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视角下存在着语言单位转喻和语言单位整合这两种认知操作;概念隐喻同概念转喻的目的不同;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区分的关键在于弄清说话人欲表达的概念为何;概念隐喻建构出的认知场景较原本稍有“夸张”,而概念整合建构的认知场景则太过“夸张”,一般不存于现实世界,仅存于想象世界。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是基于人们对世界的经验以及人们对世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其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隐喻理解产生了重大的认知影响。现代隐喻研究表明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过程。文章以《毛泽东诗词》中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为例,通过不同译本,将概念整合理论运用到探寻隐喻分析,隐喻翻译策略之中,并验证概念整合理论的强大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回族"花儿"的灵魂,是构成其唱词的最基本要素。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其核心思想就在于反映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体验、认知和推理过程。本文以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宁夏回族"花儿"中意象建构意义过程及认知推理机制。研究表明:概念整合理论的四空间网络能很好地反映意象构建"花儿"作品的文本意义和认知机制,隐喻为其主要认知机制;"花儿"创作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及对认知语境的建构是实现"花儿"作品成功创作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4.
概念整合是人们认知世界、建构语言意义的一种及为普遍的方式,对隐喻也有较强的解释力。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详细地分析了英语专业教学中出现的隐喻,通过实例分析,旨在增强学生的概念整合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概念整合理论视野下的移就认知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认知和意义的构建都离不开概念整合,因此概念整合理论对移就修辞格的认知过程具有强大的解释力。从认知的角度,概念整合理论的四个整合子网络可以对移就修辞格的认知过程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6.
肖瑶 《海外英语》2013,(21):287-288
著名认知语言学家Fauconni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探索了思维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及信息融合,该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该文纵览了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发展,并对概念整合的要素、概念整合的基本模式以及概念整合的优化原则展开论述。该文主要通过对概念整合理论的在线认知解读机制的探讨,旨在揭示概念整合理论强大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7.
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义领域重要理论,在词汇解读方面各个心理空间的建立、相互间映射关系与概念合成机制的认知运作是概念整合理论的核心问题。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广义英语计算机术语进行隐喻认知阐释,旨在说明该理论在专业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认知能动性、逻辑性和启发性。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翻译是把源语民族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体验转化为目的语人们的认知和体验,翻译时译者力图在译者空间里找到和原文空间里元素对等的元素。这种对等不仅体现在形式上的对等,而且要求二者在心理表征(概念)层次上的对等。在这里主要通过概念整合理论来探讨其在新闻语篇翻译过程中的运用所产生的四种整合类型。  相似文献   

9.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Fauconnier等在心理空间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概念整合理论能细致阐释自然语言的认知机制和语义建构过程。概念整合理论认为,人们在理解汉语谚语时,会经历组合、完善、扩展等认知活动,将汉语谚语所蕴含的概念意义进行重新整合,形成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认知理论框架下的转喻与概念整合理论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对转喻与概念整合理论进行关联研究,其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转喻的认知分析,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阐释,转喻与概念整合理论的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1.
英语是目前世界语言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加速了英语的传播,并且对汉语网络词语也具有较大影响。探讨来源于英语的汉语网络词语,按其译入汉语的方式进行分类,分析其主要来源及构成特征,并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其意义建构及背后的认知机制进行阐释,结果发现,英源汉语网络词语的意义认知机制主要是类推、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  相似文献   

12.
整合理论是运用心理空间这一认知方式来认知世界的理论框架,为解释语言活动背后的认知活动提供了动态的阐释。翻译作为一种在不同形态语言间意义流动的特殊语言使用活动,其与认知活动有一定的关系。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视角来阐释翻译的过程,揭示翻译过程中译者在进行意义转换时的认知心理过程,以达到更好地理解翻译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元芳体"的认知功能。首先简单地描述网络语言,接着介绍概念整合理论及其运用于分析"元芳,你怎么看?"这一网络语言在三种语境下分别是质疑、嘲讽和征求意见的认知功能。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角度探究网络语言,可以更细致深入地阐释网络语言反映人们的认知、推理逻辑和意义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概念整合理论体系庞大复杂,其主要思想在认知领域虽然已广为人知,但人们对概念整合网络的四种子网络却知之甚少。本文将概念整合的四种子网络和幽默实例相结合,在分析中注重认知过程的描述及各子网络不同特色的总结。  相似文献   

15.
阮宏芳 《考试周刊》2014,(59):16-17
本文从概念整合模式下的认知翻译观看中国古诗翻译。概念整合下的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一个四空间的整合过程。通过实例解读,作者认为,诗歌翻译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整合的过程,是一种跨文化的认知活动,除了文本之间的转换外,还涉及源语和译语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是译者在原文和译文认知框架制约下的主观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16.
概念整合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之一。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它对英语中的多义词、习语、复合词、新词等有较强的解释力。通过实例具体分析词汇中的概念整合机制,旨在培养学生的概念整合能力,从而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概念整合理论建构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整合理论认为,概念整合在人们认知建构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运用该理论的运作机制来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同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扩大学生的认知图式,培养学生的概念整合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理解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概念转喻的本质、认知原则、认知运作模式及其认知理据等的解读,说明转喻作为一个认知域中的概念映射,是一个概念实体或载体,在同一ICM或认知域内运作,向另一个概念实体或目标提供心理可及的认知过程。其认知的基本原则是邻近性相对突显性和可及性原则。它可以在多种转喻生成关系的同一ICM中运作,其目标义在概念上是突显的。通过分析汉语熟语在概念整合网络中的在线意义构建和幕后认知,认为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对于转喻性和隐喻性习语表达方式的工作机制和解释提供了一种适当的理据。  相似文献   

19.
语言学家Bache认为概念整合有层序性,其过程分别由三层整合和分解构成。分解是概念整合的先决条件,是概念整合的激活,是具体的相关现象的框架处理,即整合处理。本文在对概念整合理论的定义、工作机制等方面的探讨基础上,尝试将概念整合及层序理论运用到学生对大学英语词汇的学习上;通过对词汇学习中名词短语和动词短语的概念整合机制进行分析推理.探讨短语意义的构建模式.发现短语意义整合的规律,以积极扩大学生的词汇认知图式,启发他们的认知联想。培养他们的概念整合能力。提高他们对词汇概念掌握的准确性,促进学生对英语词汇短语学习效能的提高,为英语词汇教与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映射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是有关意义构建的理论,对许多语言现象具有解释力,本文拟运用概念映射和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分析汉语俗语意义解读的过程,以期为汉语俗语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角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