殖的原因从系统论、博弈论和新制度经济学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从社区教育研究的视角探求了社会资本理论对社区教育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6.
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组织网络、信任和规范是其重要表征,它们能够通过协调行动提高社会效率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社会资本存量的多寡与分布均衡与否,直接影响着社区发展的绩效.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发展存在着社会资本呈现存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的现象,社会资本的重建是促进社区发展的理想路径选择.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来看,社区发展主要在于加快社区制度建设、社区组织(包括志愿性团体)建设和社区文化培育及发展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从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探究和谐社区的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是城市居民的重要生活单元,在当代社会的功能日益凸显,因此,和谐社区便构成了和谐社会的创建基点。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来分析,和谐社区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层面工作的密切融合,而在这个融合过程中,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成为一个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只有运用了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方法及技巧,以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为工作切入点,和谐社区的构建才具有了实践的可能,从这个角度而言,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不仅构成了创建和谐社区的基础工作,同时又为和谐社区的构建提供了实践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而社区的培育和发展也是社区的社会资本积累的过程,“破窗理论”及其实践应用作为社区治安维护的重要理念和方法,不仅在保障社区安全上起到作用,同时在社区资本的几个维度上也发生着作用,促进着社区资本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社会资本是当代西方新经济社会学最重要的概念工具和分析范式,它的产生为人们研究经济与社会现象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但是,作为一个新的理论概念,它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把其应用到我国的学术研究时,不能完全地加以借鉴,应充分考虑到中国文化背景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演进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视角下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网络和信任,经济学视角下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核心是提高社会资本效率,而管理学视角下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核心则是社会资本对组织学习、技术创新和组织源动力形成的作用.基于已有理论研究的成果和不足,今后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要进一步厘清和规范社会资本的概念,统一社会资本的测度方式,加强与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结合,引入代理和信息问题,这样,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将会更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梳理社会资本、社会网理论入手,并阐述虚拟社区的概念、特点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进而对大学校园虚拟社区进行解剖,论述虚拟社区积累的潜在社会资本,转换为现实社会资本的可能性.本文认为校园虚拟社区将成为帮助大学生求职、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条新渠道.  相似文献   

12.
以社会资本建设和谐社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是促进社区发展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源。社会资本可以促进合作行为的产生,有助于解决社区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集体行动困境;可以促进社区内形成自生自发的秩序,减少社区治理成本,达成治理目标;可以促进社区创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社区的团结提供一种“粘合剂”,促进社区的和谐,从而推动社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日益加快的农村城镇化进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就是改善农村现状,推动农村和谐社区建设。作为一个综合性问题,农村社区建设对社会进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它对能否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至关重要。然而在我国和谐农村社区的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和制约因素,亟需我们突围,基于此,本文深入探讨了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和谐社区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从布迪厄场域理论视角探讨社区教育工作者在薪酬待遇、工作环境、专业支持、人际关系、专业发展内驱力和职业认同感等方面的生存状态。通过对宁波市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调查研究发现社区教育工作者薪酬待遇较低、工作负担大、专业支持弱、社会尊重认可度不高、专业发展内驱力不足、职业认同感不高,在教育场域中处于边缘被动地位。提出建构社会资本、夯实文化资本、提升经济资本和注重惯习塑造是改善社区教育工作者生存状态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陈宇秦 《安康学院学报》2006,18(5):23-25,32
近年来,社会资本理论已经成为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所普遍关注的热点和前沿问题,社会资本概念也被广泛用来解释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虽然社会资本具有强大的解释力,但是社会资本也有其固有的、自身无法解决的困境。本文拟就社会资本的解释力与困境做一些探讨,旨在使人们对社会资本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以期能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新型城市社区和统筹域乡社区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河北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设在覆盖范围、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供给不平衡、供需结构矛盾突出、资金投入不足、投资主体单一等问题。因此。需突出社区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定位。加强社区服务人员培训力度。加大社区服务资金投入.明晰公共服务体系的主体职能分工。以完善河北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互联网推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通过互联网把社区居民联系起来,使全体公民共享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成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夯实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区体育必将成为社会体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和善度休闲时间的主要手段,它对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和和谐社会的建立必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从最近调查情况看,我市城市社区(以下简称社区)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足,尤其是场地、设备不足,社会体育指导员缺乏,社区体育组织机构的缺失等问题,严重地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影响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和社区体育的开展,与社会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格格不入。该文认为.只有建立学区体育,整合现有体育资源,实现全社会体育资源共享,才能有效地发展社区体育。  相似文献   

19.
充分了解和挖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真实的发展型需求是满足其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基于全国16所高校45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深度访谈,以NVivo12.0为研究工具,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型需求进行质性分析,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学业成就、社会融入和心灵归属等三大核心需求和12个子需求,在此基础上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型需求模型,提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通过投资和提高智力资本、积累和维护社会资本、开发和培育心理资本来满足和超越发展型需求,彻底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20.
Ş. Koza Çiftçi 《Compare》2018,48(5):686-701
This research aims to unearth the educational challenges experienced by teachers and communities in rural Turkey. The research employs Nancy Fraser’s three dimensional justice approach – distribution, recognition and participation – to frame these challenges and to argue that rural challenges go beyond economic rationalities and concerns of infrastructure and resources. The study draws its data from 29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20 teachers working in 16 different villages; 9 interviews with community members; and 2 focus group interviews, 1 with rural dwelling women and the other with rural dwelling men. The findings point out four significant difficulties that impede community and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scarcity of resources;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contexts that constrain educational attempts; lack of collaboration between teacher and communities; and irrelevant education. The study concludes by scrutinising how these difficulties interact with one another and result in marginalisation or casting out of rural li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