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剧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视剧是我国最大众化的精神文化消费产品,在人民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社会上具有广泛影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经过50年的发展,中国电视剧逐渐实现了产品商品化、生产规模化、生产主体社会化和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是我国电视行业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最高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视专业化频道的产生和发展,紧紧伴随着中国电视行业市场化的步伐。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就有新闻单位企业化管理的设想和要求;到了80年代后期,政策允许新闻媒体开展多种经营;90年代的新闻媒体,采编和经营两个轮子一起转.市场化的步子逐渐加快。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明确提出:“对包括电视台在内的大多数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3.
国际互联网凭借其强大的传输、交互、资源整合优势推动社会进入"全媒体时代",影响了电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经过六十年发展流变,中国电视剧呈现着高度产业化、市场化特征。近五年随着政策法规的完善,经济、科技的发展,中国电视剧产业进入了新生长时期。面对中国电视剧市场出现的新现象与新问题,从业者应当运用产业思维指导电视剧的创作与传播。浙江华策影视集团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诞生、壮大,已经成长为业界领导者。本文在梳理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脉络,分析市场特点的基础上,将华策影视作为个案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产业研究法等研究手段,探析全媒体时代中国电视剧创作与传播的产业化思维。  相似文献   

4.
略论国产电视剧繁荣的市场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地  郭淼 《新闻大学》2003,(3):17-19
纵观中国电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内容产业最早进入市场操作的层面.而电视剧又是内容产业市场化最早和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一个节目品种.中国电视剧的投资规模从20年前的每年几百万元到现在的每年20亿元以上,年产量从几百集到一万几千集,正是市场化、规模化的产物.以下几个数据或许可以说明电视剧在中国电视产业当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纵观中国电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内容产业最早进入市场操作的层面。而电视剧又是内容产业市场化最早和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一个节目品种。中国电视剧的投资规模从20年前的每年几百万元到现  相似文献   

6.
一、电视剧交易亟需一杆公平秤自我国电视事业诞生及至当下,各级电视台基本实行的是制播合一体制,这种状况直接导致我国真正市场化的节目交易体系极不完善。在电视剧交易过程中,电视台只能通过操作者的经验和直觉评估电视剧的质量,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定价的重要依据。随着媒介融合与电视产业化、市场  相似文献   

7.
"娱乐":从功能到本体--电视节目类型构成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经突如其来横吹中国荧屏的"娱乐"风已随着中国电视市场化发展的脉搏渐成气候.事实证明,"娱乐"曾经是中国电视市场化发展的开路先锋,现在则是中国电视文化市场的重要构成部分.娱乐与市场、娱乐与产业的相互吸附,并非中国电视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偶然现象,而是经济时代文化创造的现实处境.中国电视节目对"娱乐"质素的明确追求,致使"娱乐"从文化艺术作品审美的社会功能转向文化艺术创造的本体,成为中国电视与国际接轨市场化发展、产业化运营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引进剧在中国电视剧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志华 《今传媒》2011,(4):80-81
从1958年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一口菜饼子》的诞生,到70年代末改革开放电视剧的百花齐放,再到今天经济市场中国产电视剧的繁荣兴盛,中国电视剧经历了从初级探索、学习到繁荣兴盛的过程。引进剧正是在这种过程中的初级阶段80年代引入中国的,引进剧的引入,引进了新的视角和崭新的思维方式,培育了中国观众、孕育了中国电视剧人才的成长,引进剧的引入,起到了真正的电视剧百花齐放,为中国电视剧制作提供了一条探索、学习之路,为中国电视剧的发展繁荣提供了有价值意义的参考和铺垫。  相似文献   

9.
2009:电视剧再续辉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萌  石群峰 《传媒》2009,(1):70-72
从1958年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播出至今,中国电视剧已走过50年的发展历程。前20年,电视剧被视为单一的政治宣传工具,生产基本等同于政治任务的执行;后30年,电视剧逐步转变为一种大众文化形式。生产则更多地体现为市场行为。尤其是从1991年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在《编辑部的故事》制作中引入随片广告和企业赞助等商业运作方式以来,中国电视剧行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10.
刘勋 《现代传播》2004,(5):134-135
随着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 ,我国各级电视台在继续发挥喉舌功能的同时 ,也越来越重视经济效益 ,进行了大量有益的产业化、市场化经营的探索。制播分离的大思路是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播出分开 ,电视台主要管理节目播出 ,而节目的制作由市场来进行。这种模式在节目制作中引进竞争机制 ,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来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 ;同时可以吸引大量社会资金投入到电视节目的生产过程中 ,减轻各级电视台资金匮乏的压力。电视剧生产与部分栏目已经实行制播分离制度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等在上世纪 90年代就已经脱离电视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